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

王平霞 乔少娜

宜阳县林业生态建设发展中心,471600

赵彦国 宜阳县森林消防大队471600

摘要: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在对待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这些重大问题上,国家一直给予高度关注。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政策的相继提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遵照上级指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林业的重要性体现在资源供给和生态平衡,除此之外,也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为了加强生态建设能力和生态环境治理,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致使林业资源遭受侵害与破坏,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合理化施予以解决。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现存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态势较为良好,但是大量的工业化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污染和破坏。所以,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并引导各地区各级政府充分重视起生态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林业工程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起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解决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推动林业经济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我国林业部门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

由于人们高度重视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侵害,尤其对林业资源的乱砍乱伐现象屡见不鲜,因破坏林木导致周边生态失衡、环境恶劣,引发泥石流、暴雨等灾害发生。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众生活水平提升,汽车数量日益增多,汽车尾气排放导致大气环境被严重污染。从这些情况来看,林业生态环境整治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恢复林业原有的生态功能,可以起到净化空气、改善质量的作用;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同时,在缓解自然灾害方面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功效,特别是对那些山区居民而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整治林业生态的意义,一是为了保护林业资源,使发挥固有的自然功能;二是维持生物多样性,避免或降低各类动植物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的可能,为这些生物构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保持完整的生物链系统,实现物种之间的数量平衡,进而影响到林业生态系统。此外,人类社会发展也离不开林业资源的支持,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桌椅板凳、家具书柜及校园场地需要大量的草坪等。保护林业生态固然重要,但更不能因噎废食。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二次利用,构建可再生能源系统,并将相关概念渗透到具体产业中,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重发展、双向并举,如打造绿色的新兴旅游产业,利用可再生材料雕刻特色产品,等等。

2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现存问题分析

2.1森林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由于森林资源本身就是一项规模较大的循环性经济发展系统,所以从某种层面来说,优质的森林资源还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再加上在生态系统中,资源最多的系统就是森林系统。同时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其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量相对来说也比较大,所以当森林系统无法再为人类及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那么社会就根本无法实现更进一步的改造及创新。最后,如果森林资源出现缺失,那么生态文明系统的建设就会因此缺乏一项最为重要的有利条件。当然,若生态系统中没有了森林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本身就无法再实现平衡性的发展。

2.2 林业发展重在生态建设

当前我国推行的主要发展理念就是可持续发展,同时各地区也在努力建设市场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化社会。而对于现代林业来说,其也应从该发展理念出发,明确新的发展方向。最后,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速度,同时还可以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3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的应对措施

3.1扩大种植面积

林业工程苗木繁育基地要不断扩大规模,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对苗木的抗病能力。有关技术人员要为苗木的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要不断优化苗木的选育标准,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建设适合地区发展的苗木繁育基地。首先,通过对苗木基地的土壤环境进行优化,改善土壤状况,减少各类危险因子对苗木基地的影响;其次,要建设符合地区造林生产要求的苗木基地,按照苗木培养的需求,不断扩大育苗面积,提高品种培育水平,努力形成良好的种苗运行机制,扩大种苗培育的影响力。

3.2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

生态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林业的重要性。结合不同地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政策,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在实行制度化管理的同时,着力保护植被和绿化。根据不同地区生态林业项目的建设需求和环境框架,采用报价方式,充分考虑项目的信用、资金实力、资质等因素。参与投标时可以融入生态林业项目的建设。确保生态建设和森林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和健全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系统,有效管理生态公益林项目,提高生态公益林业项目质量。

3.3按类别管理森林

一方面,要使商品林向可持续、高度集约、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现代林业科技,加大投资力度,在天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大力发展优质经济林和速生林。同时,也鼓励中小规模的企业参与进来,以及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的加入。同时,国家要强化对商品林的监管和经营。森林经营战略应以保护生态为基础。最后,将这些管理战略转化为法律,从而实现林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目的。

3.4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林业发展

林业保护工作的实施,是优化生态环境的一个主要方向,在这一过程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大资金投入,才能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规划,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林业资源保护保护可以拓展社会筹集资金渠道,如,财政拨款方式,在企业的支持下完善对应的技术研究。在丰富的资金作为保障,也可以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优秀队伍,队伍中吸引社会的专业人士,在先进设备、技术的支持下做好更加深入的研究。例如,对绿化植物进行研发的时候,可以将重点放在成活率这一方面,研发出存活时间更长的植物。通过这样的研究,不仅对绿色植物进行保护,还能将这些植物运用到城市中,优化人们对城市的印象,也针对性节省城市在规划中的成本支出。最后,在资金支持下也可以提升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深化工作人员对技术的掌握,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主题活动,不仅增强工作人员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工作人员对更多知识、技能进行学习,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意识到自身工作职责的重要性。

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各地区的有关部门均需要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对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要有清晰的认知。此外,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其需要做的就是给予有关部门以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各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可以顺利开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建设脚步。

参考文献

[1]刘颖,沈璐.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J].新农业,2022(22):27-28.

[2]朱文胜.平衡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关系的对策[J].南方农业,2022,16(04):114-116.

[3]郭桂玲.生态文明与森林保护[J].新农业,2021(02):30.

[4]杨锦.浅谈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关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8):142+148.

[5]杨丰旺.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探讨[J].湖北农机化,2019(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