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自然教育活动组织的行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幼儿园大班自然教育活动组织的行动研究

黄秋燕

广州市南沙区凤凰花悦然府幼儿园    511455

摘要:儿童是自然之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电子化技术飞速发展, 学前儿童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疏离。一种非生理引发的疾病——“自然缺失症”正成为当前社会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在急剧攀升。儿童罹患“自然缺失症”,成为当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因此,自然教育课程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自然教育课程这一概念的理解应立足中国文化背景与时代诉求,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自然教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在教育实践中将自然教育课程落到实处。基于此,本文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以期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自然教育活动

自古以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早在先秦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以“道法自然”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影响颇深。自然之道,其中心要义是尊重自然,遵循自然的法则,谨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规律,建立与自然的链接,尊重生命。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自然缺失症”、“塑料儿童”等走进人们的视野,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昭示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需要重新审视,以破坏自然、伤害自然获得经济利益的行为必须得到管制和禁止。在 2020年9月30日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各国发展指明了方向,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近十年来,自然教育从走进大众视野,到掀起了一股热潮,在不断完善与规范发展的道路上,协同了多方力量,促进了家庭、学校(幼儿园)、社会的连接,在人类发展生态学系统内形成了一个积极的正循环,促进自然教育生态化发展。

一、设计辩证话题,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的好奇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辨能力是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幼儿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教师不能低估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他们天生就具有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因此,在幼儿自然教育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幼儿的教学环节,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了解自然现象,引导他们提出问题,然后一起去寻找答案,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让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抛出有趣而又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地球上是先有蝴蝶还是先有花呢?”听到这个问题,孩子们立刻变得兴奋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孩子认为肯定是先有花,还有些孩子则坚持认为应该是先有蝴蝶。看到孩子们如此热烈地争论,教师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他们积极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1]几天后,孩子们带来了各种资料和图片,展示自己的发现。他们发现,早在亿万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类似花的植物,而蝴蝶的祖先则是在那之后才出现的。这时,教师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是先有蝴蝶,那蝴蝶的吸管嘴是干什么用的?蝴蝶吃什么?”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发现原来蝴蝶的吸管嘴是用来吸取花蜜的,而它们的食物就是花蜜。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蝴蝶和花的共生关系,教师建议家长在节假日带孩子们去附近的昆虫博物馆参观。回到幼儿园后,教师鼓励孩子们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他们在博物馆的所见所闻。经过深入的讨论与实践探究,孩子们不仅对蝴蝶和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会了如何通过探究和思考去发现自然的奥秘。

二、组织户外活动,增强幼儿在大自然的体验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中要求到:“幼儿园应合理利用室外环境,创造沙地、水池及种植园地等户外活动场地,增进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户外活动是幼儿认识、接触大自然的重要途径,能够让孩子们直接体验与感受大自然。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接触到自然界的种种元素,通过与自然元素的互动,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神奇。[2]因此,教师应当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结合自然教育观念,充分利用户外环境空间,积极组织户外活动,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让他们更加珍惜和爱护环境。

例如,教师精心设计了以“爱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水资源的珍贵以及明白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为了使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巧妙地利用了活动区的一角,安装了一个简易的收集雨水、模拟雨水回收利用的装置,真实地模拟雨水回收的过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学习机会。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了防水雨衣和雨鞋,确保他们在“下雨”的过程中不会被水淋湿。随着教师启动喷水筒,模拟下雨的情景开始,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住了。他们仔细观察雨水如何被装置收集的过程,不时发出惊叹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孩子发现在喷水筒运作时,部分的“雨水”并没有被收集到装备中。这名孩子灵机一动,迅速拿起一块棉布铺在装置上,利用棉布的吸湿性,将流失的雨水吸收。他的这一举动立即得到了其他孩子的响应,纷纷效仿,大家一起动手,用棉布将流失的水收集起来。通过户外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家园携手合作,开发社会自然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活动应当与家长紧密相连,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3]通过幼儿园与家长的合作,可以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的户外活动环境,让他们在自然中自由地成长,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探讨和设计自然教育活动,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元素和场景,为孩子们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精心组织了“丢沙包”亲子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同时学习团队合作和竞技精神。活动开始前,教师耐心地引导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共同完成沙包的缝制,让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了针线和布料,他们好奇地摸着、琢磨着,也在家长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穿针引线。虽然动作还有些生疏,但每个孩子都认真地参与其中,体验着合作的乐趣。准备工作完成后,家长和孩子们自由组合成两队,每队两人负责丢沙包,其余的孩子则在中间躲避。在规定的时间内,每打中对方一次,就得一分。随着比赛的进行,孩子们逐渐掌握了躲避沙包的技巧,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分数也越追越紧。孩子们在比赛中学会了合作与竞争,体验了成功与失败。而家长们也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孩子们的想法和需求。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开发孩子们的自然教育资源,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自然教育在近年来在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尽管如此,幼儿教育领域的自然教育仍然需要不断地深化和推进。因此,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需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自然教育,深入理解其本质和内涵,将自然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不断地拓展自然教育的边界,丰富自然教育的内容,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参考文献:

[1]吴晓星.幼儿园自然教育理念与实践现状调查及优化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1(35).

[2]焦晋汾.让幼儿在自然中成长[J].山西教育(幼教),2022(05):5-7.

[3]倪欣语等.自然教育活动类型及策划初探[J].吉林林业科技,2022,51(0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