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

周彩云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一小学,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300)

摘要:“双减”政策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有效地促进了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减少课堂教学环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要优化课后作业设计策略,从课后作业的角度实施减轻教育负担的政策,减少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自推出以来,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学生可以安心上学,不用上各种辅导班,学生的作业负担也得到明显减轻。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就需要考虑作业的数量,如果老师给学生设计大量的作业,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压力。同时,为了让学生高效地完成作业,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有趣的作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在小学语文中,有需要读的内容,有需要写的内容,这些都可以在作业中给学生提出要求。写作也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也应该为学生设计一些写作作业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作业需要具有趣味性

教师给学生设计的作业应该具有趣味性,这一点尤其应该注意。所有的人都喜欢具有趣味性的事物,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开展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在作业设计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对学生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高效的完成作业。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或者是可以将趣味性的内容融入到作业中,这样的素材从来都不少,教师需要善于挖掘,以使学生可以高效的完成作业。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授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后,就可以对学生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到底是日出的时候太阳大呢,还是中午的时候太阳更大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在作业之中。对于这样的问题,很有趣味性,但是需要学生广泛的查阅资料和思考。这里面涉及到了物理学的知识。其实,太阳的大小并不会在一天之内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地球的自转。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所以,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作业,可以在范围上更加的宽广。

二、尊重个体差异,设计有梯度的作业

根据“落实育人目标、夯实语文基础、发展创新思维”的作业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个体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依据自身能力和水平,自主选择,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感觉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让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训练。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可以设计出三种层次的作业内容,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个性,创新思维,逐渐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热忱。

作业层次主要包括“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通过单元统一的视角,各板块的作业内容既独立承载基本功能,又彼此相互联系,梯度发展,共同构成整体统一的作业系统,以推动本单元学习目标的实现。

1.“基础性作业”:主要考查背诵默写的关卡,训练字词句段运用,以便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选择完成。

2.“提升性作业”:主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以学生的写作和阅读理解训练为突破口。训练点有:与语文要素相关的小练笔、单元主题学习小报、拓展延伸的阅读理解系列训练等,让基础知识过关的同学选择完成。

3.“综合性作业”:主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收获转化成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做好阅读分享,做好阅读推荐,并做好按主题阅读、名篇导读、课外基础知识等类别整合小报。甚至可以让小小读者将看过的童话故事绘成连环画,描绘自己在书本中所发现的景物,或扮演在书本中的角色等,让小小读者们一起合作完成,以增进课程交流和课程之间的融合。相信有趣的作业学生都会选择自主完成。

三、以单元整合为导向,设计单元作业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双线”组织单元,以加强单元整合为导向,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展开课堂教学。侧重于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作业设计作为教学延伸的一部分,也应有系统思维,立足单元整体,寻找与单元内容对应的核心语句和高频词语,初步确定单元要求掌握的语文要素和思维方法,同时结合学情需求,综合提炼训练点、考点、易错点,以此导向作业设计。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为例,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编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四篇课文,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因此要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复述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为帮助学生学会复述故事,在作业设计上不仅围绕“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展开,还要落实具体的要求和方法。比如:《慢性子和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引导学生先用表格,梳理顾客和裁缝在几天里的不同要求和表现,再有序地开展复述故事;《漏》则引用学生借助相关图片和文字提示,记住故事主要内容,避免复述时遗漏重要情节。

总而言之,教育部提出的双减政策能否得到有效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幸福感,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作业设计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突出小学语文作业的精髓,增强学生的作业积极性。特别是在双减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是一种任务预约的新形式,要求教师不仅要优化作业质量,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程晓燕.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2):132-134.

[2]万于龙,晏早梅.基于“减负提质”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江西教育,2022(4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