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运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8
/ 2

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运行研究

马继明

兰州石化公司机电仪运维中心电气一部    甘肃省兰州市  730060

摘要:随着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运行变得愈发重要和复杂。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是现代电力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将变电站的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断开连接,实现电网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质量供电。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运行价值,深入探讨运行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特高压变电站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前言: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运行的核心是通过悬挂电容器和电导线构建的绝缘中性点,使电网的中性点电位保持在接近于零的状态,从而实现电网的无接地运行。这种无接地运行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电网故障产生的电弧接地故障,缩短故障持续时间,降低由故障引起的电压暂降,提高电网的抗干扰能力。

1.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运行价值

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具有以下几个运行价值:第一,提高电网可靠性。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隔离故障电压,防止电网故障扩大。当发生接地故障时,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可以限制故障电流,并通过故障指示器准确地定位故障点,便于快速维修和恢复电网运行。第二,提高电网稳定性。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能够降低电网中的电压不平衡,减小电网电压的波动范围,提高电网的电压稳定性。这对于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提高电力质量和避免电力设备损坏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提高人身安全保护。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气事故对人身安全的威胁。由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限制了故障电流的流动,减少了电流通过人体的可能性,提高了人身安全保护水平。

2.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运行要点

2.1故障定位和隔离

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运行过程中,故障定位和隔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故障定位是指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准确地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一旦发生故障,需要进行线路巡查和设备检测,通过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对系统进行全面监测和诊断,快速定位故障点。在特高压变电站中,通常采用复合定位的方法,结合现场人员的经验和电力设备的监测数据,利用保护装置的故障信息,结合光纤测温系统、故障录波、遥测信息等多种手段,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检测和分析,以确定故障点。隔离操作是指在确定故障位置后,迅速准确地切除故障部分,保证系统其余部分的正常运行。对于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隔离操作需要特别谨慎。隔离操作应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程序进行,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完整。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切除故障线路、切除故障设备、调整保护动作逻辑等操作。在进行隔离操作时,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隔离后系统能够保持最小影响下的正常运行状态。隔离操作需要进行隔离点的标识和验证,确保隔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避免错误隔离导致系统运行风险。针对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隔离操作还需考虑系统的闭环性和防护性能,在保证隔离的情况下尽快恢复系统运行,减少对供电影响。总之,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故障定位和隔离操作是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故障定位手段和谨慎的隔离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对系统运行的影响,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2电流监测和漏电保护

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运行过程中,电流监测和漏电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电流监测是指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对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确保系统的电流运行在安全范围内。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电流监测可以通过安装电流传感器、智能保护装置以及远动装置等设备来实现。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对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给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和判断。监测中心可以根据实时电流数据,判断是否存在电流异常、电流过载等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避免设备过载损坏和系统故障的发生。漏电保护是为了防止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漏电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漏电是指电流在正常回路之外通过设备或线路发生泄漏的现象。主要的漏电保护措施包括安装漏电保护器和接地保护等设备。漏电保护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回路中的漏电电流,并在漏电超过设定值时迅速切断电源的保护装置[1]。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漏电时,漏电保护器能够及时切断电源,以减少漏电造成的危害,降低触电风险。特高压变电站中,为了保证漏电保护的可靠性和快速响应,通常采用多重保护的方式。即在电流监测设备的基础上,同时安装漏电保护器和接地保护装置,通过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进行全面监护。当发生漏电时,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源,并通过警报系统通知操作人员处理故障。总之,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电流监测和漏电保护是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电流监测手段和可靠的漏电保护装置,能够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理系统中的电流异常和漏电故障,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3备用供电和应急处理

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是电力系统中关键的部分,其正常运行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备用供电和应急处理是确保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故障、灾害等突发情况下能够保持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备用供电是指在主电源受到影响时,通过备用电源来确保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能够维持正常运行[2]。在特高压变电站中,备用供电一般通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或者其他备用电源装置来实现。一旦主电源出现故障或停电,备用电源将会自动或手动启动,以维持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基本运行。还需要确保备用电源的供电能力足以支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基本负荷,在备用电源启动后,需要对运行状态进行及时监控和调整,确保其稳定输出电力。应急处理是指当发生故障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调整,以确保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应急处理包括从故障中迅速恢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运行,防止故障扩大影响其他设备和系统。在特高压变电站中,一旦发生故障,需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流程,包括对故障部分进行隔离、切除故障设备、调整保护动作逻辑等操作,以最小化故障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同时,需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展开应急抢修工作,确保故障快速处理,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3]。为了实现有效的备用供电和应急处理,特高压变电站需建立完善的预案和流程,包括明确备用电源启动条件和程序、应急处理责任人和流程、预先准备好的备用电源设备和应急处理工具等。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以及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指挥调度机制,确保应急处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和执行。总之,在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运行中,备用供电和应急处理是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流程,以及有效的备用电源设备和应急处理手段,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类紧急情况,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结束语:特高压变电站1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运行在电力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将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适应性,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电力需求,为建设绿色、可持续的能源未来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文锋, 李志伟, 张国建. 35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架空线路雷击风险评估[J]. 云南电力技术, 2023, 51 (02): 57-61.

[2]邢拴龙. 小电流接地系统电容电流超标的治理[J]. 机电信息, 2021, (26): 22-24.

[3]李勇. 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多故障点故障精确定位研究[J].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1, (03):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