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船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浅析船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营探讨

查日武

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摘要只有通过构建一个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企业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营,船舶企业才有可能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产品。本文通过分析船舶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的进一步改进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船舶企业;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和完善不仅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核心理念,也构成了船舶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能够持续有效运作的基础保障。船舶制造企业应当深刻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所需的具体需求,并持续寻找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手段,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

1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在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时,我们应当坚守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以及持续改进的原则。这一体系应涵盖船舶从设计、制造、检查、验收到售后服务的整个流程。任何可能影响质量的因素和过程都应受到严格的监控,并确保其与我国及国际船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程序和技术标准相一致,以满足与船东签署合同的所有要求。法规的制定构成了基石,而法规的执行细节和审查过程则是至关重要的。在构建质量体系时,我们需要明确各个层次,确保执行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其内容,使其表述清晰并容易被理解;请牢记——内容要精确且具体,并愿意接纳;取得了成果——可以迅速地处理问题;效率高的每一项都能让人感到舒适和迅速地接受。

2设计开发的质量控制

2.1设计和开发输入

设计开发质量的形成、优化、迭代过程就是达到规定需求或潜在需求所具有的特点与属性之和;就是设计人员利用各种设计经验,规范及工具把用户需求变成设计输入来实现设计开发输入的正确执行。

(1)用户的需求与意愿输入

针对用户需求,我们组织了市场,研发,设计,工法,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等多个部门对该合同进行了审查,并将合同标的中确定的进度节点,性能指标,使用环境,寿命周期,使用维护和文件资料中的用户需求进行了细分,使其得到了正确的理解;明确了实施标准,规范与条款,制定了实施办法,程序与部门责任,并对方式,方法与节点控制进行了审核验证。经过多方案取舍优选后,确定了合适的设计方案及技术路线,确保了技术文件质量,并对标准化进行了很好的评审,拟定了符合设计,试制要求的工作流程,充分满足了用户的需要。

(2)统筹资源、保障目标的达成

在设计开发策划时,一定要节点分明,分工协作,合理分配资源,使其各司其职,各司其职,不仅要分工协作,而且要统筹考虑,才能保证设计开发目标得以实现。

(3)过程控制、严把质量关

运用过去同类或相近产品经验优化设计改进,决定分为多个评审点或者停止点,并明确各评审点所需深度及达成目的。分析了它的可能性,可行性,可实现性以及成熟度等,对风险性的大小,不确定因素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分析评价。

2.2设计开发输出并进行验证

经过计算,仿真,模拟及样机试制等过程,并通过了实验室,外场及海上等方面的评估,证明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需求。

(1)制定试验大纲。试验大纲的编制工作要按照充分测试和充分揭露问题的原则进行,不能漏项目和缺项目,做到横向对边,纵向到底,边界条件都要试到位,并对系统进行考察和校验、对设备设计,制造过程中由于考虑不周所出现的缺陷,加以纠正,改进,有效地解决了产品正式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工程风险问题,保证了产品安全可靠地投入使用。

(2)性能指标的评价。通过测试实现验证系统,设备设计,产品制造是否合格,同时在产品安装前后,为产品质量进行最后的核查与把关;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与设备接口正性,运行参数匹配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指定使用环境下性能指标满足情况。

3对关键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3.1确定关键操作步骤

所谓的关键工序,是指对大型复杂部件和关键受力部件进行的加工过程;这是一个工艺流程复杂、涉及多个车间的工序,并且对产品的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的工序;工序中存在质量波动、频繁的重复事故以及大量的不合格产品;处理时间长、使用的原材料价值高,如果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工序损失。在关键地施工步骤中,需要制定明确的工艺流程、指派特定的工作人员和固定的设备。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必须持有相应的证书才能上岗,同时所使用的原材料和设备也必须持有合格证书。

3.2对关键步骤的管理

(1)制定相关的工艺流程。在确定了关键工序之后,有必要组织并编制一份详细的关键工序工艺规程,其中技术要求要清晰明了,检查项目也要明确无误。同时,文件封面上应明确标注“关键工序”的标识,并按照既定流程进行会签确认。文档里应当清晰地列出用于质量控制的数学统计手段、管理图解以及相关规定。

(2)在生产开始之前进行的管理。在开始生产之前,必须仔细查看图纸和技术文档,确保一切无误,并对所使用的设备、工具、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检验证明进行检查,同时也要检查材料、毛坯或半成品的合格证明和标记。当生产环境有明确的需求时,我们应该根据技术标准来检查生产环境的状况。

(3)对生产流程进行严格控制。严格遵守工艺文件的规定,实施自我检查、相互检查和专项检查的“三检制”,进行日常的巡回检查,对各个工序进行严格的监控,确保整个过程始终处于受监控的状态,不合格的产品需要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并做好各种表式的记录、整理、分析工作。

(4)常规的管理活动。关键工序需要进行报备和登记注册,而在撤销关键工序时,应组织评审并进行注销,同时还需收集关键工序的质量记录、控制图表和其他技术资料进行归档。

3.3的主要检查项目

对于关键的检验项目,应根据船舶的检验程序来制定,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一旦重点项目的施工全部完成,必须完成自我检查、相互检查和专项检查,接着完成报验通知单的填写,并由现场工程师或作业长签署,然后提交给质量检验员进行检验和认可,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工序或交付给用户使用。对于重点检验项目,必须在一次检验中达到合格标准。一旦该项目完成,品质保证部门和企业的分管领导应联合相关部门召开评审会议,对项目进行深入地分析、评估和总结,以确保后续工作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在我国的重型工业体系中,船舶工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它是一个劳动力和技术高度集中的现代综合产业。我国拥有较长的海岸线,这为造船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力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邻近发展中的国家对中国的船舶市场持乐观态度。随着中国船舶工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渐上升,为其发展创造了众多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近些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船舶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但我国的造船订单数量却持续上升,使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订单量名列前茅。李强总理强调了工业4.0的重要性,鼓励船舶产业更快地进行自主创新,持续地调整其发展策略,并强化与船舶相关的供应链建设。中国发布的船舶行业白名单清晰地说明了国家需要对船舶行业的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令人遗憾的是,如果我国的船舶工业想要超越造船强国,我们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最关键的是,在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特别是在管理混乱、生产中的材料浪费、组织协调节奏不一致、服务意识差等方面,很难满足船东更高的需求。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各国开始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更加注重节能和减少排放,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因此,对于制造绿色船舶的需求也日益增强。最近,国际海事局发布了一系列新的标准和规范,对船舶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船舶产业走向绿色造船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而在船舶产业中实施绿色质量管理体系则显得尤为关键。

4结束语

在当前的全球背景下,船舶制造企业所处的环境持续演变,同时客户的期望也在逐渐升高。如果企业不持续地进行改进,它们将无法适应未来的商业环境,无法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更别说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其竞争优势了。

参考文献

[1]胡美琴,李元旭.西方企业绿色管理研究述评及启示[J]..管理评论,2007,19(12):41-48.

[2]刘承伟.21世纪企业管理新概念:绿色管理[J].求实,2001(7).

[3]成克杰,隋丽辉.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与管

理,2010,05(3):43-46.

[4]王志荣.绿色管理理念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

学,2010

[5]乔昆等.绿色项目管理的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导报,2005(08):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