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造柱质量到大企业通病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从构造柱质量到大企业通病分析

邓攀

绍兴柯桥聚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本文针对建筑工程中二次结构的重要性及其在施工实践中常见的忽视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二次结构虽非建筑主体,但在支撑、加固和分布荷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指出,构造柱作为二次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质量问题在实际施工中的普遍存在,与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存在显著相似性,特别是在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对比分析,本文揭示了优秀的计划如何因执行层面的偏差而导致整体质量下降,以及施工过程中协调不力导致的错位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这些通病,呼吁加强内部管理和沟通,以提升建筑质量和企业效率。

关键字:二次结构;构造柱;质量通病;资源配置;成本控制

1.二次结构的重要性与常见忽视现象

在建筑工程中,二次结构指的是在主体结构基础上的补充构建,包括但不限于构造柱、梁下挂板、楼层补强梁、设备基础等。这些结构虽然不承受建筑主体的主要荷载,但它们在确保整体结构完整性、使用功能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构造柱可以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改善结构布局,甚至在后期改造和功能调整中提供支持。

二次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常常被忽视。一方面,由于它们不直接影响主体结构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可能会给予较少的关注和资源。另一方面,施工现场对于时间和成本的压力导致二次结构的施工质量容易被牺牲以达成其他施工目标。这种忽视现象可能体现在使用较低质量的材料、不足够的施工细节审查、或者是对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的忽略。

2.构造柱质量通病与大企业通病的相似性

构造柱作为典型的二次结构元素,其质量问题显现为蜂窝、麻面、砼不密实、钢筋暴露等,这些问题往往与施工精细度不足、监理不严格和材料使用不当等有关。这些质量通病不仅影响构造柱的外观和结构性能,更可能影响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大企业在运营中遇到的通病与此相似,例如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计划执行和部门协调方面的问题。在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上,大企业可能会出现资源浪费或不足,部分项目可能因资源配置不当而影响整体项目质量。在计划与执行上,大企业可能存在层级决策多、执行落地难的问题,优秀的战略规划在落实时可能会严重偏离预期目标。部门间协调不力则可能导致信息孤岛、相互协作不畅,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些问题在根源上通常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内部沟通机制的缺乏、过度追求成本节约以及忽视人才和技术投入有关。无论是在建筑工程还是大企业的运营管理中,解决这些通病都需要从完善管理体系、强化沟通与协调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以及重视人才和技术的培养等方面入手。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优化企业运营,最终达到安全、可靠和经济的目的。

3.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构造柱作为二次结构的一部分,其质量问题经常反映出施工过程中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的矛盾。例如,为了降低成本,一些建筑项目可能会重复使用旧模板,这导致新浇筑的构造柱出现蜂窝麻面等表面质量问题。同样,为了节约开支,施工团队可能不愿投资购买合适的施工工具,如合适的振动设备,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整体质量。

在大型企业的运作中,这些问题在本质上与建筑工程的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问题相似。大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源分配不均,比如将优质资源集中用于利润丰厚或视为重点的项目上,而其他项目则因资源分配不足而受到影响。资源配置不当不仅会导致一些项目的质量和性能问题,还可能引起内部不满和效率低下。

4.节材导致的问题

节省材料是建筑项目中常见的做法,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然而,这种做法往往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在构造柱施工中,使用较低质量的混凝土或不充分的混凝土振捣都可能导致强度和耐久性的问题,进而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

大企业中的类似情形可能体现为过度压缩成本以追求短期利润,比如在研发或质量控制上的投入减少。这种情况下,虽然可能在初期节约了成本,但长期看来却可能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品牌信誉受损和修复成本的增加。

5.管理和协调的不足

质量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管理和协调的不足。在建筑项目中,如果监理和项目管理团队未能确保施工标准和质量要求的严格执行,就可能导致质量通病的出现。同样地,大企业如果在项目管理和跨部门协调上存在缺陷,也会遇到产品开发失败、市场需求响应不及时等问题。

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表现出了内部沟通不畅、协调机制不完善、管理层决策脱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进管理体系,强化沟通,以及建立一个协调一致的团队工作环境。

通过对构造柱质量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建筑工程还是大企业管理中,质量通病的根源很多时候是相似的。这些问题通常源自于资源配置不当、成本控制过严、管理不足或短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更为科学和综合的管理策略,确保长期质量和效益的平衡。

6.施工与协调的错位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多个团队和部门的紧密合作,如设计团队、施工团队、监理团队以及材料供应商等。理想状态下,所有团队应该共同努力,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符合预定计划。但在现实中,由于通信不畅、管理层决策传递不一致或是责任不清晰等问题,各团队之间可能会出现协调错位。

例如,设计变更未能及时通知给施工团队,可能导致施工不符合最新的设计要求;或者材料供应商的延迟可能导致施工进度滞后,而滞后可能迫使施工团队采取捷径,牺牲工程质量以追赶进度。

大企业中的部门间协调不力与施工错位问题相似。在企业中,不同部门需要协同工作以实现公司目标。然而,如果信息流通不畅,各部门间的合作可能会出现错位,比如市场部门的销售计划未能及时传达给生产部门,可能导致生产计划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种错位会导致机会的丧失和客户满意度的下降。

无论是建筑项目的施工还是大企业的运作,计划与执行的偏差以及协调的错位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沟通不畅、管理不严和应变措施不足。为了减少计划与执行之间的偏差以及改善协调错位问题,建筑项目需要强化项目管理体系、提高沟通效率,并建立灵活的应急预案。同样地,大企业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并通过有效的内部沟通渠道和清晰的责任分配来提高执行力度和效率。

总结:

建筑工程的二次结构在支撑、加固和分布荷载等方面至关重要,但实践中常被忽视,导致质量问题频发。这些问题与大企业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以及计划执行方面遇到的通病相似,主要表现为材料节约过度、资源配置不当、计划与执行偏差大以及施工与协调错位。这些发现指出,无论是在建筑行业还是企业管理中,强化内部管理和沟通协调是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蒲祖红,潘亚萍,徐望宁.填充墙精准砌筑与管线同步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3,50(10):55-57.

[2]林志南,冯同悦,邓述分.构造柱顶部辅助植筋施工技术[J].建筑机械,2023(10):63-65.

[3]王悦,王清江.建筑构造柱梁与主体一次浇筑技术研究与实践[J].重庆建筑,2023,22(09):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