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传染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与防治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与防治方法

陈安国

(湖南省祁东县过水坪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 祁东 421661)

摘要:本文综述了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方法,描述了雏鸭传染性浆膜炎临床症状和病程、病理变化,详细介绍了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断;防治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Ra)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此类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传染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里氏杆菌病。该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常与多种病菌(如大肠杆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严重影响了雏鸭的生长发育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在雏鸭感染后,细菌会破坏雏鸭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和浆膜炎的形成。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1 流行病学

本病多见于1-8周龄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其他疾病(番鸭花肝病、禽大肠杆菌病、禽出败等)混合感染时,更容易引起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耐过鸭常生长不良,失去饲养价值。

2 鸭传染性浆炎的临床症状、病程病理变化以及解剖症状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及病程是多样的,取决于感染的该病毒株感染量、雏鸭的免疫状态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

2.1 临床症状

一般来说,感染后的潜伏期为3-7天,随后出现以下症状:

2.1.1 呼吸道症状

感染初期,雏鸭可能出现打喷嚏、流泪、鼻部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困难和喘息的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其至会出现呼吸急促、气促和咳嗽等症状。鼻孔流出浆液性或黏性分泌物或因分泌物堵塞鼻孔而造成患鸭呼吸困难。

2.1.2 消化道症状

感染后,雏鸭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和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腹泻常呈现黄色水样便或糊状便,严重时可能伴有血便,部分病鸭腹部膨胀。

2.1.3 眼部症状

感染雏鸭的眼睛可能出现红肿、结膜充血和眼睛闭合等症状。有些雏鸭可能会出现眼部浆膜炎,眼睛会有脓性分泌物,常使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

2.1.4 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感染雏鸭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包括头部抽搐、颈部弯曲)等。精神不佳,嗜睡,委顿,腿软无力,行动迟缓,不愿走动或行动跟不上群,不食或少食。伏卧不起,缩颈或嘴抵地面,两翅下垂运动失调,痉挛性摇头或点头,尾部轻轻摇摆。

2.2 病程

病程上,雏鸭传染性浆膜炎通常有急性和亚急性两种类型。急性型的病程较短,病情发展迅速,严重时可能导致雏鸭的死亡。亚急性型的病程较长,病情发展相对缓慢,雏鸭可能出现慢性病状。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症状也会有所变化。

2.3 病理变化

以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及部分病例出现关节炎为特征。

2.4 解剖症状

心脏、肝脏表面纤维素分泌物,心包液增多,肝脏表面和气囊最为明显。肝脏肿大,心脏、肝脏表面有纤维质脆,肾肿出血。部分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鼻窦内有黏液脓性渗出物。脾肿大,呈斑驳状。

3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

3.1 临床症状与解剖观察

对于雏鸭感杂疾病后出现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眼部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等进行仔组观察和记录,包括病程、症状持续时间、病情发展、解剖等。这些观察可以提供疾病的初步诊断线索。

3.2 病史原因分析

对引起发病加剧原因与免疫抑制、亚健康状态、气候变化无常、疫苗应急、混合感染、流感病毒变异毒株的流行、霉菌存在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雏鸭的养殖环境、饲养管理措施、接触史等进行详细的病史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可能来源和传播途径,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病例发生的季节性和地理分布特点,预测疾病的流行趋势[1]

4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措施

4.1 合理规划养殖管理措施

4.1.1 做好养殖细节管理,建立合理的养殖环境

保持饲养场所干燥清洁、控制饲养密度、注意气候和环境温度的变化、防止暴晒雨林,保温通风,保证充足清洁供水,并定期对饲养设施用2%的聚维酮碘进行消毒,场地也可用20%的生石灰处理,建议鸭只休息的地方用漏缝板扎好台架。加强对饲养场所的进出管理,建立台账。避免外界病原体的带入,严格隔离和检疫。新引进的雏鸭应进行隔离观察和检疫,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并做好雏鸭保温措施,根据日龄设置温度,一般在26-30℃之间。对于疑似感染的雏鸭,应立即隔离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确诊后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1.2 疫苗接种

根据细菌的变异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并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免疫程序,建议对7日龄的鸭可以注射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苗。接种前使用电解多维饮水抗应激,并强化生物安全措施[2]

4.1.3 营养调理和强化饲料管理

精准饲料营养,确保雏鸭获得充足的营养,并增强其免疫能力。添加一些免疫增强剂、益生菌等有助于提高雏鸭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有效期范围内使用饲料,防止使用发霉饲料,并遵循少量多次喂养原则。

4.1.4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定期对雏鸭进行观察和检查,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对于疑似感染的个体,应立即隔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防控措施,对死亡雏鸭应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避免病情的扩散和传播。

4.2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治方法

传染性浆膜炎常由细菌引起,为尽可能最小限度造成疾病流行,因此酌情选择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和预防并发感染的防治方法之一。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可以通过饮水或注射等方式给予雏鸭使用。传染性浆膜炎病情较重时,可使用综合药物进行治疗。(1)30%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100g、10%的恩诺沙星可溶性粉100g、板青颗粒100g,兑200斤水混饮。(2)10%的氨苄西林可溶性粉100g或10%阿莫西林100g、双黄莲100g,兑水200斤混饮。(3)10%的氟笨尼考,每1Kg体重0.2-0.3g兑水饮用,可考虑配合一些中药。雏鸭肝肾功能比较弱,不建议长期大量使用氟笨尼考[3]。总之,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遵循药物说明书的使用方法,确保给药方式和剂量的正确性,避免滥用或过量使用。

5 结论

定期进行病害观察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了解其特点及其制约条件,制定科学方法。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措施,可减少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所带来的风险,保障雏鸭的健康养殖并顺利进入后期养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宏江.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04):145-146.

[2]何伟.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J].兽医导刊,2020(21):27.

[3]刘文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0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