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科学又安全的离床活动很重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脑卒中后,科学又安全的离床活动很重要

梁肖群

贵港市人民医院 广西贵港 537100

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卒中患者病情发生后会造成患者中枢神经受损,患者会遗留偏瘫、语言障碍、意识不清等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其中最多见且影响最大的是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步行能力。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来说,恢复步行功能甚至恢复到原本水平的行走能力,成为广大脑卒中患者最为迫切的愿望。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脑卒中发生后24小时内不建议进行活动,这可能会降低患者的康复质量。脑卒中患者发病48小时后,若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继续进展,即可开始身体活动和康复治疗。本文带你们具体看看脑卒中后,如何科学又安全的开展离床活动。

1 脑卒中后开展科学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脑卒中发病后的3个月内是“康复的黄金期”,在6个月内接受康复治疗的效果较好。若未接受积极的康复训练,不仅会影响偏瘫侧肢体功能的恢复,还易造成废用综合征,如废用性肌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废用性骨萎缩、心肺功能减弱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或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改善感觉、运动、语言、认知、心理等功能障碍。如果可以早期及时的介入康复治疗,则可以加快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肢体畸形及挛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图片

由于脑卒中患者病情存在较大的个体化差异,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各不相同,医生会评估个体情况及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运动管理指导,从早期的卧位、坐位训练逐渐过渡到上、下肢功能训练,逐步恢复肢体功能。
 

2 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主要流程

(一)卧床期

脑卒中患者病变早期需要严格卧床休息,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保持良肢位摆放,降低肢体痉挛,提高患侧肢体功能康复疗效。

(二)离床期

①离床期的适宜时间:好多患者及家属都认为康复治疗要到后遗症期才能开始进行,要等得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才能进行康复治疗。其实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事实上脑卒中患者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康复治疗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的有效手段,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可以使患者获得功能改善和自理能力,预防并发症,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一般情况下,脑卒中轻中度患者发病24小时后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重度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内病情无进展的情况下,需要尽快离床,借助器械进行站立、步行康复训练。

②离床期常见的问题:步行是需要上下肢、左右躯干等全身多节段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完成,当患侧因肌张力异常、关节的对位对线异常、关节僵硬等因素,肌肉、关节间无法协调地完成步行时,患者会出现各种代偿,比如提髋画圈步态,这也是误用综合症的典型表现。脑卒中早期患者患侧下肢肌肉弱化而导致的支撑能力不足,患侧下肢的躯体感觉较差,在站立行走时不平衡、不稳定,致使其在步行过程中恐惧和害怕,从而使联合反应加强,上肢屈肌张力和下肢伸肌张力也会随之增强。与此同时由于早期患侧整体抗重力伸展不足,为了达到步行的目的,非麻痹侧会过度代偿,患侧不负重,或者说使用得较少,久而久之,造成患侧肢体的废用。在肌肉、关节力线不正确下的步行,容易导致下肢疼痛,尤其是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疼痛等。

③如何科学又安全的开展离床活动:早期开始的康复治疗主要侧重于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良肢位摆放应鼓励患侧卧位,该体位增加了患肢的感觉刺激,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应尽早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渐进性地进行体位转移训练。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的发生。随后活动水平进一步增加,早期康复还应当包括鼓励患者重新开始与外界的交流。尽早完成标准的吞咽功能临床床旁评价,开展吞咽功能训练,加强床边的呼吸道管理和呼吸功能康复,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病情稳定早期下床以及康复从而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脑卒中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开展循序渐进的训练,训练项目主要包括抗重力肌训练、患侧下肢负重支撑训练、患侧下肢迈步训练及站立重心转移训练等,以尽早获得基本步行能力,具体训练方案医生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其中站立训练是离床期训练的重点,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手指交叉,上肢向前伸直,使重心落在前脚掌上,他人帮助扶住膝盖,缓慢站起。再逐渐去除支撑,保持站立,重心逐渐移向患腿,训练患腿持重的能力。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可以从体位摆放、被动伸展、关节活动度训练、中医推拿、神经肌肉电刺激、局部肌肉震动等方面予以控制。

(三)步行期

步行是需要身体各个节段、各个关节和多组肌肉群的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才能达到平稳、准确、流畅和高效。因此开展独立的步行训练需要良好的平衡功能,即稳态平衡、反应性平衡和预期性平衡。步行时人的身体重心随着步行速度不同进行着复杂的加速度和减速度运动,为了保持平衡,人体的重心必须保证落在支撑面的范围内,并且能够在步行时随时变换,做出反应。所以平衡能力是步行得以完成的基本保证。

当患者达到站立平衡后,就可以进入到步行期,需要满足下面这些条件,如颈部、躯干及偏瘫下肢抗重力肌能够抗重力、患侧下肢能负重、支撑身体、站立时重心能够前后、左右移动、患侧下肢髋关节能够屈曲、迈步等条件下,可以开展离床后的早期步行训练。利用手杖、平行杠进行步行训练,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

部分脑卒中患者生病后,由于怕留下肢体残疾,从而进行超常规、超负荷的运动训练,但这种急于求成的运动量、运动次数,甚至强度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的极限时,会引起全身性疲劳,局部肌肉、关节损伤等。不正确的运动康复训练还可以出现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划圈步态、拖拉步态、挎篮手、膝部过伸等。所以肢体康复是一定要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在训练过程中,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在出现疲乏、出汗等情况时,可以适当休息后再开展训练,以保障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