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对策

曹球

响水县南河水务站  江苏省盐城市  224630

摘要: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对策是保障农田水利安全、提高灌溉效益、应对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对策包括提高对农田水利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与保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做好水库的防洪工作等。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抗洪能力和排涝能力,减轻洪涝灾害的危害程度,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和产量稳定性,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抗灾能力,确保农田水利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对策

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对策成为保障农业生产和乡村稳定发展的关键。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载体,而水是生命之源。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对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对策的引入和实施,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农民生计和农村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重要作用

蓄水调节,农田水利工程包括水库、水闸、水渠等基础设施,它们能够对雨水进行蓄存和调节,通过解决季节性降雨过多或过少的问题,提供可靠的水源,满足农田灌溉需要。特别是在丰水期,适时地蓄水、排水、调水可以有效地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干旱缓解,农田水利工程通过蓄水调节、引导水源等措施来缓解干旱造成的严重影响。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加强灌溉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效率,有效利用水资源,增加农业的抗旱能力。

排涝排水,农田水利工程提供了排水设施,可以及时排除农田内的积水,降低水分过多导致的水浸、涝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合理的排涝排水系统不仅能够防止灌溉过量导致的土壤盐碱化,还能够应对降雨过多的情况,保护农作物的生长。抗灾防灾,农田水利工程通过构筑防洪堤坝、引水渠道以及建设雨水蓄集设施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轻洪涝灾害的危害,提高农田的防洪能力。同时,对于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地区,农田水利工程也可以通过人工补水、节约用水等方式,减少干旱对农田的影响[1]

2.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管理存在问题

设计和规划不合理,部分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地理条件、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在防汛抗旱方面的效果不佳。例如,有些堤防和排水系统的设计水位较低,无法有效应对极端降雨和洪水;而部分水库的蓄水调度未能合理安排,造成干旱季节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基础设施维护不到位,一些水利工程的维护保养工作存在不足,导致设施老化损坏、堆积了大量淤泥和杂物等问题,影响了其正常的防汛抗旱功效。此外,缺乏及时的设施检修和更新也使得某些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下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应急管理不够完善,对于突发性洪涝和干旱事件,一些地方的应急管理机制和预警体系不够健全,导致救灾响应不及时、协调不够,影响了抗旱和抗洪工作的效果。此外,应急资源储备和调配不够充分也会限制防汛抗旱的有效性。沟通协调机制不畅通,水利工程防汛抗旱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协同合作,但有时信息沟通不畅、协调机制不够灵活,导致各部门间的合作不顺畅,影响了整体的防汛抗旱工作[2]

3.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对策

3.1提高对农田水利管理的重视程度

加大投资力度,优化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包括水库、排灌工程、水渠等。同时,注重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推进智能化水利管理系统的建设,提升农田水利总体效益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科学统筹规划农业用水,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监测与预警,提高对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确保农田灌溉供水的可持续性。同时,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减少耕地水分蒸散损失,提高灌溉效率。

建立完善的防汛抗旱预警机制,提前做好洪涝和干旱的监测与预测。加强农田防洪措施建设,如加固农田堤坝、修建沟渠、设立调度闸门等,提高农田的抗洪能力。同时,推广应对干旱的技术和措施,如设施灌溉、精细化管理等,增强农田的抗旱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和预测,提供精准的农业天气信息,帮助农民做好决策。推广农用无人机、遥感等技术手段,提高监测和评估的精确性和效率。

3.2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与保养

建立健全的农田水利设施巡查制度,定期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重点关注渠道、水闸、泵站等关键设施的破损、堵塞、漏水等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定期清理农田渠道和排水系统中的淤积物、杂草等。淤积物和杂草会导致水流受阻、排水不畅,影响抗洪和排涝效果。因此,要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淤泥清淤和渠道疏浚工作,确保通畅的水道流通。

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进步,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更新和改造老化或不再适应的农田水利设施。通过引进新型设备和技术,提高设施的功能和效率,增强其抗洪抗旱能力。组织农民和农田水利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其对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与保养的认识和技能水平。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运行。

3.3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包括滴灌、微喷灌、雨水集中利用等技术,可以减少农田用水量,提高用水利用效率。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民采用这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应用。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科学施肥,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提高农田水利的综合效益。

改善农田排水设施,确保排水系统通畅,及时排除积水和雨洪,减轻农田水灾风险。同时,通过合理的田间排水工程设计,避免排水系统浪费水资源。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及时监测气象、降雨、水位等数据,提前发现水资源变化和水灾风险,并及时发布预警和指导信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田水利管理和种植决策。

3.4做好水库的防洪工作

建立完善的水库巡查制度,定期对水库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加强对水库水位、流量、泄洪等数据的实时监测,提前预警,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建立健全水库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做好水库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定期进行水库安全鉴定评估,及时修缮和加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合理设置泄洪孔、泄洪闸门等泄洪设施,畅通排洪渠道。根据水库规模和洪水特点,科学确定泄洪方案和泄洪标准,合理控制出口流量,使水库能够承受较大的洪水。

建立健全水库的防汛调度制度,定期进行洪水统计和预测,合理安排库容分配和泄洪抢排。加大对洪水来时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确保水库防洪调度落实到位。对于有可能对水库安全产生影响的地质灾害、人为破坏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加强水库周边区域的防洪工程建设,如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等,减少洪水对水库的冲击和威胁[3]

结语

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对策是农业生产和乡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日益频繁和严重的洪涝和干旱灾害背景下,科学有效的管理对策至关重要。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和技术,提高农田水利系统的抗灾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推动农田持续高效农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田水利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邓海英.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7):239-240. 

[2]汤文君,赵素云.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对策分析[C]//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中国防汛抗旱》杂志社.第十二届防汛抗旱信息化论坛论文集.山东安澜工程建设有限公司;,2022:4.

[3]李瑾.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2,16(08):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