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5
/ 2

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分析

王珍 成杰

中煤长江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10046

摘要: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施工建设规模的扩大与数量的不断增长,同时也使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日益凸显,尤其是边坡稳定问题。为了确保广大群众的人身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滑坡治理方案及施工措施,确保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基于地质灾害治理,分析了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提出了滑坡治理方法。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边坡稳定问题;滑坡治理方法

前言: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增大,形成了突发性的显著特征,矿山边坡结构稳定性的丧失,增加了滑坡风险。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滑坡治理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对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安全威胁进行治理和控制,增强边坡结构的稳定性。

1影响边坡稳固性要素

1.1结构变化的影响

岩体完善性会由于岩体构造层面发生变化而遭到影响,许多情况下产生滑坡问题都与岩体完善性有直接联系,若岩体完整性很差,将降低其抗剪强度,若岩体有很多裂缝,造成岩体整体抗滑力降低,使得岩体松散,将会引起滑坡。

1.2岩体物理属性的影响

针对边坡抗滑力和强度来说,其主要是由于岩体物理属性决定的。一般情况下,边坡内有许多水分和黏土矿物,不仅有片石、滑石、黏土与泥灰岩等,而且还包含泥质填充物。如果这些岩体遭到侵蚀,就会降低边坡稳固性。

1.3地震损坏的影响

如果产生地震等灾害问题,就会造成边坡岩体松散,而区域性震动极易引起岩体松动,造成岩体抗滑力下降,甚至还会造成岩体结构面产生开裂问题,引起滑坡情况,特别是出现地震,会造成岩体结构遭到巨大损坏,进而引起滑坡。

1.4外界浸水的影响

在干扰边坡稳固性的各项因素中,空隙水的作用不能忽略。渗水会增大岩土体质量,从而导致滑动面移动力加大。并且,在水的影响下岩体土受到软化而抗剪强度下降,这些均严重影响到边坡稳固性。

在汛期,因为地面水聚集水量很大,由此充满裂纹间隙,并形成较大的动水压力,可以带走间隙内的充填物,令原来稳固的边坡失稳,引起崩塌、滑坡等问题。在边坡规划计算时,既要考量静水压力对边坡的作用,也要考量动水压力对边坡稳固性的作用,以确保边坡结构安全。而且,水在空隙内流动时会受到填充物阻碍影响,导致水土慢慢流失。此外,渗水会对填充物形成拖曳力,造成填充物内的应力和变形出现改变。这种渗透水流作用对土骨架产生的拖曳力称为渗透力。边坡项目中,渗透力的大小是干扰项目安全的关键原因。

2地质灾害治理中滑坡治理方法

在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施工作业中,以综合治理的施工理念作为重要的切入点,采取多种防治手段,防范边坡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制定可行的滑坡治理方案,采取恰当的治理滑坡的方法和手段,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有效性、可行性。通过前期的整体规划,对工程位置进行准确、合理的布设,在对滑坡问题进行防范和治理中,要遵循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以预防为主,将避让方法和治理方法结合在一起,突出重点因素,在全面的规划和规范作业中,防范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

2.1地表水或者地下水治理方法

渗透到地下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是造成岩体软化形成滑动面的最直接原因,岩体在浸泡过程中会逐渐软化,其硬度与抗剪强度也会随之降低。为降低地表水与地下水对边坡结构的影响,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效果,技术人员应指导施工人员分别在滑坡体外与内部修建放射状排水沟与排水平洞,降低水体对岩体的影响,改善边坡结构。

2.2桩间板科学设置方法

桩间板的科学设置,就是在桩间设置挡土板,其土板的厚度要设置为300毫米长,其板身应当设置在桩间的中央,板底需要插进土层下方约20厘米。高度应当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确定。桩间板的水平方向,要使用螺纹钢,间距要设置为250厘米,垂直方向的类型与布置间距与水平方向相同。对抗滑桩的施工过程中,要流出一定长度的主筋进行搭接,确保桩板的整体性。

2.3挡土墙治理方法

挡土墙也是常用的一种边坡治理工程措施,滑坡的发生是因为下滑力超过了抗滑力,然后很容易发生边坡失稳,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提高边坡的抗滑力,可保证边坡的稳定,达到预防滑坡的目的。混凝土挡土墙在当前边坡治理中使用较多,混凝土本身有较高的强度与稳定性,在易发生滑坡区域设置混凝土挡土墙,通过混凝土挡土墙对边坡发挥作用阻挡作用,提高抗滑力。滑坡治理选择混凝土挡土墙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边坡大小、形状、岩体成分等,做好边坡稳定性计算等,从而合理确定挡土墙类型以及排水孔,排水孔的设置也至关重要,其关系到挡土墙后部水的排出效率,提高挡土墙作用,避免水对挡土墙产生作用。

2.4锚喷工程治理方法

锚喷工程也是一种常见的边坡加固技术,能够通过锚杆构件连接工程构筑物与底层,实现围岩加固。锚喷工程主要施工工序包括锚杆钻孔施工与挂网喷浆施工两部分,具体施工流程为:勘察场地,坡面清理→布孔→钻孔→清孔→锚杆制安→锚杆注浆→二次补灌→挂网→受喷面清洗→喷射砼→养护→质量检测。在钻孔过程中,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孔位、孔深、孔距、倾角)等过程控制方法向钻孔作业队进行详细的交底,其孔位偏差应不大于

10cm,孔斜偏差应不大于2,孔深偏差应不大于10cm。在钻孔结束后应及时清除孔内石渣及岩粉,并复查成孔质量,确保孔洞的清洁度,增加砂浆与土体之间的黏性,避免滑坡问题的产生。

2.5抗滑桩施工方法

在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一定要时刻坚持一次性根治这一工作方针,用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办法,通过对施工现场不同物资及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利用,从而对工程建设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合理确定抗滑支挡结构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经济性。

抗滑桩施工时需根据抗滑桩的设计图纸,在施工的前期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勘测,完善地质编录内容,针对不同阶段的施工工作标注注意事项。其次是对已修建完成的桩孔,应清理周围的杂物,同时保证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水位,都在可控范围内,避免受到渗水而破坏桩孔。最后进入到桩孔的施工阶段,应按照设计内容进行施工,保证断面和深度符合设计标准,并做好护壁工作。在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施工中,抗滑桩的桩井垂直度应保持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此外在桩壁支护的前期准备阶段,应对井下存有的水进行引水操作,避免井壁受到水的侵蚀破坏井体结构

结束语:

概而言之,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应更加重视边坡稳定和滑坡治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检查,综合分析可能导致边坡结构失稳和滑坡问题的因素,才能正确评估边坡结构的稳定性,并提出科学的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法,保证边坡滑坡问题得以合理防治。

参考文献:

[1]李燕.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中国金属通报,2022,(09):162-164.

[2]谢颜富.矿山地灾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治理方法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2,(06):32-34.

[3]周坤,刘乔嵩,牟芬.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对策——以湖北襄阳为例[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01):136-138.

[4]张小跃.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世界有色金属,2021,(11):94-95.

[5]张成时.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0,(19):209-210.

[6]陈思权.刍议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J].世界有色金属,2020,(09):169-170.

[7]王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对策——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恩子坪2#滑坡体治理工程[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