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防汛抗旱体系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水利工程防汛抗旱体系建设

陈美云

罗平县水务局,云南省曲靖市 655800

摘要:“互联网+智慧水利”是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会受到一些问题的影响,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效果,所以,在建设期间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从而保证“互联网+智慧水利”实现顺利建设,提高互联网的服务能力,使得“互联网+智慧水利”可以更好地满足水利工程建设需求。同时,配合施工现场管理,能够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效果,使得水利工程可以很好地服务人类。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汛抗旱;体系建设

引言

水文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条件,其中包括含水层类型、水文地质分区和地下水动态情况等内容,其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十分重要,任何工程项目在建设前都需要勘察水文地质条件,只有了解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才能够科学利用区域地质资源和水资源,避免地下水工程影响工程项目。而工程项目建设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时需要把握区域竖纹地质情况,有效利用区域水资源,繁殖地下水稳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但是,当前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前并未进行有效的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工作,导致工程投入使用后容易面临水文地质条件影响,进而影响工程运行,无法将节水灌溉等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甚至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不良影响,威胁周边居民人身财产安全。

1水利建设工程安全度汛的要求

水利建设工程防汛工作必须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原则。在汛期来临前工程建设的形象面貌必须达到当年的度汛标准。比如:堤坝工程填筑高度达到设计要求,防洪挡水闸门安装到位;水库工程的泄洪建筑物要具备投入使用条件,临时导流设施封堵完工等。工程防汛形象面貌达标,可以大大减轻防汛压力,增强工程抵御洪水的能力。但是,水利工程建设期不可预见的防洪度汛不利因素较多,或者工程不能按计划开工,或者施工受到干扰造成工期延误,或者遭遇恶劣气象条件等。使得汛前的形象面貌未能达到度汛设计要求。再者,即便工程建设形象面貌达到当年施工期临时度汛的标准,也可能遭遇超标准洪水。甚至于非汛期也可能发生罕见洪水[1]。所以必须要作最坏的打算,采取完善措施,保障工程度汛安全。

2、水利工程建设中水文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技术支持和数据采集工作方面

水利工程在建设当中,由于受到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检测设备所产生的影响,造成水文水资源数据经常出现不全面问题。但在收集数据时其中任何一个数据均会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故此,施工单位在工作中要注意一下几项事项:首先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要加强培训,对于水利过程建设相关技术人员要进行定期考核,进一步对相关技术人员的自身综合素养进行有效提升,保障数据收集的精确与完整;另外要适当增加对监测设备的资金投入,将陈旧的监测设备进行及时更新替换,以此更好的保障水文水资源管理的监测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2.2管理制度方面

在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当中,对于管理制度不合理情况的产生是最常见的问题,在管理制度向下落实时,常会发生权责模糊以及相互推诿等情况,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进度以及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要建立健全的水文水资源管理制度规范,进而有效保障水利工程在建设当中的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与此同时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保障水利工程建设整体质量。

3、水利工程防汛抗旱体系建设

3.1水利工程智慧管理平台的应用

为了满足“互联网+智慧水利”的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需求,要对施工现场管理措施进行合理的改进。在智慧管理平台的支持下,还要注意对管理平台进行合理运用,使得其在管理期间能够做好对本工程的控制,主要注意对如下相应内容控制。1)注意对榆林市榆阳区的河道进行开发和管理。2)注意河道的治理工作。定期进行山洪灾害防御的预案编制工作,通过合理预案编制流程,实现预案编制工作的合理性,从而降低山洪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3)农村水利和乡镇洪水等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对农村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利用,实现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4)现场施工管理工作。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注意对人员、设备、材料和施工工序等的控制,确保施工现场的管理质量。

3.2施工人员的全面管理

在“互联网+智慧水利”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管理人员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对现场进行研究,充分了解现场的基本情况,并针对现场的基本情况,制订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然后根据配置计划,实现相应的管理,并在实际的施工之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能够充分掌握相应的施工技术,包括“互联网+智慧水利”的相关技术。另外,合理对信息技术进行利用,从而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在线监测。针对施工现场的报警信息、水位信息和饮水情况等信息,选择数学建模、神经网络等方法,实现对水利工程发展趋势和走向等内容的预测,及时做好预警工作,进一步提升施工现场管理的质量,最终推动“互联网+智慧水利”的水利工程顺利建成

[2]

3.3推进水利知识数字化,提升算法智慧化水平

为满足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化场景建设需求,提升水利模拟仿真预演可视化的渲染精细度、交互流畅度、场景还原度,建议在数据底板基础上,对水利一张图空间地理服务引擎进行升级,推进数字模拟仿真引擎建设,依托江西水利厅现有水利云平台,构建高效率、高可用和可弹性伸缩的支撑架构,提升三维空间数据管理、服务的能力,支撑全省数字孪生流域大规模三维数据资产的生产、管理、服务和高保真渲染。同时加快水利专业模型、智能识别模型技术攻关,深入研究流域自然规律,创新升级现有模型,融合流域多元信息升级改造,提升算法精度和智慧化水平

3.4构牢网络安全防线

网络安全体系是智慧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持续健全全省水利网络安全体系为宗旨,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江西省水利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基于已有网络安全防护基础,不断强化网络安全能力建设;强化网络安全监督检查,建立网络安全“查、改、罚”监管机制,提高信息通报、应急处置能力。定期开展安全检测评估,掌握风险漏洞情况。同时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提升水利行业网络安全意识[3]

3.5险情巡查与报告

汛期做好险情巡查非常重要和迫切,对险情一定要做到抓早抓小,切不可放任险情发生和扩大。巡查重点为险情出现的迹象和可能发生险情的部位。如:散浸、管涌、裂缝、跌窝、蚁穴、崩岸、滑坡、漫溢(水位)和导流明渠、施工围堰、建筑物与堤坝结合处、溢洪道、输泄水洞进口等。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巡查时可以辅助利用各种新型隐患探测装备,以快速判断和发现险情。巡查发现险情一定要及时报告,报告信息在有条件时要保证完整准确,做好台账登记,并跟踪记录险情变化。重大和紧急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扼要信息,随后再根据情况补报详细情况,以免延误决策会商和抢险时机。

结束语

总之,水利建设工程施工期往往存在防汛基础差、建设工期紧、资金有限制等困难。在洪水风险事先不能预知的情况下,做好水利建设工程防洪度汛尤其需要面临复杂的抉择。项目法人可以通过落实和完善度汛方案,根据汛期洪水形势适当提高临时工程防洪标准,在遭遇严重威胁时及时组织人员撤离,提前购买工程保险转移受灾风险等措施,保障工程安全度汛。水利工程类型繁多,建设条件差异也很大。具体到建设项目上,还需要因地制宜,充分熟悉当地当时情况,及时吸纳技术进步成果,方可保证水利建设工程防洪度汛安全。

参考文献:

[1]程艳玲,徐德亮.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对于防汛抗旱的意义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6):74-77.

[2]李美玉.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A],2021:268-270.

[3]加强防汛抗旱现代化建设[J].河北水利,2021,(S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