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硫酸氢氯呲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硫酸氢氯呲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的临床效果

杨晓江

昌宁县人民医院  云南  昌宁  678100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方法 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划入实验对照两个组别,两组人数相同。对照组: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实验组:他汀类药物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治疗21天后改为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从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进行对照。结果 在生活质量方面比较中,实验组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是好于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的(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的对比,采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这进一步的说明这种治疗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脑梗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性很大。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讲,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这种病通常被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大脑血管发生堵塞,造成大脑血液流通不畅,造成脑供血不足,进而对导致局部脑组织造成破坏,使得大脑的一部分功能出现异常,对病人的大脑机能和精神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损害[1]。据相关研究发现,这种疾病常常伴随着一些常见的疾病,比如说高血压、的患者患有此类疾病的概率明显较正常人大很多。由于这种疾病常见于大脑血管狭窄处和曲折处,故如果患者动脉血管过于狭窄,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早期的治疗。当血液在患者的这些部位发生堵塞,形成斑块,随着血液的流动对板块部位形成冲击,造成斑块脱落就会导致脑梗死的发生。这种疾病十分危险,存在着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就必须对用药方法加以调整。结合实际研究表明,利用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对这些病人的治疗已在各医疗点得以实施,并且在临床的反映也较好[2]。本探讨将以二百例病人为样本,就该治疗方法的具体临床意义进行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入院患者中选取200例老年患者,实验组(100例)年龄35-80岁,均值(55.26±6.39)岁,体重62-75kg、均值(63.25±4.29)Kg,男女数量比例(7:3);对照组(100例)年龄35-80岁、均值(55.15±4.31)岁,体重62-78kg、均值(66.22±7.96)Kg,男女数量比例(6:4)。依据急性脑梗死病症的诊断标准,对这些患者进行诊断,确定为此类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没有严重心肝肾肺器质性疾病,且具有自主行为能力,意识清醒能够配合主治医师完成相应的工作。且患者经过家属同意,为自愿参加此次测试,并签署相关协议,愿意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此次测试。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对病人控制血糖、血压,以促进大脑循环,并使用中枢神经系统保护药,如有需要可予以抗血管水肿降低颅压的处理,对病人进行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每日20毫克。联合服用阿司匹林,每日100毫克,治疗周期为一个月。

1.2.2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服用氯吡格雷疗法,每日75毫克,口服给药,连续治疗21天后改为服用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继续接受治疗,同样以每个月为一个服药周期。

1.3 指标观察

1.3.1生活质量调查表。采用问答的方式,本次测试共从身体方面、社会方面、生活方面、心理方面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每个方面共5道测试题,每题20分。通过患者的得分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患者所获得的评分越高,证明生活质量改善越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处理数据,( ±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患者生活质量

实验组生活质量所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生活质量评分[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108\wps2.png±s(分),n=100]

指标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时间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100例

64.82±4.42

88.41±5.67

64.35±4.36

88.37±5.34

64.84±4.68

88.29±5.26

64.35±4.25

88.23±5.31

对照组 100例

64.58±4.62

81.39±4.58

64.31±4.23

81.68±4.71

65.26±4.31

81.12±4.52

65.82±4.45

81.32±4.68

t值

0.229

5.867

0.040

5.734

0.403

6.306

1.463

5.958

P值

0.818

0.000

0.968

0.000

0.687

0.000

0.147

0.000

3 讨论

脑梗死是生活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主要的发生原因是在大脑血管和血液管壁交界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会在脑血管内膜上出现粥样斑块,同时也会增加血浆粘度,随着血小板的不断升高,慢慢产生脑栓塞,从而引起内腔缩窄,甚至出现阻塞,并由此导致局部的脑血管粥样硬化[3]。超早期溶栓疗法中最重要的方法,能够使血液正常流通。而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则作为常规的抗血小板制剂使用,对此类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有些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时血小板的高活性不能得到有效抑制,导致疾病的加重。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吡啶类化合物,属于新型非竞争性二磷酸腺苷感受器抑制剂,可以更有效的对抗血小板形成,也可以使血小板的腺苷转化酶以及与二磷酸腺苷偶联的二磷酸的形成得到阻止,以免因二磷酸腺苷所引起的糖蛋白复合物形成,对血小板细胞聚集造成不可逆的抑制[5]。另外,氯吡格雷还可以增加供氧量和大脑血流量,增加脑细胞的氧饱和度,以及促进神经细胞机能上升,同时它可以改善内皮结构,固定斑块,减少炎性因子,避免栓塞产生[6]。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中的一种,可以对HMG-COA还原酶产生竞争性抑制。另外,阿托伐他汀钙的某些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如抗氧化功能,以及促使血液循环稳定,复原和修补已破裂的粥样斑块,对免疫反应产生抑制等[4]。该实验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为期三十天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差异也具有一定统计价值(P<0.05)。结果还表明,阿司匹林、氯吡匹格雷和他汀类对脑梗死病人的疗效显著[7]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病人使用阿司匹林、氯吡匹格雷和他汀类药物后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可以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改善近期的预后疗效,而且临床应用稳定性也很好,所以应该在疾病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迪.他汀类药物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药,2023,36(1):97-99.

[2]刘金星,霍莹,葛汝丽.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15(97):21-22.

[3]华海霞.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16):57-60.

[4]陈建勇.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6):59-62.

[5]江爱民.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22):96-99.

[6]邵书梅,贾建伟.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9,15(3):32-33.

[7]杨广慧.阿司匹林、氯吡匹格雷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J].医疗装备,2019,30(2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