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急腹症如何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7
/ 1

妊娠急腹症如何处理

母祥丽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妊娠期内存在一定几率患上急腹症,妊娠期妇女是一类特殊人群,孕期内生理、解剖结构等会发生一定变化,内分泌、雌激素水平、荷尔蒙水平也随孕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很多情况下妊娠期急腹症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可能严重威胁健康安全,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而且,这类疾病患者的治疗难度大,某些诊断和治疗还可能因为妊娠原因而受到限制,不适宜妊娠期疾病治疗适应,这类情况成为导致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疾病预防、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很关键。本文将围绕常见的几种妊娠期急腹症简单介绍,包括如何识别、处理、治疗和护理等,希望大众对妊娠期急腹症有更全面的认知,更好加强妊娠期健康管理。

1什么是妊娠期急腹症?

急腹症,指的是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的以腹部为主要症状和体征,伴随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妊娠期内一定几率可能患上急腹症,常见的有异位妊娠、胎盘早剥、胎盘前置、胆道疾病、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很多情况下,在发病前没有任何症状,或者是症状比较的轻微、不明显,然后会突然间发作,如果不能及时科学治疗,则比较危险。

1695287520311

图1  急腹症及表现

2妊娠期急腹症如何处理?

妊娠期急腹症的种类多,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和处理方法不同,维护和保障妊娠期妇女的健康安全,确保整个妊娠过程顺利,需对常见急腹症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护理管理等有所了解。

1)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最常见的一种就是输卵管妊娠。输暖管管腔或周围的炎症、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受精卵游走、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等周围肿瘤等都是该疾病的诱因,异位妊娠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少量阴道出血、晕厥、停经等症状,破裂后则会引起患者急性剧烈疼痛,反复发作,阴道出血量增加,甚至引起患者休克。当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需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断,包括超声诊断、孕酮测定、HCG测定等,如果确定是异位妊娠,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疾病情况科学治疗控制。例如,内出血并发休克的急症患者,且没有生育要求,可以进行输卵管切除术;有生育要求,建议进行输卵管开窗术。选择双方心情好、身体好的时候怀孕,积极治疗生殖系统疾病,注意经期、产期和产褥期的卫生,预防感染等,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异位妊娠。

2)胎盘早剥。轻型胎盘早剥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一般较多,色暗红),会伴随出现轻度腹痛,也可能腹痛不明显;重型胎盘早剥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腰酸、腰痛等,根据剥离面大小、胎盘后积血情况,疼痛程度也不同,积血越多则疼痛越剧烈。血管病变、外伤等机械性因素、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吸烟、胎膜早破、滥用可卡因等药物是主要诱因,产次的增加会导致其危险性增加。可以通过B超、胎心监测等方法诊断。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要纠正休克,积极补充血容量;及时终止妊娠,根据胎次、早剥的严重程度、胎儿宫内状况、宫口开大等,考虑是选择经阴道娩出还是剖宫产;患者还需要预防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在妊娠期内控制血压;外出、运动等时候小心谨慎,不要摔倒或使腹部受到撞击和挤压;定期产检等,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疾病。

3)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妊娠合并急性胆囊患者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向右肩背部放射,部分伴随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是在吃油腻食物的时候,可以通过腹部超声、MRI诊断。妊娠期胆固醇升高、血脂升高、胆囊活动度下降及排空延迟等,是引起妊娠期妇女发生胆囊结石的主要原因,妊娠期90%的急性胆囊炎都与胆结石有关。这类患者一般要入院治疗,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案,包括禁饮食、静脉补液、止痛、广谱抗生素等,需要注意的是孕32周以后的患者止痛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防引起羊水过少和动脉导管狭窄。在症状得到改善之后,患者日常生活也应该注意做到清淡饮食,规律复查。

4)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这是最常见的一类外科急腹症,任何孕周都可能发生,阑尾管腔堵塞、细菌入侵、慢性阑尾炎的急性发作是导致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孕早期急性阑尾炎患者表现为上腹及脐周阵发性疼痛,数小时后可能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持续性疼痛、压痛、反跳痛;孕晚期腹痛、压痛位置逐渐上移,伴随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通过超声检查、MRI等诊断,治疗可以采用阑尾切除术。

5)其他方面。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会导致患者腹痛、恶心、呕吐等,可以通过超声检查、CT等诊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病情危重,致死率比较高。

综上所述,妊娠期急腹症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将会引起不良预后和严重后果,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类疾病。妊娠期急腹症的早期识别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综合病史、体格检查评估、孕检报告、疾病表现和体征变化情况、临床诊断等综合确定,一旦发现要积极科学治疗和处理。此外,在妊娠期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产检、规范使用药物、保持良好心态等,尽量使疾病不发生、少发生和降低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