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健康与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0
/ 2

青少年体育健康与成长

姓名:李媛媛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二中学

邮编:274937

摘要: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其能否健康快乐的成长是社会各界都重点关注的情况,身为教育工作者更加注重给予其良好的学习体验,呵护其身体健康和心智成长。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关注与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开展高质量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本文以初中体育课程为基础,探讨青少年体育健康与成长的关键,思考如何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保障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学习,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青少年;体育与健康

前言: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未能给予课堂教学充分的重视,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训练和指导,并缺乏多元化思维的融入。使得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够有效锻炼其身体素质,引导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运动中洋溢青春、放松自我,感受青少年时期的乐趣。需要教师针对性改变思想,重视与多种内容的结合,不再是使用单一的训练方法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喜欢体育、爱上体育,养成良好体育意识和习惯。

一、青少年体育健康与成长的关键点

(一)增强身体素质,提升各项基本能力

青少年体育健康与成长,需要重点关注身体素质的提升,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各项运动能力综合增强。以多种体育活动的自主,激发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其喜欢体育,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依靠运动的方式,放松身心、舒缓心情,有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思维。以此建立多元化的课堂,为其提供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柔韧性、体力、耐力等的增强,拥有一个良好、健康的体魄,为今后的文化课程学习提供基础保障[1]。基于此,达到践行教书育人、履行教师应有责任的目的,并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二)树立良好意识,保障身体健康与成长

有效保障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确保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学习,还需要注重良好体育意识的培养,通过兴趣引导的方法,激发其对体育运动的热情,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以感受运动乐趣的方式,认识体育、喜欢体育,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优秀的体育意识。依据优秀意识为引导,推动学生良好心态的建立,树立对生活的积极阳光态度,做到敢于面对生活中和学习的挑战。充分达成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为国家提供合格的优秀人才,成为培养国家栋梁的基地,深化课堂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阶段有效保障青少年体育健康与成长的途径

(一)强化体育课程重视,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有效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确保其能够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首先需要强化对体育课堂的展示,使得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增设体育器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等方式,为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做好保障,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其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2]。并依靠丰富的运动项目,激发其对体育的兴趣,建立积极参与的课堂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等。

例如,教师研究新课标的要求,对新课标理念形成正确认识,学习兴趣引导和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然后学校方面重视增加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器材,为体育课程提供良好的运动场地,并设计安排准确的课程时间,如:确保每周2节的时间,不能够占用体育学科的教学时间等要求。通过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势,运用课程游戏化等方式,引导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

(二)注重融入心理健康,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的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着许多能够结合的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体育课程融合,能够建立高质量的教学模式,推动体育课程的改进与创新,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心态,对体育产生浓厚的热情。通过体育课程中融入各种励志体育故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此锻炼其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并促使其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

例如,开展《第二节 发展速度的方法》课堂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依靠励志效果的体育故事,帮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同时,激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讲述如:“中国飞人——苏炳添”的故事,讲解苏炳添从初入省队成长到一次次突破国家短片运动记录的“飞人”的历程。分享即使受伤、年老依然在赛场上拼搏顽强精神的敬佩之情,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同时,感受优秀的体育精神,增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三)积极运用兴趣引导,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兴趣作为引导人自主学习的动力来源,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教师开展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时,需要基于确保青少年体育健康与成长为目的,积极融入兴趣引导教学法。通过课堂中组织各种具有趣味性的游戏互动,增强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以游戏的方式,锻炼其身体素质,使学生喜欢运动,激发对运动的兴趣[3]。利用兴趣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其感受到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有效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做到积极自主的锻炼自身各项基本能力。

例如,教师基于《第一节 灵敏性的组成要素》课堂内容的教学,积极组织“双龙戏珠”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热身运动中。以双人旋转篮球,相互之间传递的方式,保持一定范围不动,而且篮球不能够掉到地上的规定,较量出坚持最久的小组。通过游戏化的热身运动,锻炼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和提升灵敏程度,并营造具有竞争性的课堂氛围,激发其好胜心理,进行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

(四)结合针对性训练,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重点在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促使其体育核心素养的提高。教师应该针对其实际情况,设置针对性的训练项目,给予其个性化的训练,提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依靠针对性的锻炼,保障学生体力、柔韧性和敏捷性等方面的同步强化,并有效开发其思维能力,做到才思敏捷。

例如,制定提升学生敏捷性的课堂中,教师组织“躲一躲”“听指令”等游戏活动,让其在游戏中得到敏捷性的提升。通过以一组成员扔小橡胶球,另一组成员躲避等方式,使双方的敏捷性和判断能力得到提高,强化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游戏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促使其喜欢体育、热爱体育,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总结:综上所述,开展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关注青少年的体育健康与成长,积极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发挥自主能力、提升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强化重视、融入心理健康思维,运用兴趣引导和给予针对性的训练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课堂。依靠多元化的课堂内容,激发其对运动的兴趣,使其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态参与课堂,不断锻炼自身身体素质,形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黄鹿.青少年体育与健康研究[J].中国果树,2022(03):117.

[2]郭宗文.体育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3):166-168.

[3]林宜亮.初中《体育与健康》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