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舞蹈作品审美范式回顾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新疆舞蹈作品审美范式回顾讨论

帕提曼·艾尔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新疆 830001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舞蹈审美范式的相关内容,阐述了新疆舞蹈作品审美范式的演进特征,探讨了新疆舞蹈作品审美范式的当代表现,旨在加强对新疆舞蹈的研究,探索新疆舞蹈作品的发展特点和规律,研究新疆舞蹈作品审美背后的文化变迁,寻找新疆舞蹈作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深化新疆舞蹈作品分析,加大新疆舞蹈艺术的推广力度,促进新疆舞蹈艺术领域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新疆舞蹈作品;审美范式;回顾讨论

近年来,我国舞蹈艺术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新疆舞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强对新疆舞蹈艺术的研究,以推动新疆舞蹈艺术的长远发展。新疆舞蹈艺术经历了时代变迁,随着新疆社会文化的不断改变,其也在持续地变化演进。通过回顾讨论新疆舞蹈作品审美范式,可发现其演进特征,深入挖掘新疆舞蹈艺术创作发展的内生性因素,同时也有利于分析新疆社会文化发展对舞蹈艺术的影响。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能够清晰了解新疆舞台化创作的当代发展进程,同时寻找到其中的内部发展规律,为之后的新疆舞蹈艺术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提供指导方向。

一、舞蹈审美范式简述

从理论上来理解范式指的是一定理论体系框架内,形成的基本模式、定律、结构和功能,并且其是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简单来说可将其理解为工人的模型。舞蹈审美范式体现了舞蹈艺术领域中长期探索形成的共同信念,是一种审美认同、选择,也属于审美活动模式。具体来说,舞蹈美学的审美范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作美学。指的是舞蹈演员在动作选择、排列、表现中所呈现出的美感,强调了动作力度、协调性、流畅度等方面;二是姿态美学。这部分指的是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展现身体姿态、姿势的美感,其影响着观众的审美体验;三是编舞美学。指的是舞蹈表演者在舞蹈作品创作中运用的艺术手法,视觉效果、情感表达等方面都会对舞蹈作品的审美产生影响;四是音乐美学。舞蹈和音乐密不可分,舞蹈作品中所选择的音乐也代表了一种审美[1]

二、新疆舞蹈作品审美范式的演进特征

(一)民族融合,表达多样化

新疆在我国历史上一直都是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疆舞蹈审美范式建构。广袤的新疆地区,让生长在此的人民具有更为宽阔的胸怀,其能够吸收外来文化,具备强大的文化承载能力,可在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本土的再创作。基于此,在新疆舞蹈创作中也充分体现了表现形式上的融合,这也成为新疆舞蹈作品独特的审美范式。目前流传已久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新疆舞蹈作品,都经过了融合演绎。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自此中原和西域开始有了频繁的来往,在这些往来中艺术上有了新的交流,也开始逐步融合。新疆楼兰古国遗址中存在着和中原传统舞衣相近的服装,其是中原和西域文化交流的产物,唐代之时更是进一步加深了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唐人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胡文化”。这些都为新疆舞蹈作品的审美奠定了底色。另外,在出土的新疆舞蹈壁画中,除了有中原的长袖舞蹈之外,还出现了希腊神话背景下的舞蹈场面,这充分体现了新疆舞蹈取材的丰富性、内容的多样性,也表明了新疆舞蹈文化的包容性[2]

(二)振奋人心,蓬勃发展

自1949年国家解放之后,新疆区域开始百花齐放,各民族文化艺术都得到了大力发展。在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下,广大人民群众也开始追求新的文化娱乐方式,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中也开始出现反抗斗争等内容。新疆歌舞文化艺术在此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同,无论是在影视创作中,还是舞蹈艺术创作中都有着良好的运用,充分展现了新疆地域的特色,充满艺术感。当时较为著名的新疆舞蹈作品有《盘子舞》、《乌夏克》和《林帕黛》等,后两者被选入了影片《各民族团结万岁》中。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新疆舞蹈者编创的《抗美援朝》,改变的《解放军舞》开始融入生活题材,增加新思想。之后,随着舞蹈艺术创作的不断进步,有许多的新疆舞蹈作品被大胆运用于电影中,也开始对传统的新疆民间舞蹈进行改良,融入时代元素,以编排出更多新颖的跨舞种融合作品,如《边防英雄》、《葡萄架下》等,都涵盖了多种不同的舞种元素。

另外,还有许多优秀的新疆舞蹈作品均融入了生活素材,用夸张的舞蹈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这形成了一种新的新疆舞蹈审美范式,展现了当时国家新生和整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当时的新疆舞蹈作品更趋向于群体情感表达,很多作品都能够鼓舞人心。《我们的队伍像太阳》等作品充分展现了新疆人民的精神面貌,这类艺术作品的数量逐渐增多,质量也不断地提升,整个新疆舞蹈艺术领域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状态,迎来了井喷式发展,审美范式倾向于丰收、抗争、爱情等题材。另外,这一时期的新疆舞蹈艺术为了寻求更为广阔的传播,其在表现上更聚焦舞台,创作上能够突出重要特征,加深了人们对新疆舞蹈艺术“美”的印象[3]

(三)精细化雕琢、多元化探索

改革开放支护,我国舞蹈艺术领域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优秀的舞蹈作品层次不穷,经典作品影响力巨大,而且外来文化的交流也愈发频繁,这使得新疆舞蹈突破了传统认知,开始构建新的理论形式,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一些文艺汇演和职业舞蹈赛制的推广,是的新疆舞蹈作品开始进行精细化雕琢,创作出了许多优质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经典作品,如《心花怒放》、《保育员》等。另外,在第一节全国舞蹈比赛中,新疆舞蹈作品也荣获了不错的奖项,充分展现了新疆地区的风俗面貌。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开放,这对新疆舞蹈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新疆舞蹈作品内容和题材也有了新的变化,其开始更关注于当代的审美思考,同时也突出了民族舞蹈的地方特色,并且还融合现代舞蹈和古代乐舞,舞蹈形式上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在音乐、灯光、布景都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新疆舞蹈作品色彩斑斓,视觉冲击感非常强。

(四)审美范式转变,打破了刻板印象

二十一世纪新疆舞蹈艺术的审美发生了变化,从过于的“载歌载舞”开始走向职业化发展,地方职业艺术院校迅速发展,向地方院团输送了大量的优秀舞蹈人才。部分院校开始定弦培养新疆编导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格局,使得传统的新疆舞蹈有了新的现代化编创。新疆舞蹈艺术开始进入新的探索阶段,教学科研方面也有了新的尝试。《阳光下的麦盖提》、《独库英雄》等不同以往新疆舞蹈形式的作品涌入,题材上更加宽泛,不再只关注于丰收、爱情等题材,开始转向主旋律题材、叙事性题材,同时编创人员更加关注于实际生活和热点话题,情感表达上也不再只停留于外放式情绪,融入了人文情怀。新疆舞蹈创作作品无论是在选材立意,还是在创作手法、段落设计方面,都有着较大的突破,发生了许多转变,更关注于引发人们深思,打破了人们对新疆舞蹈的刻板印象,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

三、新疆舞蹈作品审美范式的当代表现

(一)传统文化美学印记

我国自古以来都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社会各方面都有存在着礼仪文化,新疆舞蹈中也融入了礼仪文化表达。如新疆维吾尔族中的民族舞蹈大多都会在开场前和表演结束后向观众“行礼”,也有作品是在表演过程中行见面之礼,如《当美人遇见美人》中充分展现了不同的礼仪文化,有贴面礼、握手礼等。这些肢体动作的演绎将我国的礼仪行动表现的淋漓尽致。

另外,在一些新疆舞蹈作品中还融入了非遗产文化保护的内容,如《美丽毡房》这一作品,其充分体现了哈萨克族妇女的劳作场面,其在辛勤劳动之后仍然保持着甜美的笑容,这一作品体现的工业地毯对传统手工花毡制作的冲击,也是对传统工艺后继无人的警唤。

(二)诙谐幽默的观美情趣

新疆舞蹈作品中有许多诙谐幽默的类型,其舞蹈作品中融入了许多幽默元素。比如说作品《半个月亮爬山来》中演绎了三位维吾尔族小伙子对姑娘表达爱意的过程,他们风趣幽默,时而舞蹈表演,时而唢呐表演;《动感纳孜尔库姆》中也带有着一定的戏剧表演成分,其是用男子群舞来进行表演和竞技对舞,表演部分的动作滑稽逗趣,十分夸张,呈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有的是单步,有的动作是鸭子走路,还有的夸张的伸缩脖子,整个动作语言诙谐幽默;而竞技对舞部分则随着音乐节奏的加速,由两名舞者相互模仿,各出新招,运用了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高潮彼此起伏,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获得了许多喝彩[4]

(三)技艺超群的审美追求

具有难度的舞蹈动作十分考验舞蹈人员的身体素质和舞蹈技艺,其在完成舞蹈动作的同时还要融入一定的情感,以便于能够通过舞蹈的表现来传达思想感情。舞台艺术作品中常见的技术技巧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高难度动作来传递情感,如弹跳、跪地动作等;另一类则是使用民俗生活中的俄典型器具来叙事情节。如顶碗、顶盘子、打手鼓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推动新疆舞蹈艺术的发展,应当加强对新疆舞蹈艺术作品的研究。其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涵盖了丰富的新疆历史文化。如今,新疆仍然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贸易交流的重要区域,舞蹈艺术的发展也会随着社会文化交流而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郭安,吴旭敏. 中国舞蹈审美的特性——评《中国舞蹈美学(修订本)》[J]. 中国教育学刊,2022,(03):130.

[2]赵妮. 舞台化民族民间舞蹈审美范式的建构研究[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06):73-79.

[3]麦麦提艾力·木合塔尔,戴虎. 新时代新疆舞蹈创作研究新范式[J]. 新疆艺术(汉文),2020,(06):91-96.

[4]戴虎. 新时代新疆舞蹈创作研究新范式[J]. 新疆艺术(汉文),2018,(03):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