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叙事体系构建实践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3

高校思政叙事体系构建实践路径研究

彭丽 王琳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摘要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讲故事,本质上是一种以叙事为承载的教育方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需要从思政与教育叙事相结合的角度,深刻理解“讲故事”的特质和意涵,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从叙事角度来讲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思政课教育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思政课背后叙事逻辑,并不断创新思想政治课程的话语体系,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思政课教师叙事技巧,从而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叙事体系


用高校思政叙事体系不断讲好中国故事,创新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高效思政课话语和叙事体系,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立场,是针对思政课上设计的中国历史,结合中国的实际和文化进行讲述,有效发挥思政课教育学生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成果武装人们的头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思想基础的重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而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框架与方向:高校思政叙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高校思政工作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重要使命。高校以叙事体系构建为契机,依据框架与方向,确立好高校思政叙事体系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在叙事体系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中不断贡献高校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高校思政叙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1.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高校思政话语应用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高校思政话语应用,不仅能够深化思政教育内容,引导思政话语应用以实践为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思考和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能够丰富高校教学手段,使高校不拘泥于传统的讲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增加实践导向,引导高校思政话语应用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社会需求的回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同时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进一步培养其主人翁意识。

2.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协同发展理念

整体性意味着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将各个部分或要素看作是一个整体,注重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以整体性思维来认识和推进思政工作,把握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统一性。系统性则要求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以系统性思维来进行思政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注重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与衔接,形成有机的思政工作体系。协调性强调各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和配合,避免由于各个因素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而导致发展的阻滞。只有坚持协调性,才能够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各个因素之间的良性互动,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推进。

(二)高校思政叙事体系构建的根本原则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思政叙事体系不仅要具备理论的深度,还要注重实践的可操作性;将理论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时俱进。此外,在构建高校思政叙事体系中,既要注重理论深入研究和探讨,又要关注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思政叙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最后,在构建高校思政叙事体系时,要注重知识严谨和深度,追求学术高度和创新,通过生动案例、具体事例和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思政教育内容。

2.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理性和思政课价值理性深度融合

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影响。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可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实践意义。注重思政课的价值理性,教育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研究和展示,能够使高校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做出正确选择和判断。

二、挑战与探因:高校思政叙事体系构建审视

目前高校思政课叙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个别问题,新媒体冲击传统思政叙事环境、重构学科协同叙事体系、打破既定叙事队伍阵地、拉大思政叙事能力差距等问题。

(一)高校思政叙事体系构建成效

1.思政叙事体系建设成绩斐然,思政课程结构逐渐完善

高校思政叙事体系构建逐渐形成,在构建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用最新的理论来完善思政课程,逐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相对稳定的课程结构来为学生服务。思政叙事体系对专业人才培养功能也提出了新要求,强调所有专业都要在学校办学总体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明确本专业的育人目标和规格,把育人要求细化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各环节有机融入本专业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目标。

2.思政叙事体系构建不断完善,协同叙事体系初步形成

高校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总体设计,对大中小学各阶段教育内容进行同步设计和一体规划,在保持整体性、关联性同时,使不同学段体现各自教育特点有机衔接,以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育人目标,从而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横向方面,持续探索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方协同育人机制,贯彻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发挥不同职位、不同类别的高校思政教师育人功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建立起一支包含思政课教师、掌握各项新媒体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发挥育人合力。

(二)高校思政叙事体系新问题

1.新媒体冲击传统思政叙事环境

网络存在新媒体平台中外部势力宣传的各种虚假信息、歪曲的价值观现象,部分学生会受到直面冲击,可能会扭曲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思政课需要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大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变化作出及时反馈。总而言之,新媒体发展使得当前思政叙事环境变得复杂,进一步影响校园稳定。

2.新媒体重构学科协同叙事体系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高校在继承传统理论基础上,将不同学科进行融合与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在学科建设上不断融入新媒体元素,实现理论教学成果的应用转化。学科交叉融合是创新源泉,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大传统思政教学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将成为传媒高校学科发展趋势。将传统思政教育与新媒体平台实现对接,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并举,改变了传统的思政课叙事模式。

(三)高校思政叙事体系问题成因

1.传播困境:媒体议程设置能力较弱

随着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议程的设置者也改变的传播的速度,每个人的发布的内容都有可能成为新的议题。高校思政体系构建过程中对于议程的设置必须增强对社会信息的敏感度,增强议程的设置的社会责任意识。自媒体、社交媒体与主流媒体的公共属性相比属于社会化商业媒体,很难聚焦于长期、重大的社会公共问题,使得公众在不同热点间跳来跳去从而导致议题失焦。

2.学科困境:学科耦合性较为松散化

新媒体时代,各个学科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学科,盲目实现交叉融合发展,没有从专业课程发展水平以及实际需求考虑。往往存在强强联合局面,对于弱势学科来说,学科共同体认可度和接受度较低,难以产生较大学术影响、赢得更高学术地位和获得社会资源。学科之间融合形成学科间“封闭主义”和“保护主义”。

三、具体路径:高校思政叙事体系构建实践路径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加快建构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

(一)以议程设置再造高校思政叙事环境

1.尊重学生主体性,改变思政单向叙事

新媒体中主客体互动性强,学生不再只是思政议程设置对象,可成为主体。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能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同时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深化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不断提高思政课时效性和感染力。高校思政叙事体系需要改变单向叙事,需要尊重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成为故事主人公,让他们在故事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

2.加强议程主体建设,实现思政主动叙事

首先,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热点问题,设置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的思政议题。其次,注重思政议题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实践活动,让学生实践中感受思政议题内涵和意义,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再次,加强思政议题跨学科整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最后,强化思政议题价值引领作用,设置议题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以开放协同构建高校思政学科体系

1.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思政叙事支撑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思政叙事支撑。首先,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其次,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加大经典著作编纂和研究力度。最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建设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结构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2

2.用好课程思政实现全学科协调育人

思政叙事是全学科的“大合唱”,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方法,通过协同合作,可以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达到更好育人效果。首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其次,完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是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效根本保障。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素质提升,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结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升思政课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实效性、提高针对性,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张政文.以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自立自强[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3.

[2]祝玥,王雁.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党政论坛,2023.

作者简介:彭丽  女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琳  女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以“五育融合”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1SJGLX987)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研究(项目编号:23A880010)

2022 年度民办教育专项课题研究项目“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MBJYZXKT-020)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22年度立项课题“高校思政叙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SD-GGJS20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