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体系改革——以以JZ公司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3

招聘体系改革——以以JZ公司为例

1.李巍   2.蒋洋

1.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 绵阳 621000

          2.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为应对激烈人才竞争,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JZ公司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行招聘体系改革工作,搭建专业面试官团队、合格供方目录、统筹公司技术力量开发技术题库,结合外部市场变化,对公司内部招聘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人才引进质效。进一步实现人才选拔有工具、人才面试有方法、人才评价有标准,形成体系化、规范化、制度化人才招聘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撑公司稳定、高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招聘改革  国有企业

1.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竞争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关键,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是当今世界正面临最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后新冠疫情、逆全球化、俄乌战争、中美博弈相互交织此起彼伏,贸易战、金融战、舆论战、意识形态战最终演绎为科技战。二是信息技术人才需求呈现井喷式爆发,其主要的底层逻辑都是信息技术的竞争,信息技术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三是不同层次人才需求呈现差异化趋势,随着各地生活水平的提升,尤其是科技人才收入的明显提升,带来了人才的差异化流动。

本文以JZ集团公司为例,研究招聘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一方面,选拔出拥有奋斗基因、有狼性、具备市场敏锐度及创业精神的人才“创业”,另一方面,选拔出具有技术和管理人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守业”。这对JZ公司人才,尤其是干部及高潜人才的识别和培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只有有效的甄别人才,方能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达到人企匹配的效应,才能打造一个强有力的人才供应链,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

2.文献综述

招聘工作是人力资源重要的入口,各公司在招聘过程中均严把质量关[1]。公司在选人用人的同时,会考虑搭建各岗位的任职资格,着重考虑岗位的胜任力,其中胜任力理论,即冰山理论,着重关注人员冰山之下的能力素质模型[2],通过构建胜任力模型,选拔出具有高潜质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3]

关于企业流程再造的理论是90年代由哈默提出,后续关于招聘流程内容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从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工作效率和细化招聘环节的方面进行优化[4]。很多企业的招聘主要从确认岗位需求、简历筛选、能力评估等方面,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5]

后疫情时代,视频招聘已经成为新的招聘形式,目前很多企业都是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招聘工作,一方面提高了招聘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招聘流程,提高企业工作效率[6]。招聘合适的员工是当前企业最关注的重点,因此很多企业引进能力素质模型对员工各维度进行分析[7]

3.案例分析

3.1研究方法及现状

根据案例抽样的典型性原则,本文选取了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该公司是一家地方国企,始建于1958年,主要负责军事电子业务,是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拥有3个国家平台,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0余人,其中博士和硕士600余人。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才竞争激烈。公司地处于三线城市,在高端人才聚集方面竞争劣势明显。由于距离省会城市约100公里,省会城市对公司人才虹吸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省会城市2021年经济总量2.2万亿元,常住人口2100万,在城市人才争夺方面,为了吸引人才流入,省会城市出台了系列政策,以更开放、更包容、更便利的理念,改革人才落户制度,制定了专门的“蓉漂”计划,鼓励大学生来蓉创业和留蓉发展。从近几年一些大型企业的应对措施来看,都陆续将研发机构迁往成都。因此公司也在成都设置了分支机构,将部分研发人员迁往了成都,以应对越来越严峻的人才招聘压力。二是外部竞争环境变化较快。公司面临全方位的人才竞争,公司属于电子行业,其竞争对手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既包括业内的军工电子企业,也包括业外的通信、互联网行业。从企业性质上,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一些民营企业。从地域上看,华为、中兴、腾讯、央企等。从应聘者择业优先顺序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央属国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从品牌影响力看,华为、中兴、腾讯、阿里、美团、字节跳动等在第一梯队;移动、电信、中航、中电、中船、5大行等在第二梯队;一些地方企业如格力、美的、海尔等在第三梯队。公司大概属于第三梯队。三是在薪酬福利方面公司与主要竞争对手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对标央企集团,各岗位差距均在10%以上。

3.3解决措施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定市场化的引才策略。坚定“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战略不动摇,依靠人才突破关键技术,实行科技自主、战略自主。坚定“英雄不问出处”的用人理念,反对唯学历论。坚持按岗位要求配置合适人员,不高配、也不低配,任人不唯亲,任人也不避亲,以“适用、管用、好用”为判断依据,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加快成都研发中心建设,将高层次人才工作地进一步向成都转移,以应对成都对周边区域人才的越来越突出的虹吸效应。人才的反向流动,有利于成都分支机构的人才引进,需进一步加强成都人才引进平台的突出作用。在招聘策略中,对外宣讲主打国企军工牌;将薪酬与成长机会放在人才招募策略核心考核要素;根据生源质量情况,按照人才测评等级,实行差异化定薪。稳定现有引才政策,夯实“安家费”政策,进一步完善现有人才激励政策。坚持与经济规模相匹配的用工总量观,反对盲目扩张。以人效指标为牵引,经济规模增,用工增,经济规模减,用工减。加强对用人部门的专业指导,提升其人才队伍建设措施的专业性与系统性,做好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减少应急招募,避免爆发式增加需求。坚定工资总额管控政策不动摇,倒逼用工量的自我约束。产出部门用工总量与经济指标挂钩,研发部门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与承受能力管控人员规模,职能实行编制管理。

2.加强雇主品牌建设,增强人才吸引力加强校企合作,精准投放宣传资源。特别是电子科大、川大、重大等川渝生源重点院校,每年春、秋季设定1-3天的校园开放日,邀请院校师生到公司参观交流,零距离接触公司、了解公司,进而提升公司的知名度、认可度。探索与对口院校共同开发项目、建立联合党支部,开展高校人才夏令营、线下宣讲、师哥师姐说等多种活动,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将公司历史文化、重大发展进程、愿景使命,特别是一些重大荣誉、薪酬福利待遇等及时推送上去,对公司品牌传播,形象宣传是非常必要的。进一步加强与智联招聘、北森等的合作,及时发布公司岗位需求、薪酬待遇、招聘条件、人才政策等,从品牌、口号、视觉设计等层面打造具有差异化、具象化的新时代雇主形象。同时,还应关注网络负面评价对公司人才招聘和内部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将网络舆情管控应该纳入公司常规管理,设置专人、专岗控制潜在风险。

3.加强招聘需求管理,提升招聘目标准确性。做好指导与服务,夯实人才需求根基。从人力资源现状、人员流动、业务变量、发展规划,以及人工成本、人力资源效能等方面,建立相关的分析论证模型,夯实人才需求基础。明确需求岗位职责,清晰任职要求条件。用工需求除明确的招聘岗位与数量外,还需写明清晰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与条件,提升招聘目标的辨识度。建立人才需求评估模型,全局把握需求的合理性。在用工总量上,应重点分析公司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工资总额管控、人才队伍现状等要素。在部门用工量评估方面,产出部门主要根据业务增减变化、人才流动情况、人效指标、部门工资总额等要素;研发部门主要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研发投入占比、人员流动等要素;职能部门主要根据职能职责变动、人员流动、职数等要素。

4.精准院校专业对应岗位,形成人才合格供方目录以岗位说明书为基础,梳理公司主要岗位,重点是研发类岗位的任职条件和要求,提炼出岗位专业对应清单,并以此盘点国内主要对口院校及专业排名,形成岗位到院校专业的对应清单,经过评审形成岗位人才合格供方目录。岗位市场对标梳理。公司现有140余个岗位,岗位名称与市场岗位名称并不匹配。如创新中心的“技术研发岗”,很难对标市场。需要根据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与市场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根据工作内容和专业方向,该岗位可分为“智能识别”“算法”“水声通信”“仿真”“雷达”等专业方向。岗位职责或工作内容专业匹配。如识别事业部“软件研发岗”,对标市场岗位为“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其职责为:承担项目DSP、ARM、PPC等嵌入式软件设计及实现工作等。其专业要求为:电子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通信工程、雷达信号处理、自动化等。

4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的改革,一方面公司的招聘效果得到了较好的提升,2023年招聘295人,完成率87%,其中985、211高校200余人;另一方面全面拓展人才引进渠道。采用“线上+线下”,线下累计在20个城市42所高校开展52场校园宣讲,线上组织8场全国直播,收到有效简历2万6千余份,是去年同期4倍,签约260人,获得猎聘、海投和牛客网的非凡雇主;嘴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多家985高效开展“订单式”联合培养模式以及人才保温机制,建立签约人员的社群管理。

1.人才发展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公司建立了招聘管理体系和岗位管理体系,形成了覆盖技术、市场、管理、技能等全序列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覆盖公司独立组织单元270余个岗位,将任职资格标准作为主线贯通招聘、培养与开发、评价与发展等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构建了体系化、制度化、标准化的人才选拔、培养与发展机制。

2.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高素质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公司近三年累计引进人才600余人,实现职级晋升1200余人,建立一支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其中国家、省部级和行业专家30余人。2020-2022年创立四川省创新工作室、绵阳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企业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天府卓越工程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技术能手”“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9人次,

荣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获得智联招聘“2022成都地区年度最佳雇主奖”和猎聘2023“非凡雇主奖”。

3.人力资源效能显著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公司人力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组织与员工内生动力得到激活,人力资源效能不断提升。近三年,人均营收累计增幅25%;人均利润累计增幅77%

参考文献:

[1]王馨玮.论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6):55-56

[2]王世英,邢雷,王林.论企业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2(06):43-45 [3] 吴春波.华为的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管理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08):60-64

[3]杨序国.任职资格管理 3.0[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6:20-25

[4]周辉.增量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274-280

[5] 蒋良伟,谢兵,郑君君.任职资格管理与宽带薪酬设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21-37

[6] 侯俊娟. TH 公司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优化[D].郑州大学,2019 [10] 许鑫. A 集团公司员工任职资格体系的设计与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6

[7]林绚晖,徐晓锋,车宏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管理科,2005(0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