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篮球绕杆运球教学新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5
/ 2

初中体育篮球绕杆运球教学新路径

蔡亦宁

莆田文献中学  351100

摘要:在初中体育课中,篮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运动项目。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及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绕杆运球在初中体育篮球运动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两拍一换”、分段训练等方法,探讨了绕杆运球在初中体育、篮球运动中的应用,以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绕杆运球技术,提高其运球水平,使其生理、心理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绕杆运球

“为提高教学效果,在初中体育篮球课中,要探索“两拍一换”、段位运动的应用途径,使之融入到初中体育篮球课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1]。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下,通过“两拍一换”、分段训练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灵活的引导,精确的指导,使学生在高层次、高效率的运球教学中,掌握各种运球技巧,为以后的篮球技术的学习和运球的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两拍一换”运球技术

1.1呈现动作技巧

篮球绕杆运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球技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首先要展示的就是绕杆运球的运动技能,向学生演示运球时的手、脚的运动模式,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运球的运动模式。当学生理解了“两拍一换”的要领之后,老师就可以在篮球场上,每3米放一根标竿,用来进行篮球的教学和练习,然后给学生做一些技术演示,并让他们站成一圈,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学习老师的要领。就拿右手运球来说吧,在起点和第一根标志杆之前,老师要求男生运2次球,女生运3次球。当到达第一根标志杆之后,老师会统一标准,要求男女生在两根标志杆间,都用右手运2次球,并用左手换手运球,让球快速通过标志杆,直到完成全部绕杆运球任务。在讲解“两拍一换”的绕杆运球技术时,老师可以事先做一个动画示范,把绕杆运球、换手、绕杆运球过程中的关键动作一一展示给同学们,并让同学们注意并模仿这些动作,使同学们真正地学会“两拍一换”的技术。

1.2控制运球速度

在“两拍一换”的练习中,不能操之过急,要对运球的速度进行科学的掌握,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使之达到加速的目的。在开始阶段,绕杆运球主要是在原地进行的。老师要让学生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前提下,在原地进行运球练习,对手臂的柔韧性进行锻炼,并加强下肢的力量,在他们的力量和柔韧性得到提高之后,再向运球教学的下一步,即行进间运球进行过渡。行进间运球是对学生双手的转换能力的训练,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弱侧手换球、运球,并逐渐增加难度,要求他们在行进中改变篮球的方向,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左右手。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加快运球的速度,并用计时的方法来了解同学们所用的时间,从而找到同学们的问题,从而帮助同学们突破难题。在篮球运动中,变向运球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之一,在运动中,变向运球时,往往发生变向。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球变向速度,教师可以进行变向运球训练,提醒学生在运球的过程中换手,使他们熟悉换手和变向的技巧,确保换手时球不脱手、不触杆。“当运动员对换手、变向等技术有了较深的了解之后,他们的带球速度也会随之提高”[2]

2.利用分段练习精准指导

在分段练习模式中,老师可以按照出发段、过渡段、折返段和冲刺段四个阶段,来设定不同的练习任务,对学生进行精确的指导和点拨,将动作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强调,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球水平。

2.1出发段练习

出发段包括起点到第二组标志杆的距离,实际距离8米,前5米为起点到第一组标志杆的距离,后3米为第一组标志杆到第二组标志杆的距离。在此阶段,运动员应在5米内以直带为主,在3米内以变速带球为主,以快速起跳,降低重心,减少带球次数。在起跑阶段,为了加快起跑速度,使运动员降低运球的重心,可由教练指导运动员进行集中练习。拿右手运球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集中展示脚部动作,要求学生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脚脚尖与出发线约半脚的距离,左脚脚跟略微抬起,将重心放在右腿上,右手持球、左手托球,双臂呈自然弯曲的状态,做好出发准备。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重点培养,在随机吹响发令哨的时候,对学生的反应进行测试,并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蹬地出发,在前进的过程中,一边前进一边向前推放球,这样反复进行,可以对学生的启动技巧和反应速度进行训练。要使学生降低身体重心,加快起跳速度,教师应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起跳方式,把“三步式”、“四步式”当作起跳方式,并根据他们自己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起跳方式,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挥起跳能力。对于身材高大,步幅大,对篮球要求高的运动员,可以采用“三步式”,也就是从起始位置到前一排标志杆之间,每走三步,再加上一个带球动作。而“三步式”、“四步式”则对运动员的快速反应、降低身体重心的运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过渡段练习

过渡段由第二组标志杆至第四组标志杆的直线距离6米组成,这一段由两个连续的变向带球组成。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指导学员推远为重点,同时要保证学员的身体与步态的稳定性。一方面,老师要指导学生在变向的时候,要让他们把重心放得更低一些,外侧脚要快速内扣蹬地,以最快的速度改变方向,并用触球手将篮球远远推向下一落点,同时要让他们的脚步能够及时跟上球的行进方向。“对于球感较差或运动能力稍弱的同学,老师可根据他们的实际训练情况,指导他们适当地增加带球的次数”

[3]。同时,从步态训练的观点来看,“三步式”是此阶段最好的动作方式。在过渡期练习时,老师要让学员按照“三步走一次”的方法,在两排标志杆之间进行跑动。在体能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四步式”、“五步式”等不同的步法中穿插运用。

2.3折返段练习

折返段包括从第四组标线到第五组标线,再从第五组标线到第四组标线,全程6米。因为这个阶段的方向改变的幅度很大,所以这个阶段也是分段训练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对学生的控球和身体协调性都有很大的考验。在折返段的训练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运球方向和运球动作进行一对一的观察,指导学生将肩膀紧贴标志杆,随后迅速转身,用屈膝弯腰的方式,把重心压低,完成转向动作,待转变方向后,后脚快速蹬地,开始加速。

2.4冲刺段练习

冲刺段是指第二组标志杆到终点的距离,实际距离为8米,主要考察学生的爆发力和运球能力。因此,在此基础上,应重点加强这一环节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运球水平。首先,就运动要领而言,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要让学员在练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身体前倾,同时用后脚大力蹬地,加快运球速度,使其快速达到目标。在此期间,可以带球2至3次,具体的带球数量由学员自己决定。其次,在步法上,根据短跑阶段的特定动作要领和对速度的要求,进行了步法上的调整。在这一阶段,应该采取“3+3”步法,也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用3个步法来完成一次转换和快速移动,这样才能在不出现失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运球速度。最后,根据冲刺阶段的技术要求,教师可以制定出一套具体的训练方案,对学生进行冲刺动作的训练,让他们在大步跑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速度,并在落点运球的训练中,培养出自己的运球节奏感。

3.结语

总之,在我国中学篮球运动中,篮板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一个让学生难以突破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对基础技术的掌握,还要注意对动作的“一气呵成”,要能做到“快速无犯规”,要注重技术的提高。只要我们将篮球运球基础打牢,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那么,初中生就可以在有效的篮球运球绕杆的教学与训练中,获得体育学习的乐趣与良好的体育素养。在推动绕杆运球教学进度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以及他们的学习效果,并适时地调整教学训练方案,让初中生的运球水平和身体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杰英.五星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以《篮球运球绕杆》为例[J].体育教学,2023,43(01):29-30.

[2]吴冬冬.初中体育篮球绕杆运球教学新路径[J].体育视野,2022(13):63-65.

[3]杨林卫. 结构化教学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3.DOI: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