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煤炭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要点分析

刘虎

152827198603194815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017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煤炭行业有了很大进展。我国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其中由煤炭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70%以上,随着碳中和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那么煤炭行业的减排措施必然是重中之重。我国相关机构和学者预测,即使实现碳中和之后,煤炭的需求仍将达到12亿~15亿t/a,所以煤炭行业必须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本文就煤炭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要点进行研究,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煤炭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碳排放;发展方向

引言

碳排放的增加引起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空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重要契机,而且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必要途径,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对此,应以整体主义为基本立场,以协同治理为进路,从理念基础、治理体系、发展方式、法治保障四个方面完善生态安全保障的制度体系。

1煤炭行业碳排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球升温的温室效应会破坏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相关的评估报告中估计,随着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度增加,全球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5℃左右,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一些潜伏在极地冰层的病毒就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海平面上升,大量沿海低地将被淹没。另外,温室效应还会引发土壤沙漠化和氧气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低碳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自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以煤炭作为主要发电方式的发电行业被率先纳入碳配额管理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交易引发的能源行业变革深刻。煤炭产业低碳排放发展可以改变温室气体排放方式,控制排放总量,优化经济发展形式和结构。

2煤炭行业发展方向的相关思考

2.1综合性资源开发拓展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在限制煤炭消费增长的同时,也会推动新能源消费增长,而新能源消费增长将带动矿物需求的增加。煤炭行业可以借助技术工程的优势,通过横纵向延伸,由单一煤炭采出拓展为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性开发,由提供单一的初级产品升级转化为提供高附加值的多元产品组合,这样才能够帮助提升多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增加开发效益。横向产业链上,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体,充分借助技术、设备、空间等优势,相共生资源和伴生资源开发拓展,如对煤炭与煤层气、矿井水与煤炭中的稀土元素进行统一筹划、联合性的开发,这样就可以由单一的煤炭资源开发转变为煤炭及共生资源的综合性开发,大幅度提升开发效率;在纵向产业链上,以煤炭资源开发为基础,向煤炭洗选加工、分级分质利用、煤炭发电、化工转化等下游产业进一步开发利用延伸,这样就能形成综合性的能源基地。

2.2数字化建设

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是基于矿山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使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地质概况-生产情况-危险源分析一体化的模型,从而将矿山的各种时空属性有效的展示出来。数字化建设是可以使用在矿山每个生产环节的管理和决策上,从而达到生产系统优化的效果,并达到减少资源减损,增加资源重复利用率的绿色方案。依托大数据中心和全覆盖的数字化空间,搭建可视化的人、机、物、法、环境一体化的生产调度平台,实现矿山生产的透明化、可视化,从而建设资源调度快速有序,生产安全高效协同的绿色矿山。

2.3实现低碳经济

现如今的产业结构中,绝大多数省份都以第二产业作为主导,但是第一产业仍然呈平稳增长的趋势。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政策以后,很多地区的第二产业均会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计算好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平衡。首先需要大力改善当地的环境,绿色植被本身具备相当程度的二氧化碳净化功能,如果一个区域内的植被数量够多,其环境承载力就会相应增强,所能够承受的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量也会变大。在依托自身资源与科研优势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推动生物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构造工业生产与信息服务相融合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在同一个地区重点发展高能耗的工业,而是将地区的优势发挥出来,逐渐引进尖端科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国际金融与贸易等商业活动。在此基础上,很多以能源为卖点的企业也需要完成自身的转型,以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已经不适用于碳达峰与碳中和格局下的经济与产业场景发展。此类企业应逐渐进入清洁能源的产业结构中,推动当地逐渐走向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2.4监督标准制定部门,上报整改实施问题

构建完善的标准实施和相关的配套监管体系。在进行标准研制过程中,应结合不同行业的行业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的标准集成应用指南。此外,不应仅将重点停留在制定方面,更应该加强“产学研用”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应用,强化标准与相对应产业政策、法规的协调,并加强与标准相关的政策宣贯、实施、监督和服务等。在发布标准后,标准制定人员应调研标准的实际执行情况,并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补充和修改。与此同时,标准制定及发布部门对地区及企业的碳中和与碳排放足迹核查,即使企业执行相关标准,也应对其进行不定期检查,严格计算相应的碳排放量与碳中和、碳抵消数量,对不按标准执行的企业进行提醒,必要时可进行上报处理。而相关排放监管部门亦应构建相对应的核查清单,在适当期限内对各个企业标准的具体执行情况予以充分调查,并按标准规定合理安排分配碳排放量,起到进一步的约束监督作用。此外,根据不同地区或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监管部门利用技术进行评估测算,以便更合理地安排阶梯状的碳排放数量要求,并兼顾本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进行监督的同时,对标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不同企业在执行标准面对相关问题时能够灵活处理,并在发现标准具体实施中存在不合理要求时能及时上报。

2.5建立全面的能源转型发展体系

能源转型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在以碳中和为目标的能源政策体系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可再生能源在我国二氧化碳减排计划中的战略地位,并将可再生能源逐步替换化石能源明确作为一种可以预期与实现的目标。这样既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碳中和,还可以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因此,对于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发展制度需要长远、有力,设置清晰完整的发展规划,并在地区构建有效的支持力度,保证政策的稳定实施。由于当前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可以在大型城市设置产业孵化园,为新技术的诞生与改进提供有利条件。除此以外,还需要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逐渐使各大中小企业的能源消费重点由化石能源转化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多方面重点突破,保证能源产业的顺利转型与发展。

结语

综上,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对煤炭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是借助碳排放处理处置或者交易成本内化来改变煤炭与其他能源之间的一种竞争比较关系,影响煤炭消费量,进而影响煤炭行业的产能需求和生产规模。各种能源技术都在快速发展,煤炭行业发展时间和空间取决于技术进步来推动自身的质量优化程度。面对这些情况,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措施。结合当前所面临的各项问题,透过顶层设计,加强科学认知,形成完善的交易市场,构建绿色新兴产业,来为多元市场化的参与者提供多种选择,帮助行业实现更好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波.碳达峰、碳中和对港口行业的影响及广州港相关发展建议和措施[J].中国港口,2021(12):9-13.

[2]范安成.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思路及要点浅析[J].质量与市场,2021(21):109-111.

[3]王国法.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推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煤炭,2021,4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