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权入笼严防“灯下黑”——从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看《工作规则》相关规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关权入笼严防“灯下黑”——从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看《工作规则》相关规定

杨岚

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河南省义马市  472300

摘要:近年查处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例表明,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生的“免疫力”。制定实施《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正是通过强化制度约束,给纪检监察权力戴上“紧箍”,防止“灯下黑”。本刊结合部分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对《工作规则》相关规定进行分析点评。

关键词:纪检监察 监督渠道 违纪违法

1  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

1.1自作主张,不按规定请示报告

广东省普宁市纪委收到反映高埔镇南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锦陆有关问题的举报件后,将其交高埔镇纪委查办,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前上报调查结果。经过调查,高埔镇纪委查明了南营村挪用种粮补贴资金95.6万元的违纪问题。然而,时任高埔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的钟俊锋,对此问题责任人认定错误、量纪畸轻,将责任较轻的村党支部副书记田振雄认定为直接责任人,并对其立案审查;将本应是直接责任人的田锦陆认定为主要领导责任,对其诫勉谈话。上述错误处理结论,钟俊锋没有按时上报,既未经交办单位普宁市纪委同意,也未向高埔镇党委汇报便擅自实施。且在普宁市纪委明确相关处理结论错误后,钟俊锋未及时改正,致使田锦陆未被立案追究责任。钟俊锋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监督执纪是政治性极强的工作,不按规定请示报告,既违反工作程序,又容易出现工作差错。《工作规则》第二章第五条明确,“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第十条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1.2私自留存、违规处置问题线索

2018年8月29日,辽宁省大连市纪委监委召开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警示教育大会,普兰店区委原常委、区纪委原书记葛军成为警示教育片中的主角。查阅葛军的违纪情况通报,“私自留存信访举报信件”赫然在列。2018年5月31日,据安徽省纪委监委消息,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皓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违纪行为包括“不正确履行信访核查职责”。与张皓类似,湖南省常宁市庙前镇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唐智明在处置市纪委转办的信访件过程中,违反工作纪律,未按程序和要求认真调查核实,就作出予以信访结案的结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处置问题线索是做好监督执纪工作的基础,问题线索管理、处置出问题,监督执纪质量必然打折扣。对此,《工作规则》第四章第二十条提出,“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问题线索的集中管理、分类处置、定期清理”,并在本章明确信访举报部门归口受理信访举报,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对问题线索实行集中管理、动态更新、定期汇总核对,确保对问题线索的处置全程可控。针对私存线索行为,第九章第七十一条明确了处理规定,释放了零容忍的鲜明信号。

1.3跑风漏气,泄露审查调查信息

2018年9月,青海省海北州纪委原副书记、州监委原副主任赵子亮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的消息公布。据通报,赵子亮在案件办理期间,私自会见初核对象,将党组织纪律审查中尚未公开的事项透露给初核对象。通过微信将举报信复印件照片转发给主要被举报对象——该村村委会原主任潘观景和村委会原副主任潘阮平,导致泄密事件发生。潘观景指使他人打电话并到举报人家中质问、威胁举报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吴永洪受到开除党籍处分。

保密纪律历来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遵守的钢规铁纪,更是监督执纪工作的生命线。然而三令五申之下,仍有人或无心或有意,触碰这根红线,其背后要么是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淡薄,不把纪律、规矩当回事;要么是有利益勾连,甚至为一己私利不惜铤而走险。《工作规则》第九章第六十七条对此作出专门规定,明确监督执纪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控制审查调查工作事项知悉范围和时间,严禁泄露审查调查工作情况,并在第七十一条要求,对跑风漏气、违反安全保密规定等行为依规依纪严肃处理,为仍然不重视、不收敛的人敲响了警钟。

1.4接受请托,说情关照

2018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原副书记刘军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并处罚金100万元。“受托求情”是刘军违纪违法行为的一个关键词。2009年8月,兵团第一师7团原团长侯某被“两规”,其妻为让组织从轻处理侯某,通过一位商人联络到时任兵团纪委常委的刘军,并送给他40万元。2011年,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农场原党委副书记、场长刘某听说自己被举报至兵团纪委的消息,为了打探情况,刘某找到刘军并送给他价值62.6万元的金条4块。2年后,刘某受到审查,为得到从轻处理,又送给刘军50万元。此外,辽宁省纪委原副书记、省监委原副主任杨锡怀在监督执纪工作中不正确履行职责,接受请托对被审查人给予关照,将监督执纪权变为送人情、谋私利的工具。杨锡怀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政务撤职处分,降为副厅级非领导职务。

接受请托,为他人打探消息、说情关照,讲到底是利益驱使,拿组织纪律换取个人利益。对此,《工作规则》第九章第六十四条规定,“对纪检监察干部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的,受请托人应当向审查调查组组长和监督检查、审查调查部门主要负责人报告并登记备案。”设立打听干预案情报告备案制度,有利于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强化自我监督,压缩以权谋私等行为的生存空间。

1.5违规处置涉案财物

据中央纪委网站2017年6月5日消息,黑龙江省纪委原常委宋川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他的违纪行为中有一项:违规处置涉案款物。涉案财物管理是监督执纪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链条长、环节多、时间跨度大,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问题。从一些纪检监察干部违纪问题发生的轨迹来看,对贵重涉案物品随意掉包、顺手牵羊,或将涉案款打入个人账户投资谋利等现象并不是个例。对此,《工作规则》第七章第四十七条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应当设立专用账户、专门场所,指定专门人员保管涉案财物,严格履行交接、调取手续,定期对账核实。严禁私自占有、处置涉案财物及其孳息。”盯住人、管住钱、看住物,才能防止个别人动歪脑筋,斩断伸向涉案财物的黑手。

2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对策

一是健全制度、关权入笼。建立健全纪检监察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强化重点岗位和人员监督;实行纪检监察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探索防止利益冲突配套制度,杜绝利益隐患;坚持民主测评、述责述廉制度,推动发现问题、抓早抓小、立即整改;严格执行“两准则、四条例”,依纪依规开展监督执纪问责;严格落实保密制度,确保纪律审查顺利推进。

二是严查问题、刀刃向内。经常性约谈提醒,对纪检监察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推动纪检监察干部谈心谈话全覆盖。实践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现问题及时咬耳扯袖。从严查处,建立涉及纪检监察干部的信访举报快速办理通道,严查快办重处纪检监察干部信访举报问题。严格问责追责,对发生重大案件的纪检监察机关坚决实施“一案双查”。

三是强化教育、善用导向。多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锤炼党性,推动纪检监察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围绕“两条例、四准则”和党纪党规开展正面教育,推动纪检监察干部以身作则,主动接受监督。定期针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坚持点名道姓、不留情面,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既指出存在的问题,又出实招帮助整改,推动纪检监察干部严格自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

参考文献:

[1]任生德.正人先正己——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J].中国纪检监察,2015(1):24-25.

[2]贺贵成,李妍婕.严管就是厚爱[J].四川党的建设,2014(4):30-31.

[3]张欣欣.信任不能代替监督[J].紫光阁,2014(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