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羊场羊病发病原因及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5
/ 2

规模化羊场羊病发病原因及防治

段红伟任彦熊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瓜州  736100)

摘要:随着农业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羊场成为主要养殖模式。然而,规模化羊场也面临着较高的羊病发生风险。本文从羊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规模化羊场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规模化羊场羊病发病原因防治

规模化羊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殖效益,但由于密集饲养、环境相似性等因素,羊病易于在规模化羊场中传播和暴发。了解羊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羊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模化羊场羊病发病原因
(一)卫生不合格

首先,在规模化羊场中,场地环境需要保持清洁,避免积存杂物和粪便。如果场地不经常清理和消毒,会导致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滋生和传播,增加了羊群感染疾病的风险。其次,饮水源的污染也是一个问题。若饮水源未经净化处理或容器不干净,可能会存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污染。羊只在饮用水中摄入有害物质后,容易引起腹泻、呕吐等疾病。此外,饲料质量低劣也是卫生不合格的表现之一。如果饲料中携带有害物质、有霉变、过期或质量不合格,会影响羊只的健康状况,甚至导致疾病发生,并引发传染病的扩散。最后,兽医保健不到位也是规模化羊场卫生不合格的原因之一。兽医保健工作包括定期体检、疫苗注射、疾病监测等。如果兽医保健措施不得当,羊只的健康状况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容易导致疾病的爆发和传播。
(二)饲喂不合理

首先,饲料搭配不当会影响羊只的营养摄入。如果饲料中缺乏某些重要的营养素,例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可能会导致羊只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从而易感染疾病。其次,饲喂过量或不足也会引发羊病。饲喂过量会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消化系统疾病;而饲喂不足则会导致营养不均衡、体力不足,使羊只抵抗力下降,易受到疾病侵袭。此外,饲喂时间不规律也会影响羊只的健康。如果饲喂时间不固定、不规律,容易造成羊只的饥饿和压力增加,从而影响消化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得羊只更容易感染疾病。

(三)引种不规范

引种不规范是规模化羊场羊病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引种不规范包括引入患病或携带病原的羊只、引种前未进行健康检测、实施隔离措施不完善等方面。首先,引入患病或携带病原的羊只会带来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如果引进的羊只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或携带病原体,会导致整个羊群感染,引发羊病的发病,并对后续的生产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引种前未进行健康检测也是引种不规范的表现之一。引种前的健康检测是确保引种羊只健康的重要环节。如果未对引种羊只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无法及时发现患有疾病的个体,将增加引种后疾病暴发的风险。此外,实施隔离措施不完善也会导致引种不规范。引种羊只应进行适当的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如果隔离措施不完善或没有经过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可能会导致潜伏期疾病在羊场内迅速传播。

二、规模化羊场羊病防治   
(一)加强卫生管理

规模化羊场羊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加强卫生管理。卫生管理包括场地卫生、饮水卫生、饲料卫生和羊只卫生等方面。首先,场地卫生是防止羊病传播的关键。定期清理羊栏、堆肥坑,并消毒场地,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保持场地的干燥和通风也有助于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其次,饮水卫生对羊只的健康至关重要。饮水设备要保持清洁,并定期更换或清理饮水管道,避免细菌滋生。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可以预防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此外,饲料卫生也是关键环节。饲料的质量要符合标准,避免出现霉变或受污染的情况。饲喂前要进行检查,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最后,羊只卫生需要重视羊只的防疫和免疫工作。定期进行羊只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羊只。定期驱虫也是防止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加强卫生管理对规模化羊场羊病防治至关重要。通过定期清理场地、保持饮水卫生、提供干净健康的饲料以及加强羊只的防疫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羊病的发生。

(二)优化饲喂结构

优化饲喂结构是规模化羊场羊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合理的饲喂结构,可以提高羊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首先,合理配比饲料是优化饲喂结构的核心。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品种的羊对营养需求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配饲。在配制饲料时,要根据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的比例进行搭配,确保羊只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其次,精准投喂和分组饲养是优化饲喂结构的关键。根据羊只的体重、日龄和生长阶段,将羊只分组饲养,确保每个羊只获得适量的饲料,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提高饲料利用率。此外,清洁饮水和新鲜饲草的供应也是优化饲喂结构的重要环节。干净无污染的饮水有助于羊只消化吸收和排泄,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新鲜的饲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羊只的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的提升。最后,定期监测饲料的质量和饲喂效果,及时调整饲喂结构,也是优化饲喂结构的重要环节。根据羊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调整和改进,确保饲喂效果的最大化。通过合理配制饲料、精准投喂和分组饲养、提供清洁饮水和新鲜饲草,并定期监测和调整饲喂结构,可以优化羊场的饲喂管理,提高羊只的健康状况和抵抗力,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羊病的发生。

(三)落实引种管理

落实引种管理是防控羊病的重要环节。引种是指引进外来品种或血统优良的种羊,以改良本地品种或提高羊场的育种水平。为了确保引种的效果和防控疾病的目的,需要严格执行引种管理。首先,引种前要进行健康检疫和疫苗接种。对引进的种羊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其没有携带传染病。同时,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规划,对引进的种羊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提高其抵抗力,减少疾病传播风险。其次,建立引种档案和追溯系统。对引进的种羊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建立档案,包括来源、检疫记录、疫苗接种情况等。同时,建立追溯系统,方便溯源和追踪,一旦发生疫情可以及时排查和隔离。此外,加强种羊的隔离和检疫。引进的种羊要进行一定的隔离观察,确保没有潜伏性疾病。在引种过程中,严格控制引种来源,避免引入疫区或有疾病风险的地方的种羊。最后,加强引种成果的监测和评估。对引入的种羊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评估,确保引种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结束语:

规模化羊场羊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相关,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羊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加强规模化羊场的管理和防疫工作,可以提高养殖效益,确保羊场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红,段晓坤,姚富安.规模化羊场羊病发病原因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20):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