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相关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林业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相关探讨

李梅英

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一面坡林场

摘要: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涉及多个技术要点,如苗地与苗种的选择、苗木与造林规格的确定等,只有牢牢把握此类技术要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在提升苗木存活率的同时,为林业的稳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林业工作者应提高对技术要点的了解和认知,并从苗种选择、施肥、播种技术等各环节入手促进技术的运用,以促进林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林业育苗培育;移植造林技术;林业发展

引言

林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对林业发展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增强林业竞争力,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林业资源。在传统育苗造林工作中,容易受到粗放式发展思维的影响,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有可能引发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时期工作中,应该在育苗造林工作中引入绿色化发展理念,在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同时,保障林业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协同推进,实现林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升社会发展动力。明确育苗造林栽培的技术要点及难点,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栽培方式方法,逐步提高林业资源质量。

1林业育苗培育技术要点

1.1土壤

土壤是决定苗木生长性能的关键因素,育苗前应选择合适的苗圃地,降低外界环境因素对生长状况的影响。需要做好土壤采样和检测工作,分析土壤当中的含水率、营养物质含量、pH值和温度等条件,与苗木的生长习性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土质状况较好的圃地进行育苗。避免土壤出现严重的污染问题,针对其中的污染物类型和含量等实施检测与评估,防止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死亡的情况。确定苗圃和水源的位置,尽可能靠近水源,为苗木的灌溉提供便利。

1.2种子的选择

种子质量能够对后续的培养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种子的选择在育苗培育工作中占据着最为关键的地位,是开展培育工作的起始环节。种子的成活率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如种子本身的质量、播种时间、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因此,对于林业工作者而言,在开展育苗培育工作前,首先应对种子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种子本身的质量与种子的基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选择种子时,首先应对母上树进行了解和观察,如母树的生长状态、生长环境等,如母树的整体生长状况良好,则能完成种子的初步筛选。其次,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还应将其发芽率纳入考虑范围之内,通常情况下,发芽率越高的种子质量越好。最后,在对种子进行筛选时,应对当地的种植环境进行分析和考量,应选择能适应培养环境的种子,以降低培育问题的发生概率。

1.3施肥管理

在完成种子处理、基质配置工作之后,需要综合考量林业育苗的苗期管理工作。在苗期管理工作时,主要对苗木、造林规格进行有效选择,结合当地苗木工程建设的具体规模,种植时以直径(5+2)cm为宜,并对苗木的施肥范围进行合理控制。结合苗木工程的建设条件、工程范围及其他特征,确定苗木的最佳施肥周期。一般情况下,每10m2的苗圃施肥量以2kg为宜。在确定苗床规模的基础条件下,需要控制苗圃占地面积。可结合林业工程的实际建设总面积,并综合树木种植比例,以确保施肥规模的合理规划。除此之外,在进行施肥管理时,需要综合考量对施肥时间的控制。举例来说,对于河北这类天气较为寒冷的北方区域,施肥时间以3—5月为宜,此时的苗圃正处于萌芽成长阶段,气温逐渐上升,在这一时期进行苗木施肥,可以改善苗木的生长质量,更便于养分吸收,可以提高林业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移植造林技术要点

2.1确定科学的苗木移植时间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温度与湿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开展苗木移植工作时,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与环境特点,科学确定苗木的移植时间,以提高苗木移植后的成活率,避免出现苗木受损或死亡等现象,最大程度降低林业的损失。我国北方地区的苗木一般在3—5月移植,此时间段内的天气相对稳定,且气温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一般不会出现寒潮,能够有效消除气象因素对苗木移植的影响。南方地区气温一般较为稳定,只要避开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天气,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就可以开展苗木移植工作。

2.2造林规模的控制

在林业移植造林工作中,如何控制造林规模是影响移植造林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林规模的控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种植密度是影响造林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种植密度过大会使得苗木之间的空间过于狭窄,影响苗木的生长,导致成活率下降;若种植密度过小则会导致土地利用率低,造林效益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移植造林过程中,需要根据苗木的品种和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合的种植密度,以达到控制造林规模的目的。其次,种植面积是控制造林规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际的移植造林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森林资源、造林目的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种植面积,注意防止过度占用土地资源,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再次,种植树龄也是影响造林规模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种植树龄越大,苗木的尺寸也就越大,但是成活率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在实际造林过程中,需要根据苗木的品种特性以及生产环境选择适宜的种植树龄,以控制造林规模,提高造林效益。

2.3移栽后的病虫害防治

在苗木移植造林过程中,移栽后的苗木容易发生病虫害,严重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因此,苗木移栽后需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预防为主。在苗木移栽前应进行地块的清理消毒工作,通过深翻、除草、化学处理等方式杜绝病虫害的滋生。同时,在移栽后也应加强管理苗木周围的环境卫生,保持地面的干燥和清洁,避免病菌和虫卵的滋生和孳生。第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天敌和寄生菌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防治的优点是不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污染和危害。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相应的生物控制方法。第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是通过喷洒农药等化学物质达到杀灭病菌和虫卵的目的。这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效率高、成本低、见效快。但化学防治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可能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污染和危害,同时也会对有益昆虫造成一定的伤害。第四,物理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物理防治主要采用人工捕捉、撒粉等方法控制病虫害发生和蔓延。物理防治的方式不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污染和危害,但与化学防治手段相比效果相对较弱。

3结束语

在时代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只有不断提高育苗培育工作与移植造林的技术水平,才能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工作人员应从苗地与苗种的选择、苗木的确定等方面入手开展育苗培育工作;从作业时间的选择、造林规格的确定等方面入手来开展移植造林工作,同时还应提高对病虫害防治的关注和重视,以为林业效益的提升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雪琴.分析新时代背景下林业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14):41+43.

[2]董弇杰,丁文丽.新时代背景下林业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分析[J].新农业,2020,(05):26-27.

[3]张宇.新时代背景下林业育苗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的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1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