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实施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1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实施技巧

徐慧娟

达川区人民医院   635000


一、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1、焦虑与孤独

对于急诊患者而言,通常在入院开始,便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并且由于其病情的危重,所以对其探视,医院和科室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患者常常会由于缺乏家人的陪伴,并且与外界沟通少而产生强烈的孤独感,进而形成焦虑的情绪。与此同时,急救科当中一系列医疗器具的声音、警报声以及负压吸引等噪声,都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不安,此外,患者在目睹了其他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或者死亡之时,患者紧张的情绪越来越强烈,这种超负荷的心理压力,就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2、紧张与恐惧

急诊科所收治的患者,大都为突然发病或是重症患者急发情况来进行抢救,或是其他科室转入的急危重症患者,因此,大多数患者在来到急诊科的时候,会伴有意识丧失甚至是昏迷的现象,等到患者的意识稍有恢复的时候,便会对其周围所处的新环境感到十分陌生,进而产生紧张的不良情绪。除此之外,急诊科室大都会进行一些紧急抢救,因此,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复杂操作,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压力,进而表现出恐惧的情绪,增加了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更有严重者,可能由于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而突发急性的心肌梗死。

二、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1、缓解惊慌恐惧

首选,急诊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工作效率高,思维敏捷,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照顾病人,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心态,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加其安全感。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使病人感到治疗护理工作及时准确,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极为重要。

其次,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抢救中赢得时间就是挽救生命,准确及时地给予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输液、输血、包扎、固定、止血等。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轻疼痛。选择合适的语言,给病人安慰、鼓励和疏导,使病人看到生命的希望,减少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

第三,病人携带诸多的监测仪器、输液通道、引流导管等,致使病人感觉不舒适,护士要及时发现给予处理,将监测仪器的音量和亮度适当调低,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尽可能让病人感觉舒适与放松。同时,重视病人自尊心的维护,我们在做任何检查和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注意遮挡,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最后,遇到悲观失望的患者时,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首先尊敬病人,耐心解释,加强沟通与交流,消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树立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其生活的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用真诚的态度安慰患者,树立患难患者的生存欲望,使患者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权力,帮助他们克服性格上的缺点,解除心理负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患间的信任感。

2、对情绪不稳定的病人

首先,面对兴奋、烦躁的病人,护士的耐心、爱心、细心和同情心是关键,让病人发泄心中的郁积、不满和愤怒,倾听病人的述说,以达到平静心情配合治疗。对能够主动建立护患沟通的病人,可以直接给予正面的指导和安慰。因此,护理上关键一点就是不厌其烦,尽力做到以真诚去感化病人,并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不指责病人,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其次,对急诊病人要区分急而不危,危而不险。对病情不很重,但内心紧张,对疾病症状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护士不能烦躁,要用温暖同情的语言使病人消除恐惧心理,耐心向病人讲明救死扶伤,一视同仁,秉公办理的原则,取得病人的信任,配合治疗。

3、重视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

首先,急诊病人家属的心情大都担忧、焦虑不安,易激动、不冷静。护理人员应理解家属的心情,把病人与家属看作一个整体,对家属要有同情心、耐心,帮助他们稳定情绪。病情有变化随时告之,并将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告知家属,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其次,急诊病人发病多突然,病人及家属无思想准备。对暂时未带钱或经济条件差的病人,应先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督促家属补交各种医疗费用。绝不能在病人面前谈论“你不交钱就停止抢救与治疗”等,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及与病人家属发生冲突,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有少数急诊危重患者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护士在通知其家属时,应告知病情危重,随时危及生命,使家属有一定的心理、思想准备后再告之死亡的消息。对因车祸、工伤死亡者,如家属未及时赶到,要做必要的妥善处理。当病人死亡后应对家属表示同情,并帮助家属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减轻其痛苦。

总之,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具有患者病情紧急、发展变化快以及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病谱广、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的特点,属于高风险室。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所以急诊科的广大医护人员一定要尽职尽责,挽救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