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小学衔接中的作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初探中小学衔接中的作文教学

王丽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实验小学 164700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通力协作,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在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过程中,七年的级教师常常觉得学生们的作文难教,其一是学生们底子薄,不懂写作技巧;其二是学生们不会观察生活,作文空洞无物;其三是由于小学教师指导作文写作不到位。尽管小学教师们已经在学生作文能力培养上挖空心思,想尽方法,却收效甚微。

那么学生作文的问题到底出在哪? 

六年级是小学的毕业年级,也是七年级的准备阶段,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期。六年级的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七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小学六年级作文教学是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抓好六年级的作文教学,做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对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大有益处。

    小学语文教学对写作教学的目的、任务均作了定位,即“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其实这个写作要求并不高,但看似简单的要求,做起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任务却相当繁重,从字词句到谋篇布局,从标点符号到段落划分,样样都得教,缺一不可,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现实教学任务的高要求,理论水平的欠缺,这个矛盾集中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师身上。因此,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是教学的衔接、学生的衔接,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衔接。

因此说,要做到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不管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初中七年级的教师都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感性的认识,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理性上的思考。特别是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无论是对小学高年级还是初中七年级的作文教学都很有帮助,阅读学得好,理解得透彻,对于写作来说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提高作文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小学教师在教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用我聆听过的两节作文课做对比:小学《(记叙文:记一次实践活动)》、中学《写景  叙事  抒情》的作文课,我感到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差异很大。小学课堂上老师展示给学生的是大家亲身到百万葵园赏花、亲手种树的快乐场景,同学们一张张欢快的笑脸,挖坑、植树、浇水的快乐的场面描写的历历在目,能勾起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而学生们有了亲身体会写起文章来自然顺畅,而且真实。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还教大家运用夹叙夹议、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他们写的都是自己的生活,就是一篇篇回忆录。而中学的作文课,老师在课堂上展示更多的则是老师的自己见过的画面,由于老师没有让学生从多角度地去观察生活中的景、事和物,学生一下子是难以揣摩到景物的特征,大多数学生很难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初中的作文教学就没有很好地达到新课标的作文要求。

因此,面对新的教育环境、新的教学方法,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感到学习吃力,难以适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学生对学习语文作文的兴趣自然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成绩“滑坡”。

要改变这种现象,让小学生轻松跨越这道坎,顺利地与初中的作文学习接轨,就需要中小学教师共同努力,为学生们做好两个“衔接”,铺设三个“台阶”。

两个衔接为:

(1)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本来就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且是一脉相承的,就好像接力赛跑一样,一棒接一棒。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花上时间进行初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衔接,是十分必要的,是定能起到实效的。衔接得好,可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衔接得好,有利于教师顺利地实施教育教学;衔接得好,可以让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文习作;衔接得好,可以培养浓厚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中小学作文知识点的上下迁移和有机渗透。

(2)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课堂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应逐步由细致入微引导到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过渡,从而让学生在一种“似曾相识”的教学氛围里感受到学习的连续性,体现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

三个台阶是: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的习惯,熟练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据调查,我校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在养成的阶段,借助工具书还是做得不够,课外阅读的量还相当少,种种原因导致学生语文知识面比较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也不高。因此,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2)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广度加大,难度加深,知识点增多,要求学生们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妙点拨,为学生释疑解惑,消除学生的依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

(3)以灵活的教学方法促学习兴趣的生成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高年级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兴趣的成。让每一位学生产生要学习乐于学习的冲动才能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分别从不同角度自主地、深入地、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习作的兴趣和欲望,给学生架设一道语文学习的七彩虹桥。

总之,中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只有中小学教师都注重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衔接,才可以避免学生语文作文教学内容上的“突变”,从而减缓坡度,在逐渐渗透与铺垫中层层推进。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也不能再仅仅满足于完成自己学段的目标,而是力求能够在教学中以“高瞻远瞩”的姿态,怀学生的发展的胸襟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进行教学“减负”与学生们写作能力提升相“契合”,循序建构自己的教与学的“特色”。因此,抓好六年级的作文教学,做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才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更具有意义,更具有长远性,也才能迎来语文作文学习的碧海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