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预防医学学生思政建设的设计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预防医学学生思政建设的设计与实践

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 安徽合肥 231500

摘要:2020年发生的全球性疫情是大多数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还未经历过的重大疫情,这不仅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业和职业选择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在当前阶段如何做好预防医学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内容。这导致了高等教育机构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本文决定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对预防医学学生的思政教育路径进行调整和研究,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预防医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向调整

引言

在后疫情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全面考虑疫情带来的各种影响。这意味着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方法,从多方面进行创新,把握新时代的机会,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构建全新的教育模式,加强对预防医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引导他们正确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

1后疫情时代青年预防医学学生受到积极影响

1.1强化了预防医学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在预防医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性信念教育被视为其核心精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而有力的指导,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表达了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与湖北和武汉人民站在一起”的深切关心。”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号召,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氛围,这无疑将引导广大民众赢得疫情防控任务的辉煌胜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佳实践教材是这本书,它使广大的预防医学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得到了升华,“四个自信”变得更加坚定,许多预防医学学生加入党组织的意愿也变得更加强烈。

1.2促进了预防医学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

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观为预防医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营养来源。自古至今,中华民族的精神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连。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经过五千年的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已经成为我们血脉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遗产。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在其非凡的创造力,卓越的奋斗精神,前所未有的团结与融合精神,以及那永不停歇的梦想精神上。这些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提供了科学的解读。

1.3增强了预防医学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集体主义的理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都被视为预防医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预防医学大学生群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提出相应对策。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大部分的预防医学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推广和实践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他们充满了对社会的责任感,主动地与相关部门合作,从日常小事开始,对自己和他人都负有责任。他们自觉地遵循“宅在家、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则,并根据学校的要求不提前返回学校或停课不停学。更多的预防医学学生还积极地与当地社区合作,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他们的青春力量,这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预防医学学生的正面形象和他们的社会责任。

2后疫情时代预防医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向调整研究

2.1创新教学形式,实现双向交流

新冠疫情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经历了许多变化,如某些学生感到紧张、害怕和焦虑,不敢与外部世界互动。有的学生则表现出恐惧,担心等负面情绪。部分学生的情绪起伏较大,而另一些学生因为长时间待在家里,不愿意进入社会,接触社会并迎接新的环境。这就导致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因此,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迫切需要创新思政教育方法,调整学生的心态,并推动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目前我国正处于后疫情时代,很多学校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思政教师应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他们。通过这种双向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趋势,明确新冠疫情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并根据后疫情时代的特色,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创新,从而发挥其指导作用。

2.2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凸显理性精神

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有能力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预防医学学生喜欢的方式,借助文献资料和教材,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学和分析。利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中的“环境伦理”概念,扩展环保知识,引导预防医学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生存意识,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态意识。同时,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培养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他们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及各种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在课程结束后,教师有机会组织一系列如野外动植物观察、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等活动,以推广生态经济教育,并让预防医学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和体验学习过程。通过这些措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2.3重视社会责任教育,培植社会责任感

教师有责任引导预防医学的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的理想信念成为他们持续努力的精神推动力。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防控工作,而预防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这次流行病向预防医学的学生们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他们应该带着年轻的热情和持续的努力,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和使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一些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上引入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这一主题,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对流行疾病中的杰出案例和杰出事迹的观点。接着,以疫情防控为背景,组织开展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到防病治病的工作中来。接下来,基于教材的内容,我们进入了学习的核心主题,并描绘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减少预防医学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差距。接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讨论,提出个人建议。

结束语

总结来说,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贯穿于高等教育各方面工作的核心线索,而根据具体情况、时机和形势来进行更新和调整,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永恒不变的动态规律。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时”为据,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发展。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与时俱进的,并不具备长久的持续性或持续性。从另一个角度看,不论疫情是否爆发,准确掌握预防医学学生的思想状态,对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进行系统的评估,并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科学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都是高等教育机构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的核心逻辑,并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运作规律。

参考文献

[1]冯彦博.后疫情时代预防医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吉林教育,2022(35):85-86.

[2]王宇晗,尹智华,王学航.后疫情时代预防医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J/OL].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4[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