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中的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3

风景园林中的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研究

陆一丹

430702198703182013

摘要:本文针对风景园林中的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人们对景观的接触和使用机会。首先,文章介绍了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其次,分析了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地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然后,探讨了评估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方法,包括GIS和遥感技术、网络分析和空间模型以及调查和问卷设计。接着,讨论了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包括城市绿地规划、公园系统设计和社区公共空间规划。研究发现,提高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对于增强人们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如何整合不同的因素和方法以提高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可达性;可访问性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的景观园林在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舒适环境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城市发展不均衡、交通网络不完善、社会经济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人在享受景观园林资源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可达性和可访问性问题。

意义:研究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对于优化城市规划和设计、促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1. 改善城市空间规划:研究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帮助规划师和设计师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绿地,提高公共绿地的品质和可到达度,满足市民对自然环境的需求。2. 促进健康发展: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改善有助于鼓励和增加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接触和运动,改善城市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3. 促进社会公平:通过研究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不平等现象,可以推动城市规划部门和相关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社会经济差异对景观资源利用的不公平问题,实现城市资源的平等分配。

二、研究目的和目标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研究现状,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评估其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人们对城市景观园林资源的接触和使用。

具体目标包括:1.综述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了解其研究进展。 2. 分析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地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探讨其对景观资源利用的影响。3.探讨评估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方法,包括GIS和遥感技术、网络分析和空间模型以及调查和问卷设计,以提供科学的评估工具和指标。4.分析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包括城市绿地规划、公园系统设计和社区公共空间规划,提供实践中的应用案例。5.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交通网络和设施的配套,推动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提升,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三、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概念

(一)景观可达性的定义和度量方法

景观可达性的定义:景观可达性是指人们获取和接近景观资源的便利程度。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涵盖了人们到达景观区域的距离、时间、成本以及可行性等因素。

景观可达性的度量方法:1. 距离和时间:通过测量人们到达景观区域的距离和时间来评估景观可达性,可以使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或在线地图服务等工具测量。2.成本:衡量人们到达景观区域所需花费的成本,包括交通费用、停车费用、入场费用等。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计算机模型进行估算。3.资源分布:研究景观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通过确定周边景观资源的数量、类型和质量来衡量景观可达性。4.访问便利性:考虑交通网络、交通设施、道路质量和便捷性等因素,评估人们在到达景观区域时的便利程度。 5.公共交通服务:考虑公共交通设施在景观区域附近的分布情况,并评估其对人们到达景观区域的影响。6.地形和地势:分析地形和地势对人们到达景观区域的影响,例如坡度、高低差等因素。

(二)景观可访问性的概念和测量指标

景观可访问性的概念:景观可访问性是指人们从社区或居住地的某一点到达景观资源所需付出的实际努力和成本的程度。它考虑了交通工具、行走路径、交通设施和服务等因素,反映了人们实际上能够利用和享受景观资源的程度。

景观可访问性的测量指标:1.行程时间:衡量从社区或居住地到达景观资源所需的时间,包括步行、骑车或驾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2.规划路径:评估人们访问和使用景观资源的路径,可以使用地图、导航系统或GIS工具进行规划。3.交通设施:考虑交通设施(如公交车站、地铁站)在景观资源周边的分布情况和可用性,评估其对可访问性的影响。4.可到达范围:衡量人们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的景观资源范围,可以使用缓冲区分析或isochrone分析来确定可到达范围。5.可持续性:考虑可访问性对环境的影响,在评估指标中包括公共交通的使用、碳排放等因素。6.可行性:评估人们到达景观资源所需付出的实际努力和成本,包括交通费用、停车费用等。

这些测量指标可以帮助研究者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景观可访问性的影响,并提供科学的评估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可获得性选择适合的指标进行景观可访问性的度量。同时,综合不同指标的组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景观可访问性测量结果。

四、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影响因素

(一)地理因素

交通网络和交通设施: 考虑到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交通网络和交通设施是至关重要的地理因素。交通网络的连通性包括公路、道路、步行和自行车道等,对于人们到达景观区域的便利程度起着重要作用。交通设施如公交车站、地铁站和停车场等的分布和可用性也会影响到人们到达景观区域的能力。

地形和地势: 地形和地势特征对于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起着重要作用。坡度、高低起伏、山谷和河流等地形特征会影响人们到达景观区域的努力和成本。例如,陡峭的山坡可能增加人们步行或骑车到达景观资源的难度,而平坦或适中的地形则更加便利。

地籍和土地使用规划: 土地用途和规划在影响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合理的土地使用规划可以推动景观所在区域的交通发展和便捷性,使得人们更容易到达和使用景观资源。此外,对土地用途的规划考虑到公共设施、绿地和景观空间的布局,有助于改善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

(二)社会因素

  在社会因素部分,可以进一步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和密度是影响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分布影响着景观区域的人口供需平衡,人口密度则影响着交通流量和交通拥堵情况。研究可以探讨不同人口密度区域的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差异,从而为规划提供指导和建议。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是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社会经济水平不同的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资源分布和生活条件,进而影响居民对景观的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需求和满足程度。研究可以分析不同社会经济状况地区的景观可达性差异,为提升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提供参考依据。

文化背景和社区认同:文化背景和社区认同对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也有一定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景观的需求和喜好可能存在差异,社区认同感对于居民对居住区域内景观的关注度和利用率也有影响。研究可以考察文化背景对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影响,以及社区认同感对景观可访问性提升的作用。

(三)环境因素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影响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水平会对景观的吸引力和可访问性产生影响。研究可以分析生态系统对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贡献,并提出保护生态系统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以提高景观的可持续性和吸引力。

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环境质量是影响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可以提供一个健康而舒适的环境,增加人们对景观的兴趣和使用率。研究可以调查不同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对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影响,以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策略。

噪音和光污染:噪音和光污染是现代城市中常见的环境问题,也是影响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重要因素。噪音和光污染会对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对景观的欣赏和利用程度。研究可以测量和评估不同地区的噪音和光污染水平,并分析其对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影响,以制定有效的噪音和光污染防控措施。

五、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评估方法

(一)GI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可以用来收集、处理和分析与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相关的空间数据。通过使用GIS软件,可以绘制景观网络和交通网络,以及分析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通行时间和路径耗时等指标。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理数据,如卫星图像和高程模型,用于分析地形和地貌特征对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影响。

(二)网络分析和空间模型

网络分析是一种利用网络和节点的方法,计算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指标。它可以基于实际的交通网络和交通设施,计算不同位置之间的路径耗时和可达性等指标。空间模型是一种利用地理空间和统计模型的方法,通过建立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模型来评估景观的可达性和可访问性。这些模型可以考虑不同的地理和社会因素,并提供对不同因素对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影响的量化评估。

(三)调查和问卷设计

调查和问卷设计是一种通过收集个体和群体的意见和观点来评估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方法。通过设计合适的调查问卷,可以了解人们对不同景观的偏好、利用频率以及对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感知和需求。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信息,以补充和验证其他方法的结果。

综合使用上述的方法,可以综合考虑空间数据、网络分析、空间模型和调查数据,对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进行全面的评估。这些评估结果可以为规划者和设计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措施,提高景观的可达性和可访问性。

六、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影响

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考虑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几个主要影响方面:

1.城市绿地规划: 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研究可以帮助规划者确定城市绿地的布局和分布。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景观可达性,可以确定适宜的绿地位置,以便市民能够方便地接近绿地并享受其中的自然环境和服务设施。同时,景观可达性的分析可以揭示城市中的绿地空白区域,为绿地规划提供改进和扩大的目标。

2.公园系统设计: 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研究对公园系统的设计和布局也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不同区域的景观可达性差异,可以帮助规划者决定公园的规模、类型和位置,以最大程度地提供服务于不同人群的可访问性。此外,根据景观可达性的评估结果,规划者还可以制定公园之间的连接策略,以提高公园系统的整体可达性和连通性。 

3.社区公共空间规划: 景观可达性与可访问性的研究对社区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了解社区内不同区域的景观可达性情况,可以帮助规划者决定公共空间的位置、形式和布局。通过提高社区内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可访问性,可以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增强社区凝聚力,并提供一个共享和互动的社区环境。

七、结论

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是评估人们对景观环境的接近和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景观可达性主要通过交通网络和地理因素进行度量,而可访问性则更加注重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GIS和遥感技术、网络分析和空间模型、调查和问卷设计是评估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为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合理的景观可达性和可访问性设计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公园系统的设计应注重覆盖范围和连接性,以促进人们的休闲和健康活动。社区公共空间的规划应注重社区认同和社交互动的便利性。

参考文献:

[1]黄念东.大树移植施工流程及技术在风景园林工程中的运用[J].低碳世界,2022(09):196-198.

[2]王力;张颖;杨雨;周力行;金玲.新农科背景下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22(31):103-105.

[3]聂玮;皓天;王敉敉;鲍文娟;李罡.公益创业视域下风景园林教育的路径与策略——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23(04):141-146.
[4]刘月君;李艳芳;乔丽艳;薄佩钰.工程信息化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基于四驱一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