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篮球绕杆运球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初中体育篮球绕杆运球教学策略探究

范雄

武汉市光谷第七初级中学   430206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篮球教学属于重要内容,其中,绕杆运球作为篮球训练课程,一直都是篮球教学的难点。为促进学生篮球技术和灵活性的提升,本文基于教学案例,对篮球绕杆运球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提出,两拍一换、示证新知等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策略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球水平,并为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绕杆运球

引言:绕杆运球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训练的兴趣。在研究相关资料后得知,绕杆运球教学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掌握运球原理,故教师需要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更好培养其身体素质和运球能力。故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体育篮球绕杆运球教学的意义

运球是在持球静止向移动变化时,用单手连续拍球或双手交替拍球并行进的动作。从运球技术角度出发展开研究,可以了解绕杆运球模拟赛场环境,能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从而点燃学生斗志,激发学生篮球运球兴趣。将兴趣作为基础,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更好地认知篮球运动的内在,并在兴趣的驱使下体会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初中体育教师聚焦健康习惯培养和兴趣的激发,不断创新篮球运球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了解运球技术,在模仿和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运球积极性,感受体育运动乐趣[1]

二、初中体育篮球绕杆运球教学的策略

(一)“两拍一换”引导,激发运球兴趣

在绕杆运球教学阶段,教师应在教学开始前,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为学生模仿提供支持。在模仿时,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投入到训练之中。在训练时,可以让学生采用两拍一换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使其真正掌握运球技术,在兴趣的作用下,学生会利用此项技术,在训练中,灵巧躲过障碍物,并以传球为进攻的手段,通过这种方式,使其在比赛中占据先机,获得胜利。相较于其他技巧,该技巧不仅生动,还充满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讲解此项技巧的关键点,让其对运球有初步的了解,并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技术动作要领,使自身对运球技能的认知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运球速度作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绕过障碍指导的基础上,让其掌握快速移动中平衡身体的方法。

1.讲解动作技巧,刷新运球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动作技巧讲解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运动技巧。首先,教师需要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让其对运球动作和脚步绕杆行进的方式加以观察。比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障碍杆设置到篮球场内,并亲自示范动作要领,学生则围成一个圆,对示范动作进行学习,掌握动作关键点。以右手运球为例,教师可以对两杆之间运球两次的动作进行示范,让学生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选择不同的运球次数,通过对障碍杆的练习,使自身行进速度逐渐加快,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篮球的理解。明确在篮球场上,持球人需要通过精湛的技巧,摆脱防守人的防守,以及如何防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若具备条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模仿动作技巧演示视频,保证教学效果达到预期[2]

2.控制运球速度,保持身体平衡

在简单的练习后,学生会对此项技巧有初步掌握,教师可以将运球速度作为切入点,与学生对此项技术加以示范,引导其在观察和模仿的阶段,加深对技巧的掌握程度,避免其在运动过程中,因身体失去平衡导致运球失误。此外,在练习初期阶段,教师可以增加障碍杆的设置数量,并对障碍杆的间距加以调节,并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球,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增加难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不同的运球技巧进行学习,其运球速度会持续加快,且身体平衡不会受到影响,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障碍。

变向运球是篮球绕杆运球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运球的过程中,要变换方向时,学生经常会出现失误。为提升学生的运球变向速度,教师可以开展变向运球训练,提醒学生在运球的过程中换手,让他们熟练地掌握换手和变向技巧,保证在换手时球不脱手、不触杆。学生熟练掌握换手和变向技能后,其运球速度自然能提升。

(二)“示证新知”夯基础,理解运球原理

学生绕杆运球质量,与篮球基础技巧的运用,存在密切的关联,后者会对前者的学习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在基础环节,通过示证新知的方式,为学生做好基础迁移,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其对训练技巧和动作要点产生更加深入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知名球星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对学生落地和运动员脚步所产生的声音进行倾听,并在此基础上,把握运球频率,并结合现有知识,对运球原理加以理解。此外,视听化的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篮球发展历史,以及球星成长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树立学习兴趣。并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知名球星的动作,同时在训练中尝试应用,逐渐超越自我,实现理解运球原理的学习目标,不断夯实运动基础。在“示证新知”环节,教师可以聚焦学生在运球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坚持示范引导,助力学生化解学习疑难点,使学生通过不断训练与反思,强化自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运球原理,夯实绕杆运球基础

[3]

(三)“分段练习”精准指导,提高运球质量

出发段包含了起点到第二组标志杆的距离,实际距离为 8 米,前 5 米是起点到第一组标志杆的距离,后3米是第一组标志杆到第二组标志杆的距离。在这一阶段,学生应在前5米中使用直线运球,后 3 米加上变向运球,并要达到启动快、重心低和运球次数少的要求。为提高学生在出发段的启动速度,让学生压低运球重心,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集中训练。以右手运球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集中示范脚部动作,要求学生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脚脚尖距离出发线约半脚的距离,左脚脚跟略微抬起,将重心放在右腿上,右手持球、左手托球,两臂呈自然弯曲的状态,做好出发准备。教师同时要着重训练学生的专注力,随机吹响发令哨,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要求他们以最快速度蹬地出发,在迈步的同时向前推放球,如此反复,锻炼学生的启动技能和反应 速度。为了让学生压低重心,提高启动速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以“三步式”和“四步式”作为步伐要点,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步伐。如身材较高、步伐较大且具有较强控球能力的学生,可以选择“三步式”,即从起点到第一排标志杆,只需三步加一次运球。而无论是“三步式”还是“四步式”,都要求学生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压低重心运球的能力。过渡段包含了从第二组标志杆到第四组标志杆之间的距离,直线距离为6米,此阶段包含两次连续的变向运球。在此阶段的练习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推远球,并保持身体和步伐的稳定。教师要指导学生变向时降低重心,外侧脚要迅速内扣蹬地,以最快的速度转换方向,并用触球手将篮球远推向下一落点,脚步要及时跟上球的行进方向。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绕杆运球属于重要的教学内容,其有助于使学生对篮球运动充满兴趣,并掌握篮球技巧,丰富自身的进攻手段,属于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有力举措。故建议教师基于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基础技能,为后续其学习篮球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志红.初中体育篮球绕杆运球教学策略分析[J].教师,2023,(24):54-56.

[2]吴冬冬.初中体育篮球绕杆运球教学新路径[J].体育视野,2022,(13):63-65.

[3]钟晓青.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篮球体前变向运球的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