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环境安全问题及主要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食品环境安全问题及主要管理对策

张龙祥    於洪林

130921198901192633     320223197911266195

摘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存在的指标设置靶向性不足、风险发现能力欠缺的问题, 造成新风险监管出现缺失和抽检监测结果合格率较高的反差。对食品抽检监测新风险挖掘方法的研究, 可以加强抽检监测工作的靶向性,提升其风险发现能力, 提高其工作质量。基于食品抽检监测新风险的主要来源及特点, 对新风险挖掘的多条途径进行研究, 包括进出口和国际预警的信息分析、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文献期刊检索分析、网络销售平台信息搜索、检验机构日常监测和实地调研, 并从监管技术和监管模式两方面提出多条食品抽检监测新风险挖掘应对策略的建议。

关键词:食品环境;安全问题;主要管理对策

引言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权益,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是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并能较为客观地反映食品安全状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0和2021年全国食品监督抽检的总体合格率分别达97.69%和97.31%,从抽检结果反映食品安全状况整体较好。但是随着食品新消费模式和业态的兴起,“网红食品”“海淘食品”“朋友圈经济”的火爆,新食品原料、配方和工艺的应用,新型非法添加物和载体的开发、新型农兽药的使用,带来抽检监测外的新型食品安全风险。食品抽检监测工作面临的一个现状是新型食品安全风险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舆情不断爆发,而每年的抽检监测合格率较高。食品安全新风险的监管缺失和常规抽检监测合格率较高的反差,凸显出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靶向性不足,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的问题。

1抽检监测新风险挖掘意义

由于国内外食品安全在管理模式、法规标准、监管技术、风险评估及检验检测技术上存在差异,通过对进出口及国际食品预警信息的分析,可以捕获到食品安全新风险的相关信息。主要的途径有:海关总署出口预警发布的欧洲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RASFF)风险通报;海关总署发布的未入境食品信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发布的拒绝进口数据库;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官方网站发布的香港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和抽检情况;食品伙伴网的国际预警板块整理的各国食品安全新标准、扣押召回事件以及风险评估;澳新、韩日、台湾等食品进出口管理机构预警信息等。通过上述途径对进出口和国际预警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可以获取到国内尚处于抽检监测体系外的食品安全风险。

2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监管不到位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执行不力。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许多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来保障食品安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监管部门的数量和力度都存在不足的情况,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无法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2.2信息不透明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信息不透明问题,主要体现在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中。部分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不愿公开食品生产的详细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地点、生产商等。部分企业甚至会采取不实宣传来误导消费者,导致消费者对食品质量难以把握。

2.3监管手段滞后

目前,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和食品安全监管手段,更新升级速度滞后,无法很好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强化对食品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推广,促进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的创新和提升,以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质量。监管责任划分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监管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监管的无序和混乱。加之,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困难,也容易让问题企业逃脱责罚。

3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3.1完善监管机制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必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需要整合监管部门,减少监管层级,建立负责全国食品安全管理的中央监管机构。强化监督和执法力度。监管部门应该积极开展检查和抽检,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和产品进行处罚,严格执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监管。例如,可以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实现对食品全生命周期的追溯和管理。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协作和合作,实现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3.2提高监管能力

食品安全监管需要专业技术支持和现代化的监管手段。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采用先进的监管技术和设备,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要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监管。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检验能力。在现代化的食品生产和流通中,食品安全问题异常复杂,涉及到各种化学物质、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等多种因素。为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设备体系,包括建立高效、准确、敏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开发新型的快速检测技术,建立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网络等。同时还需要加强监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保证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并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

3.3加强监管法律法规建设

针 对 食 品 安 全 领 域 出 现 的 新 情 况、 新 问 题 和 新 需求,要建立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食品药品监管法》等,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惩戒机制,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加强跨部门合作,利用各部门优势,全面监管食品安全风险,如可与公安等执法部门进行联合整治行动,打击食品掺假制假和非法添加行为;建立与行业研究机构的高效沟通机制,整合研究资源和研究成果,加快食品风险监测技术的迭代速度,提高新型食品安全风险挖掘确证技术的开发效率;鼓励食品从业人员、消费者、媒体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风险监管中,积极向监管部门提供风险信息,揭发行业“潜规则”,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提升举报积极性并切实落实举报人保护制度,拓宽监管部门风险信息的来源。

3.4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除了政府和媒体,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企业可以通过严格遵守规定,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促进政府和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网络等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可以建立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食品安全相关新闻和信息,组织在线食品安全知识测试和互动活动,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和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只有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才能实现食品安全的全面保障,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管理策略需要建立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础上,政府应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和监管能力提升,企业应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和加强内部监管体系建设,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素质,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和评估。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加安全、健康、优质的食品,为食品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振涛 . 从食品安全现状浅析我国公共卫生管理 [J]. 食品界 ,2021(02):115.

[2] 詹文韵 . 从食品安全现状浅析我国公共卫生管理 [J]. 食品界 ,2020(06):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