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射阳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以长荡中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浅谈射阳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以长荡中学为例

张霞

建湖县委党校

摘 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农民作为农村生产力中活跃的因素,农民的素质高低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繁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各地的经济条件和地方风俗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的长荡镇为例,进一步了解教育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积极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教育;成就;存在问题;对策

  我国农村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并有效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但是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与城市之间差距较大的状态仍需改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人才不足,农民文化水平有待提高。生产力包括三个方面: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人作为生产力中活跃的因素,不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离不开农民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农村教育则是提高广大农民整体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教育的含义

农村教育分为广义的农村教育和狭义的农村教育,广义的农村教育是指所有县和县以下的教育,这种教育称之为行政意义上的农村教育;狭义的农村教育是指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和县以下的教育,这种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教育。

  二、射阳农村教育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射阳的农村教育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以下将以射阳县长荡镇为例进行研究。该镇是一个农村乡镇,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但劳动力的素质并不是太高,大多数从事的是体力劳动。长荡镇有十个行政村,全乡共有适龄上学儿童1340人,现有初中一所即长荡初中:学校总占地77亩,教师85名,学生480人。

  1.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荡镇教育的成就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镇在党中央政策的大力号召下,努力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农村的人口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贫困的人口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家庭的命运;农村教师的工资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一大批民办教师转正,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许多家长也转变了以前的教育观念,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而不是简单地从事重体力劳动。

  2.新时期长荡镇教育的成就

新时期,长荡镇的教育有了明显的变化,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国家实施了撤点并校的政策,由以前的多个小学变成了现在的1所中心小学,在国家财政的支持和当地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初中和小学的教学楼都是近年来新建的或是翻新的,农村的教育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自2019年起,在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中,长荡中学先后共计投入500多万元,其中教学楼改造257多万元,塑胶操场建设214多万元,还筹建了餐厅楼,图书馆等。目前学校拥有市教学能手1人,市教坛新秀4人,县学科带头人2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共14人。学校教学实绩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县农村学校前三名,多次获得县教学质量优秀奖和教学先进集体称号。

三、目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在教育经费方面,由于农村教育主要是依靠乡镇政府的财政拨款以及各行政村的教育投入,但是长荡镇的经济并不发达,就长荡镇农村教育反映的现实情况而言,与城市中学相比相差甚远,使得大量学生向城镇集结,使农村学校生源减少,更加重了办学的困难,必然不利于学校的良性运转。

2.农村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长荡镇教师人数偏少,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同时由于他们的所受的教育程度相比于县城的年轻教师普遍偏低,教师的培训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这也使他们的教学能力很难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变化。此外,由于农村教师工资和福利都比较低,他们付出的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他们可能会向福利高、工资高、办学条件好的城市流动。许多教学质量有口碑的老师也被上面的学校主动抽调,更加剧了农村教育质量下降的局面。

  3.农村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目前,农村孩子的学历相比于城市孩子学历普遍偏低。近些年,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升,江苏一直作为全国的教育大省被人熟知。而在它的农村,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完整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亦或是继续深造。究其原因,还是农村教育观念的问题。众所周知,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较强,听不得不同意见,受不了老师的批评,加之一些农村教师的管理方式简单直接,使得农村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产生了厌学情绪;此外,父母对待教育选择放任自由的态度,不会对孩子进行耐心疏导,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孩子学历普遍较低。

  四、农村教育发展对策

  1.中央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的环境

农村教育的根源是生产发展落后,农民经济水平和人口素质整体不高。要想解决好农村教育的主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农村生产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努力发展农村生产,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拓增渠道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地方政府收入,让地方政府自身能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教育保障,让农村孩子有充足的资金储蓄去接受教育。

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像长荡镇这样工业基础薄弱,土地资源贫瘠,经济状况落后的乡镇来说,资金本身就十分匮乏,对教育的投入更是少之甚少。政府应从各方筹集资金和节省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和争取外来赞助发展乡镇经济,改善办学条件。同时也要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真正是把资金投入到教育中。

  2.农村家长要重视教育,学生要增强上学意识

不仅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农村家长也要重视孩子教育,政府要加强农民的教育投资观念,引导农民摒弃原生态的生活观念,重视孩子的学校教育投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家长应该认识到自身的问题,积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的环境,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言行素质,应该尽到一位监护人的责任,给予他们鼎力支持。

青少年虽然还不是完全的社会化人,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要增强自身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提高我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多看一些立志的书籍、影视作品,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汲取民族英雄、世界伟人、革命先烈等英雄身上的精神力量。

  3.优化农村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农村教育的水平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和素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就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管理,领导一定要因地制宜,切莫全权统治。

首先,我们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取消城乡教师工资水严差距,健全薪资和职称奖励机制,形成健康向上的竞争环境,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秀教师。其次,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健全农村教师的在职进修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最后,加强农村和城市教育合作,促进城乡资源的共享的同时,吸引大学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4.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使农村劳动力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农村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这对于实施科教兴农,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缓解农村青年就业压力,稳定农村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政府要根据当地资源、人文、地理等实际情况,积极发展适合本地区的农村教育结构,打造健全的职业技术教育网络,有利于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其次,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中农业科技知识教育的重视,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和科技素质,这不仅为职业技术教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了就业渠道,也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农村教育在党中央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注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各地的经济条件和地方风俗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教育依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农村教育,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重视,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中央带动地方,城市支持农村的良好局面,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农村良性发展。农业兴,则中国兴;农村教育兴,则中国教育兴。相信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继续开展,我国农村教育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