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有效途径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有效途径的探究

甘洁仪

新兴县新城镇中心小学  广东新兴  527400

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德育方式往往偏重于说教,缺乏实效性,很难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共鸣。本文将通过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双减背景  小学德育  有效途径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培养孩子们的道德素质、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具有关键作用。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政策要求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和上课时间,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学校和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容易导致一些学校出现德育教育质量下滑现象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1. 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法律法规,懂得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样,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发展,为将来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德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习压力减小,但这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德育教育正是要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培养自律意识。这样,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学生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3.德育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至关重要。而德育教育正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校园的和谐与文明。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更应该注重德育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种德育活动,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德育教育融入各科教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品德高尚的重要性。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有效途径

1. 小学德育教育需要注重家庭教育的引导与支持

家庭教育是孩子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品德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课业压力得到缓解,学校应帮助家长抓住"双减"政策带来的机会,引导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在课业压力得到缓解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的德育教育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学校需要积极地与学生家庭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等形式,为家长提供德育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这不仅可以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更能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品德成长。

同时,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更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品德教育中。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德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与家长在参与中体验,帮助学生与家长实现更为有效的沟通,实践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个人行为修养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家校合力,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

2. 小学需要改进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应重新审视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开发富有特色的德育课程,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的熏陶。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乡土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并传承当地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的感染和熏陶,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德育教育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运用游戏、故事、讨论等形式,因材施教,使德育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使德育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效果。例如,通过开展环保活动,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此外,学校可定期举办各类德育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道德讲堂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例如,通过举办道德讲堂,邀请家长、社会人士等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举办德育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组织、策划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3. 构建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

学校应摒弃单一的分数评价,从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德育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进行德育评价时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德育标兵、优秀班集体等荣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地践行德育要求。这样的荣誉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德育知识竞赛、德育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德育素养,让德育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德育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德育评价的执行者需要具备高度的德育意识,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以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进行评价,以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不容忽视。只有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推进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德育教育,使小学德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让德育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戴庆华. 探索面向双减的小学德育文化建设策略[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九届中国陶行知研究座谈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035285.

[2]郭庆吉.双减背景下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07):122-125.

[3]张亚丽. 爱于心,践于行——双减背景下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出版者不详],2023:4.DOI:10.26914/c.cnkihy.2023.01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