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6
/ 3

绿色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

关露露

在职研究生

摘要在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绿色金融如何助力企业绿色创新推动社会转型成为关键课题。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企业特征异质性层面这一政策对非污染企业、大规模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金融环境异质性层面这一政策对银行竞争程度更弱地区的企业促进作用更显著。在作用机制方面绿色金融通过提高企业长期借款占比改善企业债务结构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暂时没有得到融资成本渠道的相关证据。应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促进绿色金融在社会绿色转型、碳中和目标实现与长期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绿色金融企业绿色创新双重差分模型债务结构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市场规模走在国际前列,但碳中和目标下社会资本通过绿色金融体系对绿色创新的支持作用还有较大空间。自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位居世界前列。2017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和新疆五省(区)作为首批试点,2019年甘肃获批加入试点,建设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标志着绿色金融改革的落地与实施。此举旨在提高金融机构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环保项目,同时减少对重污染企业的资金供给,倒逼企业参与绿色项目,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为主线,在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20年末,六省(区)九地绿色贷款的余额已经达到2368.3亿,占六省(区)九地全部贷款余额的15.1%,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了4.3个百分点;2020年末绿色债券余额达到1350亿,同比增长66%,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成果丰富,如江西赣州新区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单经认证的绿色市政专项债券,广州市花都区创新了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金融产品,新疆多试验片区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专营机构全覆盖等,有效提升绿色金融服务供给。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绿色金融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相对于碳中和目标严重不足,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投资存在投资周期长.收益不确定、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绿色标准界定不清晰评估成本高等因素对于传统金融体系的吸引力有限,绿色金融发展如何助力绿色创新.推动社会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成为关键课题。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为考察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是否有显著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选取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研究。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及企业特征数据进行研究。上市公司专利数据来自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其中,数据库对绿色专利划分标准完全遵循了世界知识产权局的绿色专利标准,对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和Google Patent的专利进行统计。上市公司其他经济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由于绿色创新主要集中在非金融行业,并且金融类企业是绿色金融的主要参与机构,因此本文研究上市公司样本不包含金融上市公司,为保持样本的平衡性,进一步剔除2017年及之后上市企业、排除相关数据缺失上市公司后最终全样本包含观测数11297,上市公司1639家(2017年)。对于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为了排除极端值的干扰,本文对所有连续的财务特征数据进行了2%的缩尾处理。

(二)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上市公司申请的绿色发明占其当年申请的所有发明专利的比例(Gpatent)作为绿色创新的代理变量。原因如下:一是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三类专利的创新性依次降低,绿色专利分类同理,为了更好地代表绿色创新成果,本文选取绿色发明来作为绿色创新的代表。二是专利授权涉及较长时间的审批,并且专利技术可能在申请过程中就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因为专利申请数据会比专利授予数据更稳定、可靠和及时。三是绿色专利占比指标能够更好地代表企业对绿色创新的产出的相对水平,能更好地体现企业与社会绿色转型的程度,且相比单纯的专利数量,能有效地排除一些其他因素如创新补贴带来的影响。为了证明主要变量选取的科学性与结论的稳定性,本文在稳健性检验部分也分别对上市公司申请的绿色专利占其当年申请的所有专利的比例(Gpatentl)、上市公司申请的绿色实用新型专利占其当年申请的所有实用新型专利的比例(Gpatent2)和上市公司独立申请的绿色发明占其当年独立申请的所有发明专利的比例(Gpatent3)进行检验。

二、异质性分析和机制讨论

为了探究影响绿色金融对于企业绿色创新促进作用的因素,以及绿色金融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本章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与机制检验。首先,对于异质性分析,在企业特征层面选取了包括企业规模

.企业所有制属性在内的可能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变量进行探讨,并且考虑到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异,还考察了企业污染程度差异可能带来的作用效果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地区金融环境和金融发展水平不同可能导致企业融资约束与金融机构行为差异,从而影响绿色金融的作用效果,本文进一步从金融环境层面选取了银行竞争程度变量进行探讨。

1.企业污染程度

绿色金融的落实与深化对污染行业企业意味着债务融资环境越发严峻,债务成本更高,对于一般企业绿色行为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所以本文进一步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否受到企业的污染程度影响,将样本企业分为污染与非污染两个子样本。具体地,将环保部2010年发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中所涉及的钢铁、火电.水泥等16个重污染细分行业按照申银万国二级行业划分标准,归纳到相应的二级行业,进而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具有重污染行业属性。

2.企业规模

技术创新活动通常与企业规模相关,根据“熊彼特假说”,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在资金、人才.平台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绿色创新需要充足的资金、人力.物质.技术等资源支持,不同规模企业在金融资源的可得性和敏感性上存在一定差异进一步使得绿色金融对于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效果有所差异,本文进一步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否受到企业规模影响,将样本企业按照总资产规模50分位数分为大规模与小规模企业两个子样本,并将两个子样本分别进行双重差分检验。对于大规模企业子样本,交互项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而对于小规模企业子样本,交互项系数不显著,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受到企业规模的影响,大规模企业绿色创新对政策反应较明显。一方面可能由于大规模企业在信用资质.抵押品等方面可能的优势,现阶段绿色金融对于大规模企业的资源支持更加有效,对大规模企业的研发投入激励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大规模企业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转型有更强的诉求,也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激励,对绿色金融政策响应程度更高,飘绿"行为的可能性更小,同时有更强的能力进行技术创新,使得绿色创新成果更加突出。

3.企业所有制

企业的所有制属性通常因融资约束等方面的差异会对其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产生不同影响,国有企业在我国金融机构金融资源分配上特别是信贷资源上具备一定优势,造成民营企业长期面临一定程度的信贷歧视。本文进一步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否受到企业所有制影响,将样本企业分为国企与非国企两个子样本。并将两个子样本分别进行双重差分检验。对于国有企业子样本,交互项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而对于非国有企业子样本,交互项系数不显著,显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受到企业所有制属性的影响,对于国有企业绿色创新的提升作用更强。一方面国有企业在金融资源获取上的优势使得债务融资份额通常比较高,企业创新相对更多地依赖外源融资,所以对绿色金融政策相对更加敏感,另一方面绿色金融还在发展阶段,试点实施的绿色金融相关举措也是一个逐渐探索的过程,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等尚未成熟",绿色金融可能对于信息相对更为全面的国有企业的绿色创新与绿色转型支持作用更明显,后续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过程中在机制与产品设计中应该更多地关注民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元素,提升绿色金融对绿色转型的全面推动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绿色金融发展如何助力绿色创新,推动社会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成为关键课题。本文从企业绿色创新的角度入手,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进行研究,以上市公司申请的绿色发明占比作为绿色创新的代理变量,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确实对企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他绿色创新的替代指标也能得到一致的结论,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绿色金融的落实与推广确实对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经验推广提供了依据。

本文最后对绿色金融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机制进行研究,从企业融资成本与债务结构两个渠道进行检验,发现绿色金融的确通过提高企业长期借款占比,改善企业债务结构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暂时没有发现融资成本渠道的相关证据。绿色项目确实具有周期长.风险大、评估成本高等特点,金融机构对绿色项目的态度与评估有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对绿色项目的支持做到了明显的金融资源额度支持,但是可能并未在融资成本上提供优惠,表明在构建有效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应该努力建立多层次的绿色融资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绿色技术创新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以提升银行对绿色创新的信贷支持意愿与信贷优惠意愿,切实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并注重继续通过提供长期资金优化企业债务结构这一有效渠道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二是政府提供一定的引导与激励机制,包括孵化

.担保.贴息等,以降低绿色技术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溢价,打通绿色金融促进绿色创新的融资成本这一渠道;三是建立适合于绿色技术和绿色项目的评估标准与信息披露标准,降低金融机构对于这类项目的评估成本,激励金融机构为绿色创新提供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马骏,安国俊,刘嘉龙.构建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 ,(5).

[2]王凤荣,王康仕.绿色金融的内涵演进,发展模式与推进路径—一基于绿色转型视角.理论学刊,2018,(3).

[3]王康仕,孙旭然,王凤荣.绿色金融发展,债务期限结构与绿色企业投资.金融论坛,2019,(7).

[4]连莉莉.绿色信贷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吗?——基于绿色企业与"两高"企业的对比研究.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5).

作者简介:关露露;1993年12月28日出生,女,201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籍贯: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在职研究生专业是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