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及预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煤矿井下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及预防分析

李斌

陕西有色榆林煤业有限公司  719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煤矿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提高。在机电运输过程中,时常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采矿企业还需承担法律责任。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方案。本文将结合实际详细探讨煤矿井下机电运输事故原因以及预防策略,希望能为我国煤矿开采事业的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煤矿;井下机电;运输事故

引言:一直以来,采矿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发展也离不开宝贵的煤矿资源。对于机电运输而言,安全生产是第一守则,之后才能追求工作效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运输工作效率是井下作业能否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理应得到重视。目前,部分单位由于欠缺安全防范意识、人员技术不过关、评估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时常出现安全事故,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煤矿井下机电运输事故原因

(一)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井下机电运输作业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需得到相关单位的重视。相较于一般的采矿工作,该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广且杂,如果技术人员业务能力不合格,将无法正确划分不同安全事故的危险程度,制定安全保障方案时缺乏条理性,给后续的正式作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于井下机电运输作业而言,部分人员遇到实际问题时缺乏有效应对方法,导致作业进程被严重拖延,甚至出现安全事故。与此同时,采矿行业的工作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严重缺乏安全施工意识,在开采过程中,时常违反相关规章制度,上述因素都是井下机电运输事故的诱因,不可不防。

(二)井下作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在煤矿企业经营过程中,需招揽大量的劳动力,这势必会降低整体专业素质,进而成为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井下作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过关,专业知识欠缺,实践经验严重不足。此外,如果未接受正式的安全教育,也很难在施工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导致出现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

(三)欠缺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井下机电运输作业仍存在思想认识不够深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工作任务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有待解决。我国部分地区缺少有关该项工作的法律条款,导致部分采矿企业心存侥幸,在进行地下作业时违反相关规定。在分配工作任务过程中,部分单位过于注重工作效率,而忽视了施工人员的抗压能力,“一人多责”现象屡禁不止,上述问题不仅会对采矿速度造成影响,还会埋藏安全隐患,阻碍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的正常发展[1]

二、煤矿井下机电运输事故预防策略

(一)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随着我国煤矿自动化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各岗位施工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因此相关单位应严格要求,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上级精神,将机电运输安全隐患扼杀于萌芽之中。现如今,部分煤矿企业为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时常将个别生产环节外包出去,对具体的施工细节从不过问,进而导致出现难以挽回的安全事故,得不偿失。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煤矿开采企业应在关键环节亲力亲为,尤其是井下机电运输等重要部分,管理人员需履行好自身职责,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上,顺利完成井下作业。

首先,在熟练掌握各项机电运输操作技术的同时,施工人员也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相关单位应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整体专业素质的提升。在正式下井作业之前,需组织开展安全施工培训,定期为其详细讲解机电运输安全事故的严重性,逐步培养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责任心。通过上述操作,才能从人为角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使煤矿开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其次,通过权威部门调研可知,我国目前严重欠缺井下机电运输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相关单位应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对表现出色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最大程度上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还可定期调整薪酬。最后,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监督,当地群众的意见至关重要,应给予充分尊重,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应听从上级部门的统一指挥,切忌擅自行动,并参考前人的作业经验,选择最为合适的发展路线,为后续的机电运输工作打下基础。只有积极贯彻落实上述的工作思路,才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二)定期培训技术人员

一方面,对于机电运输工作而言,人是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越高,运输作业出现事故的几率就越低,因此相关单位应严格要求岗位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并及时清除“害群之马”。具体而言,可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促进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以及机电设备操作熟练度的提升。培训形式不拘一格,例如观看视频、分析事故案例、实践演练等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安全生产操作流程也需进行统一学习,对于提升综合素养而言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2]

    另一方面,转变思想观念或制定相关法律,只能在精神层面发挥作用,要想对井下机电运输安全事故进行正确地评估,需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并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目前我国的井下机电运输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部分地区仍在使用较为落后的技术,导致采矿作业效率低下,且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为改善现状,应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设置适当的奖励机制,促进机电运输技术的进步。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井下机电运输也逐渐开始应用该项技术,具体操作就是通过GPS技术进行物理探测并定位目标,在地面布置控制网络,技术人员能得到精确的被测点位置以及形态。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评估方法,GPS技术更具科学性,且可将外部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此外,这项技术还能在任何时间进行井下勘测,以便于获取详细的地质信息,为科研人员提供不同角度的有价值信息,为后续的机电运输作业提供安全保障。在逐步建立起人才团队后,整个采矿下井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而言,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且需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具体而言,应将每个环节的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避免在出现事故后互相推诿,做到“权责分明”。与此同时,还需对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细节进行优化,组建专业的监督部门,杜绝瞒报行为,确保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如果各部门需交叉作业,应提前进行沟通,在确认机电设备可正常运行后投入使用,一旦发现存在老化问题应立即更换零件,以此降低安全隐患。此外,还需扩大机电运输安全监督小组的职责范围,包括连锁控制、建立监控系统等,为机电运输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煤矿开采方面的安全问题。相关单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例如人与自然、资源以及工程之间的关系。为了使施工人员更加重视井下机电运输工作,应提升其认识水平,明确采矿安全作业的重要性,还需提供充足的专项资金保障,确保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在正式作业之前,负责人应提前计划并部署相关工作[3]。与此同时,还应培养施工人员的宏观项目格局,以身作则,对其人身安全负责,认真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任务。在落实工作目标时,应维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确保地质构造不会遭受破坏,起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成本的作用。对于井下作业人员而言,需谨慎地应对突发状况,避免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促进井下机电运输作业质量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煤矿企业而言,追求经济效益固然无可厚非,但决不能忽视安全作业的重要性。在机电运输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时刻将施工人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并总结前人的得与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重视本地的井下机电运输,制定与之对应的安全管理条例,严惩不法分子,为我国煤矿开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利强.煤矿井下机电运输撕带事故及其应对措施[J].能源与节能,2023,(08):201-203.

[2]韩成文.煤矿井下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J].能源与节能,2023,(01):112-114.

[3]王文茂.煤矿井下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石化技术,2020,27(09):2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