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疤痕硅凝胶防治创面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3
/ 2

医用疤痕硅凝胶防治创面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

魏世雄

会昌县人民医院, 江西省赣州市,342600

【摘要】目的:分析医用疤痕硅凝胶防治创面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实践。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创面增生性瘢痕患者中,从中选择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研究组与一般组的病例数均为100例,前者运用医用疤痕硅凝胶治疗,后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97/100),一般组的总有效率为78%(78/100),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一般组患者的瘢痕厚度分别为(1.28±0.57)mm、(2.39±0.82)mm,两组患者具有显著的不同(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和一般组分别为3%(3/100)、20%(20/100),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医用疤痕硅凝胶不仅使用简单、方便、安全,同时在防止瘢痕增生效果确切,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医用疤痕硅凝胶;疤痕;瘢痕增生

烧伤、外伤后创面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及功能。目前临床上仍缺乏一种简单、有效而副作用小的防治方法。早在80年代,国外学者发现硅凝胶膜有防治瘢痕增生作用后,引起广泛重视,用于瘢痕防治的商品硅凝胶产品不断问世,国内则尚未见有报道。为了更好的研究医用疤痕硅凝胶防治疤痕患者的临床实践效果,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疤痕患者中,从中选择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研究组与一般组的病例数均为100例,前者运用医用疤痕硅凝胶治疗,后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具体医学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医学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创面增生性瘢痕患者中,从中选择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研究组与一般组的病例数均为100例。一般组10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为50例和50例,年龄在25-4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5.31±4.47)岁;研究组10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为52例和48例,年龄在26-4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6.47±3.58)岁。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 0.05)。排除标准:无心、肺、肝、肾等慢性疾患, 3个月内未使用过类固醇激素、青霉胺、抗肿瘤药物等,并自愿合作者。

1.2方法

一般组患者运用常规药物治疗,以患者厚的中厚皮片供区为创面增生性瘢痕形成的研究模型 ,取皮厚度约0.5-0.8mm,根据性别、年龄以达真皮3 /4为准,待创面愈合后8-10天,将供皮区纵向分为上下两对等部分,一部分为研究组 ,另一部分为一般组,一般组不做处理。

研究组选用佛山市优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疤痕硅凝胶(粤械注准20212140943 号),选用型号为(202002-20、393960-10、393940-00、393990-00、202002-03,规格20g/支、15g/支,10g/支、5g/支、3g/支)。依据创面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严重程度,使用不同型号和规格。本产品在伤口或创面愈合后方能使用,使用前:将疤痕部位清洗干净,将适量疤痕硅凝胶涂抹于疤痕处,轻轻按摩,每日二至四次或遵医嘱,烧伤、外伤、手术后早期使用效果更佳。同时,将供皮区另外一部分每天使用 22小时以上,并清洁局部一次。同时,本产品适用于辅助改善皮肤病理性疤痕,辅助预防皮肤病理性疤痕的形成,不可用于未愈合的伤口。

1.3评判标准

瘢痕平均厚度测量: 在医用疤痕硅凝胶运用3个月,用褐藻酸钠印模胶法测定出两组瘢痕高出皮肤部分的体积 ,然后再根据瘢痕面积求出瘢痕的平均厚度。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其中治疗显效指患者病情已基本痊愈,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指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无效指患者治疗完全无效果,总有效率为(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无过敏反应、皮疹、搔痒等与其有关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计算,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分析结果,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相关研究数据的对比用t检验。P<0.05时,表明两组疤痕患者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的不同。

2.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97/100),一般组的总有效率为78%(78/100),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一般组患者的瘢痕厚度分别为(1.28±0.57)mm、(2.39±0.82)mm,两组患者具有显著的不同(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和一般组分别为3%(3/100)、20%(20/100),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具体见表一、表二以及表三。

表一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表(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100

90

7

3

97%

一般组

100

70

8

22

78%

X2

4.295

5.871

6.284

7.962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二   两组患者瘢痕厚度(mm)

组别

n

瘢痕厚度

研究组

100

1.28±0.57

一般组

100

2.39±0.82

T值

6.821

P值

<0.05

表三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表(n,%)

组别

n

出现不良反应

未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

100

3

97

3%

一般组

100

20

80

20%

X2

6.928

7.725

8.936

P值

<0.05

<0.05

<0.05

  1. 讨论

创面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是医学领域内的一个难题。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压力疗法、类固醇激素类药物疗法及放射疗法等。 压力疗法对高低不平的瘢痕表面压力不均及压力套与瘢痕之间的摩擦常导致瘢痕表面破溃。另外在四肢应用时由于长时间的加压影响肢体静脉回流, 造成肢体末端肿胀、坠胀感等。类固醇皮质激素等药物疗法及放射疗法 ,仅适用于局部小块瘢痕的防治 ,虽有较好效果,但副作用较大。医用疤痕硅凝胶克服了以上不足,具有简单、方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从本文的实验对比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97/100),一般组的总有效率为78%(78/100),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一般组患者的瘢痕厚度分别为(1.28±0.57)mm、(2.39±0.82)mm,两组患者具有显著的不同(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和一般组分别为3%(3/100)、20%(20/100),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因此能够得出相关结论,医用疤痕硅凝胶不仅使用简单、方便、安全,同时在防止瘢痕增生效果确切,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医用疤痕硅凝胶主要是由高粘度二甲基硅氧烷和低粘度二甲基硅氧烷组成,其应为无色至黄棕色半透明凝胶,无异味,应均匀、细腻,易于在皮肤患处表面涂布;在温度为40℃±1℃和-5℃~-10℃条件下保持24h,应无熔融或硬化现象;粘度应大于5000cP;pH值应在5~7之间;重金属总含量应不超过10ug/g。不过,在本产品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本产品仅限外用,不可食用。使用中若发生过敏反应(红疹、瘙痒或任何不适症状)立即停用或就医。 在使用区域周围若同时接受外伤治疗,则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患者也应回医院接受医师治疗。可以使用中性清洁剂或一般皮肤清洁剂清洗移除。不使用时及时旋紧包装软管旋盖,保存于温室,远离儿童放置。 本品易燃,请勿靠近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使用本品时请勿吸烟。儿童必须在成人监督下使用。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可用于开放性伤口或已有炎症的部位。应避免眼睛及粘膜部位使用。

另外,医用疤痕硅凝胶还具备一定的特征,其能够可以让药物释放均匀而持续,而且可以防止药物的流失,对于普通软膏类抗瘢痕药物,外涂瘢痕表层不宜吸收,易被涂擦掉,作用瘫痕时间短,因此治疗效果并不适合很理想。医用疤痕硅凝胶在使用上也比较简单易行,烧伤创面完全愈合后,将瘢痕表面清洁干净,依疤痕大小、形状、将医用疤痕硅凝胶敷贴使用,在有疤痕的关节部位,睡眠或大运动量时,可用薄的弹性纱布包扎固定,防止移位,总的来说,医用疤痕硅凝胶在治疗瘢痕引起的痛、痒、潮红、紧缩感及治疗瘢痕增生软化瘫痕方面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副作用少,使用安全,尤其在儿童使用时避免了由于弹力绷带的压迫而导致的生长受阻,但是在使用医用疤痕硅凝胶时应注意,为使皮肤适应,开始贴4 -8 h/d,以后可逐渐增至20-24 h,有过敏反应者应及时停用,症状严重者应给以对症处理。

医用疤痕硅凝胶防治创面增生性瘢痕疗效肯定,同时又无副作用,适合于在院外治疗,故医用疤痕硅凝胶创面增生性瘢痕前景可观。但在身体重要部位如颈部,仍应以手术松懈为主。我们认为在深度烧伤手术治疗后结合医用疤痕硅凝胶持续治疗可以充分防止瘢痘形成,晚期增生性瘢痕如无功能障碍,可坚持用医用疤痕硅凝胶治疗。

作者简介:魏世雄(1983-9),男, 汉族, 江西赣州,本科, 主治医师,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