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酒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探析酒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价值

马湘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在我国,自古就有着“医酒同源”“药酒同源”的说法,中国传统医学与酒有着长远、密切的联系。远在上古时期,先民和医家就发现了酒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作用。也正是基于人们对酒性味的认识、掌握与不断的开发研究、充分利用,现今酒依然在中医临床治病领域发挥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适时、适度饮酒可以缓解疲劳、舒活经络、调养身心,从中医药视角来看还能够发挥出积极的养生保健及疫病预防作用。酒与中医药携手,从悠久遥远的时空一路走来,至今依然焕发着光彩的魅力。

一、医酒同源

传统中医药文化与中国酒文化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同宗同源”的深刻联系。在中医缘起的诸多讨论中,“医巫同源”“医易同源”说法自古有之。上古时期,巫医们在治病时已知借助酒力使药物取得成效。殷商时期,“医”作“毉”形,义旁为“巫”。周代,“毉”字的义旁演变为“酉”,自此也就出现了“醫”字。关于“醫”字的释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这样认为:“醫,治病工也。从殹从酉。殹,恶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故从酉。”随着人们对医学理论知识和诊疗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医”与“巫”之间的关系也渐行渐远,而“酒”在这个过程中却成为了愈发重要的一种医疗辅助手段和中药溶剂。医与酒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逐渐形成了“医源于酒”或“医酒同源”的认识和说法。“医酒同源”一方面体现了中医药与酒的结合早在上古时期的行医过程中就已“形影不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长期以来中医药健康智慧对于酒的医学、养身保健特性的深度认可与广泛应用。

二、酒的功效

酒具有较为广泛的医疗功用,很早就被古今中外的民众和医家发现并应用。酒至少在三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1)在饮用水卫生健康状况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时代,酒被掺在水中,用以保证人们免受细菌侵染之苦;(2)利用酒精消毒杀菌被广泛应用于普通民众日常护理和外科手术中;(3)通过低度酒精擦拭皮肤,可以起到通过物理方式降温退烧的作用。自古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医与酒、药与酒、健康与酒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医药与酒间的关系更是如此。用酒治病也是对医学保健事业的重要贡献,在中医药领域,酒被普遍认为是近乎天生的一种药物。自秦至明千余年,酒作为药物的功效主治被逐步发现,并被陆续增补于历代本草。古本草对入药用酒的记载,始见于《名医别录》。先秦时期,酒作为兴奋剂和麻醉剂使用。酒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之后扁鹊还把酒作为麻醉剂。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已有用酒制药的记载。《五十二病方》中的用酒之方占比达11.6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各药条目附方中收载有200 余个药酒方,其中酒的主要功用为用酒治病、以酒制药、以酒服药。酒不仅在我国民众的日常生活饮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独特的作用。

三、酒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1酒与中药炮制

对于很多国内民众来讲,无论是否服用过以酒为引的中药,大多都对“酒是药引子”并不陌生。中药的药引,起到将某些药物药力引向特定经络脏腑或病变部位的“向导”作用。对此,清代医学家尤在泾在其《医学读书记》中曾有这样的经典论述:“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常见的药引有生姜、大枣、黄酒、葱白、冰糖、食醋、灯芯草和蜂蜜等。酒作药引,或以酒为溶剂煎药,或以酒为溶媒剂制药为丸,或以酒冲服药物,其中的酒制法就是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之一,这时,酒变成了传统中药炮制中的重要辅料,也同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药引子”。中药须经炮制才能入药。常见的炮制方法包括修制、水制、火制等。酒、醋、蜂蜜、黑豆水、食盐水、姜汁、羊脂油等是中药炮制所需的常规类液体辅料。用酒炮制药物,作用有三:(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2)增强药性;(3)减轻或消除副作用。黄酒是我国最为古老的酒种,米酒也被认为是酒的初始种类之一。作为中药炮制辅料之一的酒,传统采用的就是黄酒,并随着酿酒原料的更替和酿酒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2酒与中药制剂

中药的传统剂型包括:丸、散、膏、丹、汤、胶、酒、露等。在现今的中医方剂学中,“药酒”被称为“酒剂”,主要作用于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酒剂在古时被人们称之为“酒醴”。殷商时期,已出现“酒剂”。元代,“酒剂”已体现出完整的现代内涵。民国时期,“酒剂”正式作为剂型名称出现。《神农百草经》也强调要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剂型,其中论述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酒的作用和药物的功效使药酒具有双重作用。根据给药方式不同,药酒可分为口服和外用两种,主要以临床治病为目的。与作为食品的保健酒不同,作为中药制剂的药酒须获得批文,只允许出现在药品流通渠道。目前,国内的药酒大多以非处方药的形式在各类药房进行销售。《中国药典》中所收载的中药药酒,均用白酒制备。在《中国药典》中的“酒剂”部分做出了这样的说明和规定:“酒剂系指饮片用蒸馏酒提取调配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生产内服酒剂应当以谷类酒为原料”。除此之外,在中成药生产领域,符合《中国药典》标准要求的乙醇还作为药用辅料被广泛使用,充当溶剂、抑菌剂等。

3酒与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认为,酒是“水谷之精、熟谷之液”,活血通络,还有通过小便排泄出来的特性。酒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具体表现在温通血脉、鼓舞阳气、宣散药力、祛风散寒等。因此,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酒本身就具有舒活经络等功效,因此在身体状况允许和适量饮用的前提下,饮酒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长期以来普通民众所遵循的饮酒理念。《神农本草经》将药物与食物同时收录,被认为是“药食同源”的根据之一。“药食同源”是一种养生思想,包括中医学中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等。药食同源,体现了食物的保健和治疗功能,并在传统中医药学影响下成为食疗食养的指导思想,也由此催生出了我国传统丰富的食疗药膳饮食文化。此外,药食同源物质经常与酒搭配使用,酒与药食两用中药材之间的融合,正是中医养生文化理念的写照。即使在今天,“中药泡酒”依然是国内部分民众在寻求养生保健之道过程中的普遍做法之一。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通俗地将这类产品称为“药酒”。这类“药酒”可分为中药酒剂、保健酒和药食同源酒。其中,中药酒剂属于药品,保健酒属于食品,药食同源酒属于药膳。人参酒、枸杞酒、大枣酒等是常见的药食同源发酵酒。饮酒的同时,还能够摄取、吸收对身体有益的营养成分或对治疗疾病产生效果的药物,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国内各种酒的生产企业也深谙此道,借助人们认可与遵循“药食同源”这一养生理念,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品牌宣传方面大展拳脚。

3 结束语

酒与中医药文化和中国酒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酒为百药之长”,酒是一种天然的“药物”,可帮助人们舒筋活络、缓解疲劳,也是国内民众在日常养生保健过程中经常选购的商品之一。酒在中医药领域还有更多的应用,可作为中药炮制的液体辅料之一,可作为药酒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可作为中成药相关剂型的药用辅料。传统中医理论在肯定酒的功用的同时,也强调人们要合理适度的饮用酒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酒与中医药自古结缘,两者之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深厚的渊源和深度的关联。弘扬中医药文化与发展中国酒文化,需要携手并进,相得益彰,存在着异曲同工的奇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