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科普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小儿手足口科普知识

赵玉倩

顺庆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南充 637000

手足口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在盛夏季节比较常见,一旦发生手足口病就会给患儿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会造成多器官衰竭,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因此作为家长朋友,有必要对手足口病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要掌握一些预防、治疗、护理方面的知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传染病,是因为感染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群体。虽然说手足口病可能会发生于一年中的任何季节,但手足口病毒生存最佳温度是20—40摄氏度,因此在每年的4-6月和9-11月为这一疾病的高发时期。根据疾病发展过程,可将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重症重型、重症危重型三种。

2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一般起病比较急,且患者都会伴有发热的症状,可以观察到患儿手掌脚掌有疱疹或者丘疹,臀部也会有皮疹,皮疹旁边还会出现炎性红晕;患儿的口腔粘膜也会有疱疹,且有明显的疼痛感,部分患儿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咳嗽等症状。皮疹的多少并不能将具体病情程度反映出来,而家长要做好对儿童手、足、口、臀部皮疹及体温、精神状况等的细致观察,如患儿出现了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者精神萎靡、反复惊厥发作,则提示情况比较严重,这时家长应该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患儿大多数症状并不严重,一般在7—10天之后便可自然痊愈,但并不代表这一疾病没有危害,少数患儿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说肺水肿、脑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儿死亡。且在疾病的病程中,发热、疼痛、纳差等不适也严重影响患儿健康。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比较多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其可以通过患者呼吸道飞沫及口腔传播,在接触患者皮肤后也有可能会发生感染,共同使用玩具、餐具等也有可能会造成手足口疾病的传播。现阶段针对手足口这一疾病并没有完全有效的疫苗或者删除这句,所以在手足口病多发的季节家长要做好对孩子的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手足口病如何治疗?

现阶段医学界针对于手足口病并没有特效的免疫球蛋白及抗病毒药物,多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如果手足口病患儿有发热症状,要引导其多喝水,还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发热症状比较严重时可以使用布洛芬及乙酰氨基酚。如果患者有咳痰、咳嗽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之下恰当地服用镇咳祛痰类药物;患者出现了呕吐、腹泻的症状还要及时补液,以对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现象进行纠正;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或是出现了颅脑方面的病变,建议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甘露醇等。

手足口病患者还应服用抗病毒药物,目前较为常用的有利巴韦林及重组人干扰素α。若使用利巴韦林应关注其不良反应和生殖毒性。利巴韦林属于广谱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手足口病人时主要是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这种药物可能会引发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重组人干扰素α属于广谱抗病毒药物,对各类病毒感染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这药物的使用方法有肌肉注射雾化以及喷雾。除抗病毒药物之外,患者还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静脉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及中医辩证治疗等。重症还可以采用血液净化、体外生命体征支持等治疗。

5手足口病如何护理?

患病期间家长要做好对患儿的病情监测,观察其精神状态和症状,若患儿有嗜睡、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咳血性液体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做好对患儿的饮食护理,给其提供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可以是流质饮食,鸡蛋、牛奶、瘦肉、鱼肉、青菜、胡萝卜、苹果等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可提升患儿的免疫力;尽量不要给患儿食用辣椒、大蒜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腊肉、咸菜、罐头等含氧量过高,也尽量不要食用。

此外,还要给患儿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避免噪声过大刺激到患儿;做好口腔护理,饭前饭后漱口,每日早晚刷牙,过烫过硬食物应尽量避免摄入;发热患儿应及时采取降温方法,并要更换掉汗水打湿的衣服,做好皮肤清洁工作;及时修剪指甲,患儿年龄较小时还可以包裹双手,避免抓破皮疹;患儿穿过衣物应做好消毒,在阳光下暴晒,餐具、洗漱用品也要做好消毒工作;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治疗药物,避免随意更改剂量,用药过程中做好观察,一旦有不良反应及时联系医生。
6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6.1接种疫苗,讲卫生

Ev-71灭活疫苗可用在手足口病的预防中,接种疫苗后能很好地减少重症和死亡发生率,一般建议6月龄-5岁儿童接种这一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应明确并不是接种疫苗后就不会患有手足口病,引发这一疾病的病毒种类较多,所以除积极接种疫苗,在日常还要做好家庭卫生工作,确保幼儿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求幼儿饭前便后洗手,不要吃手,用脏手摸眼睛等。并不是说只有孩子才会患有手足口病,成人也可能为无症状感染,所以自身在实际生活中也要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接触儿童前做好手部清洗工作。房间每日也要做好通风工作,勤晒衣被,条件允许还可进行高温和紫外线消毒。


6.2注重饮食卫生

日常要注重饮食卫生,避免吃生食,比如说生鱼片尽量少食用,同时也要叮嘱孩子不要喝生水,需要吃剩菜剩饭时要在加热后再食用。
6.3日常做好防护

手足口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如果非要外出还要佩戴好口罩,做好防护;避免接触患病儿;流行季节还要做好对儿童的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总之,手足口病高发阶段一定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若已患有手足口病则要积极配合治疗,精心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