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CT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

王英伟

锦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目的:探究CT和磁共振影像学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段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象均为本院收治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合计80例。采用双色球法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CT检查,观察组40例予以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检查异常率与相关疾病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检查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疾病的检出率都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过程中,CT和磁共振技术都可有效检出其疾病,但后者诊断异常率更高,能够更好的检出相关疾病,确保患者早期接受科学治疗。

关键词:CT;磁共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检查异常率;诊断价值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种类,会直接损伤人体神经组织状态,产生这一疾病的原因,主要与生物病原体感染相关,会引起患者急慢性脊髓实质、被膜和血管炎症疾病,一般情况下,本病患者会伴有明显的头痛、发热和呕吐症状,部分患者也会出现意识障碍问题,影响患者生存状态。中枢神经系统是抵御外界病原体的重要人体防御组织,在人体脊液和脑部感染后,会明显破坏患者神经功能系统状态,造成对人体生命安全的威胁[1]。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临床治疗效果,保证患者安全,临床需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问题,明确疾病类型,科学对症治疗。CT和磁共振影像学技术在当前医疗诊断中运用价值高,为分析两种手段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诊断效能,本研究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采集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样,对比分析,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本院治疗的患者共80例。双色球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病人22例,女病人18例,年龄范畴26~70岁间,均龄(43.25±4.71)岁;病程10d~4个月,均数(2.95±0.37)个月;疾病类型:病毒性脑炎10例、化脓性脑膜炎14例、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9例、结核性脑膜炎7例。观察组:男病患19例,女病患21例,年龄低至24岁,高至69岁,平均(43.30±4.68)岁;病程下限8d,上限4个月,平均(3.02±0.36)个月;患病类型:病毒性脑炎8例、化脓性脑膜炎12例、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11例、结核性脑膜炎9例。两组资料差异甚小(P>0.05)。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脑脊液和细胞学检查确诊;(2)未见其他严重疾病;(3)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可以留档。

排除标准:(1)妊娠与哺乳期女性患者;(2)精神障碍;(3)其他疾病所致的意识模糊;(4)不配合且依从性差。

1.3诊断方式

对照组:行CT技术检查,应用西门子AS128排64层螺旋CT仪器诊断,层厚8mm,层距10mm,间隔时间2s,以患者平卧体位下横断扫描,注意相关操作需严格依据说明书进行。观察组:开展磁共振技术检查:美国GE公司3.0T MRI影像技术检查,层厚5mm,层间距2mm,经患者颅脑底部开始扫描,顺序为由下至上。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异常检出例数进行统计,同时比较两组疾病检出情况,主要包括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四种疾病。

1.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描述方法(均数±标准差),t值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描述方法(百分比),轶和法检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采用SPSS26.0软件加以分析,P<0.05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异常检出情况的对比

对照组检出中枢神经感染问题的机率比观察组更低(P<0.05)。详见表1数据。

表1 两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异常检出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检出异常例数

检出异常率(%)

对照组

40

31

77.50

观察组

40

38

95.00

X2

-

5.165

P值

-

0.023

2.2相关性疾病检出情况的对比

具体对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疾病的检出率如表2所示,观察组检出率更高(P<0.05)。

表 2 两组患者相关性疾病检出情况比较(n,%)

疾病类型

对照组

观察组

病毒性脑炎

70.00(7/10)

100.00(8/8)

化脓性脑膜炎

78.57(11/14)

91.67(11/12)

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

77.78(7/9)

90.91(10/11)

结核性脑膜炎

85.71(6/7)

100.00(9/9)

3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病灶区域会不断扩大,对周边神经产生浸润性损伤,而病变部位的差异化,与实际疾病种类相关,脑炎和脑膜炎疾病的发生,会损伤人体脑实质和脑膜组织,引起机体脑部组织脓肿和粘连现象,脑部积水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诱发原因比较复杂,如血性感染、直接性感染、逆行感染。人体受到新型隐球菌感染时,会诱发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疾病,是一种脑实质病变,患者会出现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问题,会伴有明显头痛症状,在实际临床检查过程中,患者蛋白定量水平异常升高,颅内压水平较高,与结核性脑膜炎疾病比较相近,所以临床混淆概率大,误诊机会多,难以保证患者治疗最佳时机

[2]。病毒入侵人体脑膜会诱发病毒性脑膜炎疾病,细胞损伤明显,脑部水肿;结核性脑膜炎与结核杆菌感染相关,多见于肺门淋巴结核肺部淋巴结部位,对人体微血管产生侵犯时,会增加全身性菌血症风险[3]。无论何种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都会损伤人体脑部功能,脑实质结构受损,威胁患者生命。

CT检查操作比较简便,无创特征鲜明,对患者体表无损,但图像分辨率低,清晰度不高,会直接影响诊断效果,而且难以清楚显示人体小脑病灶状态,降低疾病检出率[4]。MRI技术属于定性检测法,参数较多,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产生精准诊断结果,诊断技术比较先进,可让临床医师清楚观察病变组织,明确病变组织范围、数量及其结构,直观分析病灶范围大小,显著提高临床诊断效率[5]。本文观察组异常检出率高,相关疾病检出率也都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影像技术都能够检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问题,相较之,磁共振技术的诊断效能更为突出,可更准确的为临床医师提供疾病治疗依据。

综上所述,CT和磁共振影像学技术都可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磁共振诊断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萍萍. CT与磁共振诊断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及诊断准确性对比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9):92-94.

[2] 张战英,张亚静,梁亚楠. 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201-202.

[3] 纪邦启,阎春森. 关于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探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0):231-232.

[4] 吴宝林. CT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1):77-78.

[5] 钟小东,郭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诊断中运用CT和磁共振的异常率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48):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