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工程及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3
/ 2

园林绿化工程及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

林艺林

445221199106224978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园林绿化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林木病虫害呈现扩大趋势,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命安全,为保证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园林进行养护,林木病虫害作为影响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防治,进而更好地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环境的质量。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林木病虫害防治

引言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林业病虫害会对林业造成极大影响。政府部门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在防治病虫害时,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防治器械及手段,增强防治效果。然而,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分析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全方位提升中国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促进中国林业健康发展。

1林区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突发性特点。很多林木病虫害在发生的初期并不会表现得特别明显,通常很难发现、察觉。但随着灾情变得更加严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面积爆发的情况,且发病的速度相对较快,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规律性和多样性特点。前者一般表现为灾害的发生相对比较随机,其发生的规律并不固定。而后者主要表现在发生的病虫害类型比较多,每种病虫害的发生都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对各种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工作难度相对较大。林木病虫害的发生还具有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如果林区种植的林木规模较大,同时林木比较集中,就有可能导致大量的林木受到污染,使林木的生长受到阻碍,甚至出现林木死亡现象。此外,还具有进化速度快的特点。为了对林木病虫害更好地进行防治,一般会使用不同的措施。比如,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方法。短时间内,应用化学药物防治效果更加明显。但如果长期使用此种措施进行防治,很可能导致病虫害出现一定抗药性,最后导致整体防治工作难度增加。

2林业种植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2.1、林分结构不合理

近些年全国各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的面积较之前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增加最为明显的为人工纯林,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有的森林结构。纯林结构单一,植物多样性的格局被打破,导致害虫、天敌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增加了林间有害生物的密度,各类病虫害发生程度逐渐加重,严重的可导致大面积林分的死亡。

2.2、缺乏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

首先,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内,其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各不相同,最终导致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不完善。其次,因林业病虫害防治经费不到位,无法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治经费,监测仪器较为落后,甚至缺乏监测仪器,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很难结合林木种类及生长环境制定长期科学的预警措施,因防治体系不完善,林业病虫害发生概率明显提升。此外,在具体工作中,相关林业部门未明确划分相关职责,导致其服务工作规范不足,服务方式单一。一旦爆发林业病虫害,很难落实相关后勤保障工作,无法解决技术问题。最后,在国家层面,缺乏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政策支持,导致其资金及技术缺乏,很多营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3、药物防治不规范

从当前林业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基层地区的很多工作人员仍然以化学药物防治病虫害为主。化学药物防治病虫害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虽然化学药物防止病虫害的范围较为广泛,应用效果较好,操作较为简单,但是在实际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掌握正确的使用剂量,科学的选择化学农药,选择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在使得林间病虫害死亡消亡的同时,也会对整个林业生态系统构成严重的威胁,使得林业生态系统被打破生态链断裂,各种害虫天敌死亡,同时还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药物残留和化学污染,影响到林木的健康生长。不少林业工作人员在开展化学药物防控过程中,不能够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各种生物类农药的推广应用比例相对较低,喷洒的药物浓度相对较高,影响到林业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难以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

3、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

3.1、科学搭配植被种类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各个植被种类之间不协调而产生严重的病虫害,从而导致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不断下降。因此,必须科学搭配植被种类,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协调性。比如,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先了解园林绿化工程中各个种类植被的生长特性,然后根据不同植被易产生的病虫害,来对其种植区域进行规划,从而建立完善的病虫害抵抗体系。同时,工作人员在选择植被种类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降水等因素,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来建设园林绿化工程,确保植被的抗病能力和生长能力,构建科学的植被种植系统。

3.2、做好隔离措施

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林业部门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在树苗养护的过程中,要观察病虫害的实际情况,做到对症下药。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白蚁、小卷蛾、落叶病和青枯病等。对白蚁或小卷蛾等的虫害,可使用喷洒药物进行灭虫;对落叶病或青枯病等,要对树苗生长的土壤进行消毒,清除土壤中存在的病菌,及时制止树苗的感染。褐斑病是树苗生长过程中一种常见疾病,传播性很强,会使植被的叶片上出现斑纹状的细菌,树叶感染这种病菌后会逐渐被侵蚀,最终枯死脱落,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整个植株完全死亡。对于已经染病的树苗要及时隔离,避免二次大面积传播,做到及时止损。

3.3、做好病虫害监测及预警工作

林业病虫害来源广泛、种类较多、繁殖能力强、危害程度高且治理难度大,病虫害较严重的区域会造成林木的大范围死亡。因此,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林业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工作,最大限度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控。相关部门要在以往防治病虫害经验基础上,结合当地环境特征,掌握林木种类、病虫害类型及发生规律,积极预防,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无公害防治措施进行处理。引进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对林木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将病虫害扼杀在初发时期,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预警。

3.4、加强培训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离不开充足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持,要想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相关部门就需对这一工作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当前,绿色农业发展已受到政府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应对生物防治技术及物理防治技术等各种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广,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有效降低各种病虫害发生概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政策,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改善工作条件,使其更好地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工程能够较好地改善城市环境,使城市更加美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为此,园林绿化工程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基础,才能创造较多的经济收益,并发挥一定的社会效益。定期保养绿色植被,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利于良性生态系统的恢复,从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这样也有助于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甘建生.园林规划建设中林木病虫害防治策略探讨[J].新农业,2020(24):50-51.

[2]吴丹.园林绿化工程及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3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