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余永月

广东省汕尾市林伟华中学  广东省 汕尾市  516600

摘 要:当今知识时代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美术教学上对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培养高阶思维的方法策略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有很多,而创设真实情境、问题情境、情景交融情境、学科融合活动情境、合作交流情境等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法宝。

关键词:高中美术  高阶思维  教学策略

有关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这些年来可以说非常火热,这也是当今知识时代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结果,但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课题。一年多来,为发挥区域教研共同体的作用,由三所学校美术教师组成的课题组一起探究在美术教学上对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我们也在多次课堂的实践探究中如何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究。

一、关于高阶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和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缘于布鲁姆提出的认知目标分类,随后,安德森等将其修订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分析、评价和创造通常被称作为高阶思维,主要表现形式有批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求解与决策等能力。

二、关于影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是教师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意识还不够重视。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例如: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较少去关注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课上以讲解美术知识、欣赏美术图片等方式展开美术鉴赏教学,又忽视了教授学生鉴赏的有效方法,教学形式较单一,缺乏新意,无法调动学生深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学生对美术学科还缺乏深度学习能力。比如:部分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过程中,只习惯性地接受美术知识,缺乏表达自己观点的强烈意愿,并且许多学生只会通过用互联网、教材等采集及整理美术相关资料,也常以“好不好看”或美术作品的市场价格评判美术作品的价值,没有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思虑。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思维培养的深度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着力打造优质美术高阶思维培养课堂

三、关于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布鲁斯先生在《高阶思维培养有门道》书中指出:情感是通向专注途径,而专注是通往高阶思维的途径。为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转变教学的方法策略,激发学生的情感。课题组在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方法策略探究实践过程中,证实了构建学习共同体、创设思维情境、鼓励独立思考、角色扮演、问题求解学习活动等等,都是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其中,创设情境激活情感,是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法宝。

1.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常言道:耳闻不如目睹,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缺少真实的情境,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脱离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情境再现外,可适当采用一些真实情境,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例如,加强与课外生活的联系和沟通,采用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也就是结合美术教学的任务,组织学生到艺术家作坊、博物馆、美术馆、古建筑等地进行实地参观或访问,加强真实情境的体验性学习,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通过观察比较、接触沟通,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实现深度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高阶思维产生。

在现有的许多教学设计中经常是基于教师个人的认知基础,教师往往把自己熟悉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堂的重点,讲课时大讲、特讲,教师讲得津津有味,随意提问“这是什么”,课堂的学习氛围表面上热烈,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为什么忙碌,不知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而要调动课堂氛围和触发学生思维,好多都是经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引起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设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且没有现成答案的、具有穿透力,又能促进学生在规定认知水平上思考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及思考。面对提出的问题,要适当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例如,在鉴赏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时,可以创设系列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大胆展开联想,这幅《父亲》给同学们的形象和感觉是什么?画家为什么把这幅画取名为《父亲》?他真的是画家的父亲吗? 这幅作品有什么含义呢?作为00后的同学们,你们的父亲是怎样的呢?一连串问题引领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创设这样一边串的问题情境,加大了学生对作品的探究热情,引发高阶思维的产生。

3.创设情景交融的情境,架起心灵桥梁。

在鉴赏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电影、听着音乐欣赏作品、联系日常生活等等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意境,缩短学生与艺术作品及艺术家之间的距离,架起心灵的桥梁,让学生从中领悟情感、体验情感的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判断能力。

例如,在赏析梵高的作品《麦田上的乌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梵高在这幅绘画作品中所要表达的那种热爱生命而又悲凉、绝望的情绪,教师可以播放大提琴那种低吟的乐曲,让学生边听边赏析作品,激发学生的情感。

4.创设学科融合活动情境,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实施建议中指出:要联系生活进行跨学科美术学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如何将美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而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例如,在手工作品设计课时,可以开展“变废为宝”的手工作品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将美术与生物或地理学科相融合,关注和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废品,精心制作出创意满满生物或地理的构建模型,再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自我分析和思考,体会美术知识与技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乐于观察、善于思考与创作。

5.创设合作交流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共振”。

德国戈特里福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是被动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甚至表现出胆怯心理,或干脆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其他人学习,使教师设计好的合作交流情境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师生共同参与的宽松和谐课堂气氛的同时,要提前引导各小组确定好组长,小组人员要合理分工,在合作学习时,使每个成员都是不可替代的角色。实践证明,教师能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的多元思维在小组里得到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升级,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而高阶思维能力是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表现,高中美术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学校的美术研讨,形成教研共同体,研讨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策略,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无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为培养创新人才贡献美术工作者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R.布鲁斯·威廉姆斯.高阶思维培养有门道[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04)

[2]戚晓宁.中学美术教育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知识文库.2020(08)
    [3]吴立宝刘颖超巩雅楠.基于知识图谱的高阶思维研究述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