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连地域文化,丰富课堂内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勾连地域文化,丰富课堂内涵

何燕清

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  广东省佛山市  528100

【摘要】:语文课程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充满了人文关爱,起着启蒙学生精神良知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两个维度目标的实现,也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若教师能在充分剖析教材,同时结合当地地域文化特色,注重文本与个体体验的对话,找到语文课程中工具与人文两种属性的平衡点,就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有趣、有情的课堂中、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熏陶,促进健康人格、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关键词】:教材   广府文化    朗读   粤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其中要求“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因此,语文不仅是一门学习知识的学科,更包含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广府文化,作为粤语地区的一个地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中原汉文化的精髓。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材中篇篇凝结着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的课文,勾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让学生能透过文本,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

一、勾连地域特色,图文并茂创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刺激是人的情感产生的客观基础和直接动因。[1]教学情境,是与教学文本情意、文体、情理、语言及风格等形成高度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很注重感性和理性的训练,要求有学生情感的真正参与,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这首先需要一个轻松、民主、和谐、与所教课文相统一的课堂氛围。广府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教学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勾连地域特色文化能很好地拉近学生个人体验与文本的距离。例如在教授《苏州园林》时,为了让学生在对比中更好认识苏州园林艺术特色,在情境导入时,笔者播放了一系列苏州园林的美景,同时也播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三水客家围屋图片、岭南园林图片。在观看了相关图片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很快被带入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又让学生立足文本阅读,通过观照图片,对比“岭南园林”与“苏州园林”的差异,让学生领会到了建筑艺术的美,领略到语文文字表达的精髓,在对比中也感知到地域文化的差异,这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人体验,又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广府文化中的“粤剧”、“醒狮”、“广绣”、“岭南园林”……这些独具特色的教学资源,若能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能让语文教学更具有魅力。独具地方特色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在教学情境中,深入体会文本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勾连粤语文化,咬文嚼字利朗读。

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语文教学离不开读,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这需要我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由于广府文化中的粤语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它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在文言文教学中勾连粤语文化特色,有效朗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掌握了文章大意,能用普通话流利背诵的基础上,用粤语来背诵某些精美诗文对学生而言印象会更深刻,更易于理解和背诵。如教授《木兰诗》时,结合诗歌节奏感强的特点,课堂上笔者指导同学们有节奏地拍掌并示范用粤语朗读,同学们马上心领神会,按着老师的方法齐声朗读,咬文嚼字,很快就把全文背诵下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既初步区分了普通话与粤语的差别,又活跃了气氛,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于涟老师说,语文不是蜜,却能粘住学生。这就体现了语言的魅力所在,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审美创造力,以敏锐的审美语感体现语文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音乐性……,同时,通过勾连地域文化的语言特色,丰富文章的魅力,把学生带入意境,既能丰富课堂感受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一种爱家、爱故土的情怀,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提升了学生们对本土地域文化的再认识。

三、勾连地域民俗,舞文弄墨练写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现实的生活体验,眼睛所及的人文美景……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当课堂的文本阅读感悟与个体独特的体验发生了碰撞,就会迸射出耀眼的火花,那么“以我笔写我心”的写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把民俗文化融合到写作训练中,那么作为身处其中的学生因为有了切身体验,所写作文就会有话可写,有情可诉。科学的教法具有促进人的生理和心理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全面到全面,由不和谐到和谐,由不充分到充分发展的作用,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立足文本,勾连地域文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教授《灯笼》一课中,在课文最后,笔者布置了一个小练笔:写写我们身边独具特色的民俗。课堂上我让学生先分享再动笔,课堂上的他们活跃得很,由“干蒸、烧麦”、“炸油角”说到“赛龙舟”“醒狮”……这些“接地气”的体验,无疑是有趣的,新鲜的,快乐的,所以当题目一出,同学们就滔滔不绝,为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地进行写作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

有了写作的欲望与题材后,教师再依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渗透表达方式和遣词造句等写作手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又包含个人独特体验的练笔就呼之欲出了。

广府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并利用。“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获得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3]把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有深度地对话文本,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有趣、有情的课堂中、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熏陶,促进健康人格、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语文民主教育”漫谈》,李镇西著,中学语文杂志社,2004(6)。  

[2]《课程与教学概论》,钟启泉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3]《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欧阳芬,黄小华主编,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