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2

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观察

张颖

赣州市人民医院 341000

【摘要】目的 在观察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手术后的护理成效。总结分析针对脑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取了60名在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这些患者被分为A组和B组,并分别接受了术后的常规护理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比较了这些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B组的吸痰和雾化次数均低于A组,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气管切开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并减少脑出血患者的吸痰和雾化次数,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出血;气管切开术;针对性护理

引言

对于脑出血的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是确保其呼吸流畅的关键救治手段。然而,气管切开后的患者很容易出现感染、并发症和脱管的情况,因此术后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关键。随着医学技术与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手段被运用到了临床中。本研究主要关注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气管切开手术后,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际效果,目的是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的观察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研究了60名在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脑出血病人。纳入的标准包括:通过颅脑CT确诊为脑出血,并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治疗,所有的临床资料都是完整的。排除的条件包括:手术的禁忌症、患有恶性肿瘤、对研究内容一无所知并且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采用随机化分组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结构和发病部位上差异情况。在A组中,男性有17例,占56.67%,而女性有13例,占43.33%;参与者的年龄范围是43-82岁,平均年龄为(67.88±5.26)岁。术前均无明显躯体疾病史和严重合并症,但存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或心脏外科术后并发症者。B组包括18名男性(占60.00%)和12名女性(占40.00%);参与者的年龄范围是42-80岁,平均年龄为(67.70±5.23)岁。在统计学上,资料的对比并没有显著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A组患者接受了术后生命体征和病情的持续监测,包括切口的专业护理、药物使用的专业指导,以及维持病房环境(温度范围在21-24°C,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和每隔2小时进行拍背排痰等一系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措施。针对B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来说,(1)在气管切开手术后的当天,患者不应频繁更换体位,以防止气管管套意外脱落。如果需要更换体位,必须确保患者的头、颈和上半身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止气管与气管壁接触导致渗血。另外还需注意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在手术后的24-48小时内,患者需要在不损害病情的前提下,将床的高度调整至15-30°C,这样可以优化通气并增强组织的供给。(2)关于套管的护理:确保套管被稳固地固定,以防止因过松导致的切口摩擦而出血,以及因过紧导致的静脉回流增加颅内压力。建议定时充气气囊,以避免对气管造成压迫。(3)温化气道:使用双层无菌温纱布覆盖气管管道的口盖,以维持湿度并防止异物进入;2在输液泵中加入湿化液,然后将延长管放入插管中并进行固定,以实现持续的气道滴液湿化(滴入速度为1-2ml/h),从而降低对呼吸道的刺激。通过3气管套管口进行雾化吸入,目的是为了稀释痰液,这样可以使痰液更容易被咳嗽或吸出,同时还具有抗菌和消炎的效果,频率为6-8h/次,15-20min/次。(4)在进行吸痰护理时,应在吸痰前给予高浓度的吸氧处理。对于痰液粘稠的患者,需要先稀释痰液再进行吸痰,这样可以避免因负压过大而损伤气管黏膜,建议控制在33.3-40.4kpa的范围内。进行吸痰的动作时,最好保持轻盈,并在15秒内完成。(5)在进行口腔护理时,应根据口腔黏膜的实际状况和PH值来选择合适的清洗液,通常推荐使用生理盐水,每日2-4次。

1.3 指标观察

进行吸痰和雾化次数的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版本的软件负责数据处理,其中变量数据采用“t”来表示,而定性数据则使用x2进行验证。这些数据分别用(±s)和(%)来表示,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重要性。

2结果

2.1在吸痰次数和雾化次数的比较中,B组的数据显示吸痰次数和雾化次数都低于A组,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P〈0.05)。详见表1:

表 1 吸痰次数与雾化次数对比

组别

例数

吸痰次数

雾化次数

A组

30

14.32±4.51

6.27±3.54

B组

30

10.17±3.23

4.17±2.79

t

-

3.11

2.551

P

-

0.002

0.013

3 讨论

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病情通常是非常危险的,具有较高的致残或死率。由于他们的意识状态通常不是很好,这导致他们的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从而对他们的呼吸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通气方式有机械通气、正压呼吸机及人工气道等,其中以机械通气为最多。在紧急救治过程中,主要采用气管切开手术,这样可以预防呼吸道的堵塞并减轻呼吸上的困扰。经临床观察发现,手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下降,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然而,有一部分患者表示,手术后他们的呼吸道容易受到感染。临床研究表明,由于肺部损伤、手术创伤及麻醉等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肺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障碍,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患者气道的护理工作。

脑出血的病人往往会出现昏迷、舌部向后倾斜、呼吸道被痰液阻塞等症状,这些都可能导致呼吸不畅,甚至可能引发窒息。由于脑疝形成时存在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风险,所以临床上对于此类手术均采取了保守处理措施,即在手术过程中给予一定时间内保持气道通畅以避免脑组织缺血坏死。气管切开手术能有效地协助患者缓解呼吸道的堵塞问题,并提高气体交换效率,从而优化通气状况,降低因缺氧导致的脑损伤,这对于疾病的长期预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将该方法应用于B组患者,并通过观察他们术后的吸痰次数、雾化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发现这些指标都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A组患者,这也意味着针对性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可以从体位、套管、气道湿化、吸痰和口腔护理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呼吸道的畅通,还能减少呼吸道的损伤和预防肺部感染,从而使其更加适合脑出血后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此外,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内的数据统计显示,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患者死亡率显着降低,且住院时间较短,值得推广应用。综合考虑,对于脑出血后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参考文献

[1]陈佳龄.对接受气管切开术后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7):237-238.

[2]张牡霞.探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后综合气道护理的方法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04:129+132.

[3]叶宝平.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综合气道护理措施与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08: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