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监督在艺术生产中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演出监督在艺术生产中的重要性

张宏晨

徐州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艺术创造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演出监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岗位。演出监督必须参与艺术产品创作的全过程。尤其是进入新时期,艺术团体从一开始投入艺术生产,就必然要洞察市场信息,了解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向。针对目前的市场与今天的观众,演出监督人员必须订与当今市场接轨的演出计划。在艺术作品投入市场后,要了解观众反馈的信息,不断完善艺术作品。这其中演出监督的作用与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 演出 监督  重要性

1 演出监督在表演艺术中的地位和职责

  在表演艺术中,演出监督涉及项目立项、呈报预算、排练、演出以及装卸台等全过程,对艺术表演的完整性有重要影响。就地位而言,演出监督可以看作是表演艺术的第二导演,进行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和指挥监督。在艺术表演的过程中,演出监督需要明确导演的演出规划和观念表达,并组织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完成导演的规划,合理调度工作人员、舞台资源,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避免艺术表演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对艺术表演造成不利影响。具体而言,演出监督在表演艺术中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组织协调,在表演艺术中,演出监督需要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与各个职能部门进行交流沟通,掌握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进度,保障艺术表演的顺利进行。首先,演出监督需要与导演进行交流沟通,明确本次表演艺术的整体架构;然后,演出监督需要与职能部门沟通,确保职能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目标,实现休息室和化妆室的合理安置、表演服装和演出器材的准确配置以及演员排练、表演时间的协调,保障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促进表演艺术的有序进行。

  第二,指挥演出,在表演艺术中,各个职能部门需要严格按照演出监督的指挥完成排练及表演活动,提升表演艺术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一般来说,演出监督需要根据不同演出形式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演出指挥。对于单一剧种的表演艺术,演出监督需要统一安排演员进行排练和表演即可;对于综合性表演艺术来说,演出监督需要清点演员和服装道具,并在演出之前进行彩排,确保灯光、布景和音响符合表演艺术的要求,并组织首席乐手进行乐队音准的调节,保障表演艺术的顺利完成。

  第三,督促表演,在表演艺术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排练,演出监督需要在排练过程中做好督促表演工作,合理选择表演艺术所需的演员,并组织演员遵从导演的安排,进行表演艺术的排练。与此同时,演出监督需要与舞美部门及道具部门进行沟通,保障舞美和道具的布置与表演艺术的整体规划进度相符,并在彩排中做好舞美设计的管理工作,组织舞美部门按照设计内容,进行剧场布景和灯光的调度,呈现更具视觉冲击的舞美、灯光和布景效果。在表演艺术进行的过程中,演出监督需要按照表演艺术的规划,合理安排领导讲话、艺术表演、道具更换、主持人串场、献花以及谢幕等环节,为观众呈现一台美轮美奂的艺术表演。

 2舞台监督职业规范化现状

  2.1舞台监督职业教育现状

  舞台监督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性与专业性并举,才能真正做到规范化,两者缺一不可。目前,中国舞台监督的中流砥柱多是中年,并且多由行业内转职而来,之前或为演员,或在灯光、舞美、舞台机械、设备租赁等部门任职多年,虽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在专业理论和管理策略方面是其弱势,但因丰富的工作经验,仍可以胜任舞台监督工作。而对年轻的舞台监督而言,由于资历浅,实践少,再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显然不足以胜任。

 中国舞台监督的规范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尚存在差距,舞台管理方向的专业教育于近几年才受到重视,开始设立相关专业,且都归于“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这两个学科内。

  以中国戏剧影视类几所前沿院校为例,上海戏剧学院于2015年开设“艺术管理”专业,是全国第一个实施全一本招生的艺术管理专业,其特点是不强调艺术特长,而是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设置分为三个方向:(1)“演艺策划与制作管理”,着重表演艺术内容的创意策划与生产经营;(2)“剧院管理与演艺经纪”,侧重艺术场馆与市场经营、作品传播与艺术家服务;(3)“舞台管理(国际课程)”,采取国际剧场管理标准,培养剧目与场馆的舞台监督和技术管理人才。

   2.2舞台监督职业地位现状

  在当前的演出具体工作中,舞台监督并没有完全体现出职业地位的重要。

  首先,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认知使得舞台监督的职责范围不明确,职业定位模糊,导致地位与其职责不符。中国以前并不存在舞台监督这一职位,自戏班时代开始,便是艺术与管理不分家,戏班里的总管事不仅要负责艺术的指导,也要负责演出和人员的管理,即便后来随着舞台的复杂化和戏班规模的扩大,人员职责发生了细分,管理也并未从艺术中独立出来,产生专职的高级管理人员”。受此影响,“导演中心制”深入人心,尽管现今的管理工作都划分给了舞台监督,但导演与舞台监督的工作内容实际上很难区分,诸如召集排练、制定时间表、人员协调、演出执行等工作,大多还是习惯由导演来完成,舞台监督的职业地位因此受到忽视。

  第二,舞台监督的工作范围广泛又灵活多变,受院团的传统体制、组织结构、规模大小、人员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工作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导致了舞台监督职业定位上的模糊。比如,在许多演出中,灯光、舞美的cue点都由灯光师或舞美人员直接负责,舞台监督只需在开场时说一句“起光”或“起音乐”就可以了,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许多人潜意识中甚至认为,与其把喊cue的任务交给舞台监督,不如直接让灯光师或舞美人员来做更专业、更放心。这也造成了舞台监督看似工作面很广,但又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的现状。舞台的管理作为剧院整体运营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相关人员的职业能力素质是非常关键的。而舞台监督作为舞台艺术类演出的主要统筹管理者,他们的工作内容和职业作用已经逐渐得到了国内演出行业的一致认同和需要,其从业人员的工作专业性和能力素养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第三,舞台监督的经济收入与其付出不成正比。舞台监督其实相当辛苦,通宵熬夜、数月无休是常有的事,但收入与其付出并不匹配,岗位的重要没有在经济层面体现出来,这在客观上导致舞台监督从业人员留存率很低,使原本就稀缺的人才资源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和相对稳定的从业队伍,则是职业规范化不可或缺的基础。舞台监督的能力素养体系更多的是服务于艺术创作过程,不仅要把握住艺术创作的基础核心,同时也要在以服务于演出和艺术家的基本思维框架下掌控艺术生产流程,将导演创作意图以及演出效果完美的呈现在舞台这个载体之上。同时舞台监督还需要了解并掌握演出制作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够在排演的管理过程中对制作有精准的把控,配合制作人的工作,这对于舞台监督的个人能力素养有非常高的要求标准。

  2.3舞台工人现状

  在前期准备和排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节省演出成本,尤其是巡演、异地演出,通常只会携少数几个熟悉剧目有经验的工人随行,配合舞台监督指挥当地舞台工人的工作。一台演出,根据规模大小,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他们通常负责装台和拆台,包括搬运布景和灯具、协助组装、拆卸舞美布景和舞台机械、接线(灯光系统)等。这些工人大多为熟人介绍,属自由职业者,也很少受过舞台方面的技術培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日薪大致200元及以下,因雇佣成本低,在巡演、异地演出中很受欢迎。然而,雇佣这种未受过专业舞台培训的人员,易在装台、拆台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虽然都是细节性的小问题,且是个体人员行为不规范,但会导致整体效率的低下,无形中给舞台监督的工作增加额外的负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演出监督在艺术生产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岗位,并不只是做简单的协调、沟通、处置、分配等管理工作,或是像舞台监督一样只顾排练,去记录导演的舞台处理或是在导演走后进行复排,或者将演出监督理解为管理后台秩序那样单一的岗位都是不全面的。演出监督是一个使命感、责任感极强的岗位,是关乎整个院团艺术生产与艺术发展的重要岗位。

参考文献:

[1]孙建铭.演出监督在艺术表演中的作用分析[J].电视指南,2017(17)188.

[2]武义恒.解读演出监督——演出现场的总调度员[J].当代音乐,2016(1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