神经内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康复心理护理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神经内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康复心理护理的研究

孙靓

淮安市中医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结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实际护理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心理护理的可行性。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实行,在神经内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50份,且所属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老年慢性病,结合双盲法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护理措施分为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比较项目以情绪变化、护理满意程度为主。结果:研究组在过程中对情绪变化的自主控制性及对已派发护理任务的执行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护理模式价值的认可度及护理后综合质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心理护理在康复中有效稳定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情绪变化,且体征状态恢复良好。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心理护理;研究分析

慢性病泛指于病程长,持续造成机体损害,且不具备传染性的疾病,患病初期隐匿性高,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出现率较高的慢性病可见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经调查和分析显示[1],老年患者在慢性病现有病例信息统计中占比较高,且症状可累及至心、脑等重要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的独立生存能力、生活质量、劳动能力等,由于治疗时间、康复进程偏长,对患者造成极大医疗负担,虽然我国已逐渐完善慢性病防控体系,但对于慢性病整体控制效果不高,常见死因中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位居前列[2]。老年患者长期接受治疗,可产生诸多负性情绪,严重降低治疗配合度,临床建议予以康复心理护理,分析引起负性情绪的主要原因,通过沟通等方式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本文主要结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实际护理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心理护理的可行性。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方案汇报院方后,批准实行。研究实行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实行,该阶段内共纳入50例诊疗结果为老年慢性病的患者,经双盲法与研究内包含的相关措施进行匹配后,将单组内参与比对的患者数量固定在25例。研究组的平均年龄区间为65-85(75.02±5.52)岁,组内共纳入男性12(48.00%)例,共纳入女性13(52.00%)例;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区间为65-87(76.03±5.59)岁,组内共纳入男性15(60.00%)例,共纳入女性10(40.00%)例,资料中的比较项目未显示出一定统计价值(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心理护理,内容为:①加强沟通。以沟通为主要方式,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针对存在的负性情绪予以科学干预。②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于慢性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和认知度,有利于情绪稳定,同时患者可积极参与到护理中。③减少刺激。联同家属为患者创造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防止外界因素刺激患者,影响精神状态。

1.3判定指标

①比较项目以情绪变化为主,评估标准参考于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焦虑、抑郁,评分范围:0-100分,<50分即可说明情绪稳定性高。

②比较项目以护理满意程度为主,比较标准:情绪稳定性高,可自主参与护理工作,则为非常满意;情绪稳定性较高,经指导后可参与护理工作,则为满意;情绪稳定性低,经指导后无法参与护理工作,则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涉及到的组间数据测定方式均参考于SPSS20.0标准,(%)与±s)分别代表比对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若数据在后续的可用价值高,均表示为P<0.05。

  1. 结果

2.1 分析情绪变化

研究组在过程中对情绪变化的自主控制性及对已派发护理任务的执行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1 分析情绪变化(±s,分)

组别

焦虑

抑郁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n=25)

62.11±2.33

31.55±2.22

62.31±2.36

32.47±1.78

对照组(n=25)

62.05±2.31

39.44±2.01

62.25±2.28

39.19±1.98

T

0.091

13.173

0.091

12.619

P

0.927

<0.001

0.927

<0.001

2.2 分析护理满意程度

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护理模式价值的认可度及护理后综合质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2 分析护理满意程度[例/%]

组别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n=25)

0(0.00)

10(40.00)

15(60.00)

25(100.00)

对照组(n=25)

7(28.00)

10(40.00)

8(32.00)

18(72.00)

X2

-

-

-

8.139

P

-

-

-

0.004

  1. 讨论

慢性病为我国老年疾病研究中首要防治的类型之一,通常将不具备传染性且病程长的疾病统称为慢性病,以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常见,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平均健康指数

[3]。研究指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在于认知有限,难以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因而会产生诸多负性情绪,不利于疾病康复,我国现阶段仍存在大量老年慢性病患者,未来增长趋势明显,基于年龄和疾病原因,此类患者护理难点多、护理难度大,因此,丰富护理内容、提升护理质量是改善护理现状的主要措施[4]

常规护理以病情监测为核心内容,护理范围有限,对于患者情绪变化关注度不高,多数老年患者在长期治疗中存在情绪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心理护理可减少外界因素对患者产生的精神刺激,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护理中[5];了解护理问题,强化沟通技巧,逐步引导患者学习慢性病相关知识,了解基础病因,明确治疗方向,按照护理计划积极康复。所属数据表明,研究组在过程中对情绪变化的自主控制性及对已派发护理任务的执行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护理模式价值的认可度及护理后综合质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实行中提高了康复护理质量,针对性干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老年慢性病患者体征状态恢复,其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朱迪,龙良琴.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4):52,72.

[2]单长鹤,王雅珍,罗溪.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4):3517-3518.

[3]严丽敏.老年慢性病患者基于家庭保健和心理护理干预对 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0):181.

[4]卢利新.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基于家庭保健和心理护理 干预对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17(17):176-177.

[5]黄兰.心理护理对基层老年内科慢性病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3,33(1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