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3
/ 2

大观念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柳丽明 

中山市三乡镇鸦岗小学  广东省 中山市  528463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大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在大观念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观念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概念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大观念;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大观念是指向学科本质的核心概念。它不仅包括具体的知识点,还包括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整体的框架。在教育领域,大观念是聚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实效。

一、大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观念的具体含义是对数学知识的全局性、整体性的理解和认识。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学科内核的锚点。在大观念教学中,一切知识、技能都成为发展概念性理解的工具。通过大观念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概念性理解和数学核心素养。

二、大观念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一)重构教学单元,发展概念性思维

在大观念的引领下,教师能够依据教学大纲,将关键的数学概念抽取出来,构建一个知识体系,将其中各个的知识元素连接起来。接着,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对各个核心概念的重要性进行区分,确定主要和困难的部分,进行分类。最后是从大观念视角出发进行教学单元的设计。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对小学数学概念进行系统构建,目标是将分散、碎片化的知识元素融合起来,使其层次化、结构化、系统化,让学生的学习更具层次感、更有条理和方向性,发展学生的概念性思维体系。

大观念教学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求也有所提升,要求教师必须全面理解和结构化所教授的知识,深入掌握知识内容的深度规则和结构,有效发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出构建规则性概念体系的知识总结能力和教学技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发展概念性思维,教师可以运用具体的例子和游戏来辅助教学。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粉笔作为道具,通过演示如何添加或扣除数字来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原理。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加减法与其他数学概念进行联系,例如与乘除法进行比较,从而发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授乘除法时,教师可以引入具体的例子,例如购物问题。假设有4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钱,那么4个苹果的总价就是4乘以2,即8元钱。通过这个例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原理和应用。同样,在教授除法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棒,将它们分成几组,然后让学生计算每组小棒的数量,从而帮助他们理解除法的原理。在教授完加减乘除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些运算的规律,例如加法是数量的合并,减法是数量的减少等。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数字的角色,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和活动,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的概念。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知识总结能力和教学技巧。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游戏来辅助教学,发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和应用,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二)设计丰富教学活动,发展批判性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数学教师通常会独立地对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组织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这种方式可能会忽视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然而,在大观念的视角下,学生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驱动的结构化学习,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批判性的思考。

教师首先呈现给学生一个数学谜题:“一个圆和一个三角形,它们各自有3个顶点。圆上有3条边,三角形有3个顶点;圆上有3个角,三角形也有3个角。那么,圆和三角形各自的总角度是多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被角度的计数和圆与三角形的特性所混淆。为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步骤: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问题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需要比较圆和三角形各自的总角度。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圆和三角形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可以讨论并思考圆和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圆和三角形的特性提出假设,例如圆的总角度是360度,三角形的总角度是180度。接下来,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假设是否合理。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来探讨自己的假设是否符合数学原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学生可以使用圆和三角形的公式来计算它们的总角度,并将结果与同学的答案进行比较。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问题的答案,并反思自己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的表现。同时,学生可以讨论在分析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克服困难。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圆和三角形的特性,鼓励他们提出假设并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联结生活情境,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看到学习的实际应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点。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通过自我发现和自我学习,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以“分数”这个大观念为教学中点,先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实际的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比如说,让他们用分数来表示他们每天的学习时间,或者让他们用分数来比较两个不同的数量。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这个大观念,还能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个概念。

三、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观念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大观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化学习,联结生活情境,深化大观念知识点,促进学生的概念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等高级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萍.大概念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 2022(8):3.

[2]崔洪喜.大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天津教育, 2022(23):21-23.

[3]刘敏.刍议大概念统整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爱人, 2022(16):01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