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5
/ 2

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研究

王海涛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邮编:125000

【摘要】目的:探讨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8例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Hunt-HessⅣ-Ⅴ级),采用蓝紫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各1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治疗(发病至手术时间<72h),对照组采用延期治疗(发病至手术时间≥72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意识状态和治疗效果,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6.25±0.78)分与对照组的(6.17±0.91)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GCS评分(10.08±1.27)分高于对照组的(9.14±1.36)分(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5.71%)高于对照组(57.14%)(P<0.05);观察组脑积水、破裂再出血发生率(21.43%、14.29%)与对照组(28.57%、21.4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7.14%)、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1.43%)低于对照组(35.71%)、(50.00%)(P<0.05)。结论:采用早期介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意识复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并发症;早期;延期

临床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容易引发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而首次破裂患者的再出血率约为40%,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颅内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与预后关联密切,分级越高则预后越差,介入治疗是现阶段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用手段,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效果满意的优势,但对于Hunt-HessⅣ-Ⅴ级高分级患者的治疗时机仍存在争议[2]。为了探讨更加合理的治疗时机,本文就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进行了下述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Hunt-HessⅣ-Ⅴ级)28例。纳入标准:①经颅脑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动脉瘤破裂引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②遵医嘱行介入栓塞术治疗;③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神经系统疾病;②手术禁忌症;③占位性病变、血管畸形;④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⑤免疫性疾病;⑥终末期疾病。采用蓝紫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14例。观察组男8例,女6例;年龄39~77岁,平均(59.36±5.21)岁。对照组男7例,女7例;年龄38~76岁,平均(59.57±5.64)岁。组间基线数据均衡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延期治疗(发病至手术时间≥72h),观察组采用早期治疗(发病至手术时间<72h)。术前全麻后经股动脉穿刺造影确认动脉瘤方位、大小和角度,经股动脉向内置入导管鞘,将导管送至椎动脉或颈内动脉上颈段,选择最佳成像角度,呈现动脉瘤颈,确认动脉瘤形态、方位、大小、瘤颈方向及其与邻近组织的血运状态,实施全身肝素化处理。给予患者尼莫地平4~5ml,静脉滴注,预防血管痉挛。经导管鞘向内置入导引管,将导管送至患侧椎动脉或颈内动脉,抵达第二颈椎水平处,结合动脉瘤大小、形态选择合适的微导管。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载瘤血管,对穿刺局部实施加压包扎和制动处理。术毕常规抗感染处理,予以解痉、脱水、支持治疗,持续引流脑脊液,术后2d行肝素化处理。

1.3观察指标

(1)术前和术后20d参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患者进行昏迷状态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总分15分,得分越高则恢复越好,意识越清醒[3]。(2)术后20d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依据判定疗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但仍存在轻度神经障碍记作5分;中度病残,可生活自理,记作4分;重度病残,患者意识清醒,仍无法生活自理记作3分;植物状态生存,记作2分;死亡记作1分:①预后良好:GOS评分>3分;②预后不良:GOS评分≤3分,预后良好率=①/14×100%[4]。(3)统计并发症,包括脑积水、破裂再出血、脑血管痉挛、下肢静脉血栓。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至SPSS23.0,以X2检验定性资料(%、n,以t检验定量资料(x±s)P小于0.05,表明存在差异。

2结果

2.1GCS评分对比

术后观察组GCS评分降幅更加明显,详见表1。

表1 GC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

t

P

观察组

14

6.25±0.78

10.08±1.27

9.615

0.000

对照组

14

6.17±0.91

9.14±1.36

6.791

0.000

t


0.250

1.890



P


0.402

0.035



2.2疗效对比

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预后良好

预后不良

预后良好率

观察组

14

12(85.71)

2(14.29)

12(85.71)

对照组

14

8(57.14)

6(42.86)

8(57.14)

X2




1.575

P




0.032

2.3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脑积水、破裂再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例数

脑积水

破裂再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下肢静脉血栓

观察组

14

3(21.43)

2(14.29)

3(21.43)

1(7.14)

对照组

14

4(28.57)

3(21.43)

7(50.00)

5(35.71)

X2


0.000

0.000

1.400

1.909

P


1.000

1.000

0.046

0.015

3讨论

临床中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致死病因主要源于出血引发的颅脑损伤、血管痉挛和再出血,其中严重脑血管痉挛是导致患者脑缺血、脑梗死、梗死后大面积脑肿胀的直接原因。高振文等[5]研究后发现,对于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早期积极手术治疗可极大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经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预后良好率(X2=1.575,P=0.032)高于对照组,显示观察组患者预后更加卓越。分析后可知,通过早期手术可及时夹闭动脉瘤,清理脑室积血、血肿,防止再出血,从而缓解脑血管痉挛,促进患者预后良好恢复、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术后观察组GCS评分增幅更加明显,证实术后观察组患者意识清醒状态更佳,恢复效果更好,说明对于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发病后尽快行介入手术治疗,可尽快获取操作空间,清除颅脑中血肿、脑积水,减低颅内压,为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意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文中观察组脑血管痉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X2=1.400、1.909,P=0.046、0.015)远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行介入术治疗能够有效防控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研究后发现,行介入术治疗可有效清除颅脑部分血肿,达到快速降低颅内压的治疗目的,减轻脑疝,减少不良事件。为了保障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夹闭动脉瘤操作时需注意避免损及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向丘脑下部和基底节的穿支,防止患者损及颅脑组织和神经,引发丘脑下部功能紊乱,发生偏瘫或致死情况。与上述分析结果相吻合,李太平等[6]对117例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研究后发现,对于高分级动脉瘤患者宜早期行手术治疗,这是因为行早期手术阻断动脉瘤血供,夹闭动脉瘤,可有效防控再出血,而及时清理脑室积血、血肿,还可防控脑血管痉挛,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

综上所述,在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发病后72h内尽早行介入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意识清醒,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对于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宜采用早期介入术治疗。

参考文献:

[1]何建军, 佘晓春. Hunt-Hess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分析[J]. 江苏医药, 2015, 41(13):1594-1595.

[2]龙连圣, 王聪, 辛志成, 等. 早期开颅手术治疗高级别颅内前循环动脉瘤[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7,21(1):65-68.

[3]程宝珍, 林文风, 冯志华,等.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10(10):967-968.

[4]王小刚, 高丁, 李涛, 等. 院前应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评估颅脑损伤患者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43(8):36-39.

[5]高振文, 刘天庆, 蓝佛琳, 等. Hunt-HessⅣ级前交通动脉瘤早期手术疗效分析[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6,29(1):38-41.

[6]李太平, 娄平阳. Hunt-Hess Ⅳ~Ⅴ级动脉瘤手术治疗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8(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