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排 1.5个版)

富民县思茅松毛虫的危害及防治

杨忠丽  廖春梅

富民县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昆明市 650400

作者简介:

杨忠丽,女,佤族,1973-11-25,云南省富民县,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林业工程师,现从事林业工作。

廖春梅,女,汉族,1973-9-19,云南省富民县,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林业工程师,现从事林业工作。

摘要:富民县是思茅松毛虫爆发危害的老灾区。据统计,全县共发生思茅松毛虫危害14.2036万亩。本文介绍了思茅松毛虫的危害、习性、造成的损失,以及松毛虫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思茅松毛虫,危害,防治,富民县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kikuchii),为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主要分布于江西、台湾、云南、广西、浙江、湖南、贵州、四川,为害马尾松、思茅松、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常与云南松毛虫混合发生,松林针叶被吃光,严重被害松林,遇干旱可能枯死。

1、思茅松毛虫的分布和危害

在云南省,思茅松毛虫分布达24个县区,主要集中于滇中南林区,海拨1000-1400米纯林受害最重,其次在滇中西部地区为害油杉,在海拨1950米以下的林区危害思茅松、油杉。在1900米以上危害滇油杉、云南松、麻栎等松栎混交林。

主要危害思茅松、云南松、滇油杉等树种,使林木生长速度降低,严重时可导致树木枯死。松毛虫主要取食松树的针叶,虫口密度大时,一片松林在数日之内就可被取食殆尽,远望枯黄,如同火烧一般。被害松林,轻者影响树木生长和松脂产量,重者造成树木成片枯死,给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造成重大损失。松毛虫的危害可连续多年,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破坏了当地的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

在我县,据多年的观测,松毛虫主要危害滇油杉,其次为云南松、麻栎等栎类,受害严重,树叶被吃光,造成死亡。松毛虫在树上的为害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长达30天;每头幼虫平均月取食油杉叶70克,5月中旬针叶仅长出3-4厘米,幼虫就开始啃食嫩叶,对油杉的生长造成严重危害。在我县造成危害的有大营镇何关营村龙窝北坡480亩占该片有林地的3/5,4月中旬爆发;永定镇大三竜东南坡260亩占该片林地的3/5,散旦乡廖营全坡向13000亩占有林地的3/5。据观测,15-20年生油杉林的越冬虫口密度达20头/平方米,就会成灾,虫口密度超过30头/平方米时,第二年针叶会被吃光。连年被蚕食的林分针叶只有正常林分的2/5-1/5,生长近于停滞,郁闭度减小,林地内的小环境遭到破坏。

2、松毛虫的习性。

据我们10年的调查和观测我县的松毛虫一般1年发生1代,越冬代幼虫于4月上旬化蛹,下旬出现成虫,5月中旬产卵,下旬出现第1代幼虫;幼虫发育时间短,幼虫善爬行,取食快,食量大,常造成严重损失,6月下旬开始结茧,食叶量猛增,昼夜可以取食。7月中旬出现成虫,成虫多于1822时羽化,夜间活动,有趋光性。7月下旬8月初开始产卵,9月下旬出现第2代幼虫,以此代幼虫越冬。其潜伏地点多在油杉嫩叶中;少量幼虫附着树枝、树干,一般年份越冬时间为6-7个月,个别暖冬年份松毛虫基本不越冬,照常活动只是时断时续而已。

3、松毛虫危害等级和类型划分

3.1危害等级  近几年我们把松毛虫啃食针叶面积作为划分危害等级标准和防治指标。以树冠投景面积,针叶完全被啃食为重度为害,2/3的针叶被啃食为中度危害,1/3的针叶被啃食为轻度危害。监测监控松毛虫种群数量、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重点防治越冬代和第一代,越冬代松毛虫是全年松毛虫发生的基础,第一代是关鍵,全年发生面积与第一代发生面积关系密切。

3.2类型划分  松毛虫的发生量和分布与立地条件有很大关系,根据几年的经验,我们将松毛虫发生量和分布的立地条件划分为三个类型。

3.2.1山的洼地、西坡、北坡、缓坡、斜坡、郁闭林分,因林内温、湿度变化小,湿、温相对稳定适宜松毛虫生息繁衍。此类林分松毛虫种群发生量大、繁殖力强、存活率高,是虫源林分。

3.2.2东坡、平坡、一般郁闭林分,因温、湿稳定,松毛虫的繁殖力和存活率低于第一类,属于种群发展蔓延地。

3.2.3山脊、山峰、南坡、陡坡、疏林林分温、湿度不稳定,松毛虫的繁殖力、存活率低,发生松毛虫的概率极低。

4松毛虫防治的具体措施

我认为对松毛虫的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主,辅之生物防治和仿生型药剂进行控制。由于松毛虫喜通风透光的环境,故合理密植、增加郁闭度可防止松毛虫危害;据我县多年观测林分比例油杉60%、麻栎20%、云南松20%,地被物为少量的小羊蹄、棠梨、紫茎泽兰混交林同样会发生松毛虫。松毛虫防治从人工除治、化学防治进入综合治理和初级控制阶段。经多年的防治经验和教训证明不能靠一种方法,必须以预防为主,从森林生态系统考虑,实施可持续控制策略,才能做到经济、有效、持久地控制松毛虫的危害。

4.1 化学防治。

经多年调查、分析基本掌握了松毛虫的发生规律和林分的布局对松毛虫的影响。就目前来讲,不论位置和密度,若在小范围内发生松毛虫害,我们仍采用高效氟氯氢菊酯,以柴油为载体用6HY13-25烟雾机喷烟防治。虽然控制了松毛虫的危害,但是防治成本很高,不是很好的办法。在松毛虫卵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等卵寄生蜂控制。在松毛虫幼虫期喷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防治效果很好。在十分严重的虫源地,喷洒对环境和天敌安全的灭幼脲1号、3号(3000~5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果以上防治方法的综合应用,松毛虫是不难控制的。

    4.2、应实行封山育林让灌木树种生长形成乔灌混交

灌木林一般多是天然林遭受破坏后各种原生灌木发展成林的结果,萌芽更新力强,大部分灌木林中常混生着少量针、阔叶乔木树种,通过封育可形成乔灌混交林,林木种类多,郁闭度大,对抑制虫灾有极为明显的作用。

松毛虫为害较轻的年份,混交林虫口密度一般比纯林内小,受害程度轻。即使在大暴发年份,各虫期天敌寄生率高,虫口密度下降快。常常被人忽视又特别重要的灌木林能提供寄生性昆虫的蜜源和栖息、越冬场所许多天敌昆虫,如膜翅目昆虫、螳螂、蜘蛛以及鸟类中的画眉、黑头翁等食虫鸟多活动、栖息及筑巢于灌木林中,对降低某些害虫种群数量,抑制虫灾有积极作用。混交林种类多样,就是平常说的生物多样性密度大、能增大林间湿度,增高林间湿度也是控制松毛虫的重要措施增加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也能达到对松毛虫的自然控制。

4.3、加强营林措施

在不利于灌木生长的地域,应从营林方面入手,大力改造纯松林,结合工程林和生态林建设,营造针阔混交林,大致比例为阔叶林60%、针叶林40%,并保护好地被物不遭破坏。

松毛虫一般只在环境条件对其突发性危害有利的林分内猖獗成灾。首先形成虫源地,经过增殖、蔓延,逐步猖獗成灾。纯林中杂灌木等地被物少,林分结构较简单,昆虫相也简单,松毛虫种群一旦增殖,容易成灾;混交林内,由于乔木和灌木等植物种类多,昆虫相对复杂(我国松毛虫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多达555多种,包括重寄生性的31种),各种昆虫的发生期相互交错,害虫、天敌间组成结构复杂的食物链网络,形成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强了林分对松毛虫种群的自控潜能。对单食性害虫而言,混交林可以起到阻碍害虫的作用。

4.4、维持小范围山林的生态平衡

经营管理不善造成林分生长不良,松毛虫容易大发生。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县松毛虫没有大面积成灾。由于70年代以来滥砍滥伐严重,一些山头阔叶林被砍光,主要是年底分砍烧柴,我县规定只准砍栎杂木(阔叶树种),不准砍松树(针叶树种),使得一些地方的大片松林松毛虫猖獗成灾。如大营镇何官营村后的一片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为油杉、麻栎等阔叶树种80年代初尚未发生过松毛虫爆发成灾,后由于阔叶树种被砍光,只剩下油杉纯林,1989年松毛虫突然猖獗成灾危害长达5年。

对于我县目前存在的大面积纯松林,生产上要采取封山育林、补植阔叶树、加强抚育管理等措施加以改造。经几年的努力,改造后的林分各种乔灌木、植被明显增加,林内郁闭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大,从而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森林生态环境。由于植被茂密,林内光照度明显减弱,不利于喜光的松毛虫生长发育;林分内有机质增多,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强了树势,也提高了林木的抗灾能力;通常封山育林后林内的松毛虫幼虫的体重减轻,消化系数降低,化蛹历期延长,繁殖力下降,不利于松毛虫的繁衍。

5、小结

松毛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及森林生态系统有关。凡是混交造林、经营管理合理,形成复杂的生物群落的林分,既有松毛虫发生,也出现多种松毛虫的天敌,不易爆发蔓延成灾。如果营造大面积的纯松林,间伐抚育不当,灌木植被贫乏,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则阳坡山洼首先会形成松毛虫的发生基地,然后扩散蔓延,甚至猖獗成灾。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不同,如气候、湿度、地理、植被等诸多因素,我们还要根据当地情况,确立松毛虫短、中、长期预测预报,了解掌据松毛虫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主要环境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测报数据进行分析,作出防治决策。对松毛虫的防治,切忌动辄使用广谱性化学农药,一旦使用,常常会形成年年喷药,年年有虫的局面,这是因为杀伤了大量天敌的缘故,这方面,我县已有多次经验和教训。通过多年总结,保护生态、恢复森林的自我修复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环境,走以林养林护林之路才是科学之路,是经济、安全、有效、持久控制松毛虫危害的重要措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