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德兵

重庆西南铝医院 重庆  400000

摘要:目的:研究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肱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骨折患者通过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提升其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肱骨骨折;临床疗效

肱骨骨折属于常发的上肢创伤性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占5%。肱骨骨折的发生原因在于:受到低能量损伤、发生骨质疏松等,老年女性属于该疾病的主要发生人群。若患者发生轻微移位或者未发生移位,通过保守疗法进行治疗,可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患者无法通过手法复位,肱骨骨折不稳定的患者,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内固定治疗,进而使肱骨解剖对位恢复,保持持久固定,从而能够实现早期对训练患者肩关节,促使骨折愈合,使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时恢复。但临床中关于肱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数量较多,不同固定方法的优势各不相同[1]。本文,作者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肱骨骨折患者,旨在分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肱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男性患者有9例,女性患者有21例,年龄范围为45-86岁,平均年龄为(70.46±5.69)岁,观察组实施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男性患者有7例,女性患者有23例,年龄范围为48-91岁,平均年龄为(70.58±5.6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患者通过全身麻醉,采取沙滩椅位,等到成功麻醉之后,需要垫高患者的患侧肩部,将头部转向健侧,入路起点为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将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剥离出来,在玻璃过程中,需要避免伤害到患者的头静脉;将三角肌前缘切开后,需要向外侧牵引,将肱骨骨折端充分暴露出来;确认解剖标志,彻底清理骨折端嵌入的软组织,成功牵引复位骨折端之后,需要对其复位情况进行观察,确认成功复位后,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选择合适长度的锁定钢板,将其置于结节间沟后缘5mm~10mm、距离大结节上缘约5mm,使用5枚以上的锁定螺钉固定肱骨头近端,保证肱骨头远端存在三枚以上的螺钉,观察复位情况,等到复位效果满意后,再修复关节囊,将暂时固定的克氏针拔除;最后对切口进行缝合,留置引流管,手术后,患肢前臂吊带悬吊制动,术后3天,指导患者做被动康复训练,术后7天,指导患者做主动前屈后伸外展康复训练。

观察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保持全身麻醉,采用沙滩椅位,等到成功麻醉之后,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确定主钉进钉点(理想的进钉点位于肱骨头最高点,上外侧关节面结节间沟后方5mm,大结节内侧1cm,在正位与侧位上均对准髓腔),切开皮肤约2.0cm,逐层切开分离暴露至关节面,一定要注意保护由前外向内后横跨走行的肱二头肌长头键以及岗上肌腱,置入导针并透视确认进针点及导针位置良好后,通过导针钻孔开口;在长导针或金手指的引导下通过上臂的自然下垂或适当的牵引复位骨折端,必要时可通过克氏针的撬拨复位骨折端,顺利通过骨折端置入长导针,合理选择一定长度、直径的髓内钉通过导针置入最佳深度,利用C臂机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等到满意复位之后,将导针拔除;使用外置导向器经皮对近端和远端的螺钉进行锁定,必要时切开修复肩袖,缝合手术切口,手术后,患肢前臂吊带悬吊制动,术后1天,开始指导患者做主动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等康复功能训练。

1.3观察指标

①各项手术指标;

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③肩关节恢复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t值验算,率(%)表示计数资料,X2验算,当P<0.05时,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各项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m)

观察组

30

2.65±1.21

85.23±15.23

65.33±10.22

2.09±0.65

对照组

30

12.24±3.35

155.16±45.13

120.59±15.35

4.24±1.27

t

-

14.747

8.042

16.413

8.25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内翻畸形

螺钉退出

切口感染

肱骨头坏死

发生率

观察组

30

1

1

0

0

2(6.7)

对照组

30

1

3

2

2

8(26.7)

X2

-

-

-

-

-

4.320

P

-

-

-

-

-

0.038

2.3肩关节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96.7%(29/30),对照组患者:80.0%(24/30),两组比较(P<0.05,X2=4.043)。

  1. 结论

肱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占全身骨折的4%~10%,多见于女性,年龄>60 岁的老年人群中发生率约为78.8%[2]。相关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肱骨近端骨折的概率是正常人的 7 倍,有研究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增加,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通过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患者,可以恢复患者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保护其肱骨血流动力学,保证骨折的稳定性,帮助患者能够早期的进行关节功能训练。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应用,更好贴合肱骨近端表面,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软组织受到的机械性刺激,但钢板的面积较大,术中需要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暴露面积,方可顺利置入,不断增加了医源性损伤概率,而且对骨折断端血供产生了影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应用,手术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无需将骨折端暴露出来,不会影响正常血供,并且髓内钉进针点会在肱骨关节面最高点,避免了对岗上肌腱止点的损伤,而且交锁髓内固定,不但能够使固定强度增加,还与关节面更加贴合[3]。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肱骨骨折患者通过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患者康复快,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锋,李秀山.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 2018, 21(5):282-284.

[2]许志贤,何武兵,柯铁,等.微创钢板接骨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 2022(003):192-197.

[3]任敬,贾斌,郑世成,等.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 2021, 050(008):966-96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