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9
/ 3

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付忠虎

宝鸡市凤翔区第二幼儿园   陕西省宝鸡市  721400

摘要: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曾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关键词:家园互动;形式;实施策略;

引言:

幼儿园既要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也需要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成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只有我们幼儿园与家庭双向互动,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存在幼儿园与家庭联系不紧密、各搞一套、相互抵触的现象,进而影响了幼儿的发展。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主题: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一、家园共育的概念

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家园共育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共同承担育人责任的一种教育模式。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世界上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幼儿与家庭关系密切,唯有认识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与家长有效合作,共商教育对策,才能家长就幼儿某一行为习惯的养成达成共识,使教育适应孩子的需要,使家庭和幼儿园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家园共育的目的

第一,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构建尊重、和谐的家园关系,幼儿在良好的育儿环境中健康成长

第二,让家长成为幼儿园有力的合作伙伴,幼儿在家园的呵护下幸福成长;

第三,让家长提高育儿经验,幼儿在科学的教育观念下快乐成长。

二、家园共育的形式

家园共育的形式很多,常用形式有半日开放、家访、亲子游戏、亲子同游、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约谈、家园互动式研讨会、家长参助、家园共育专题栏、家长群沟通等待,我们学前人一直在沿用并不断地创新实践,今天我们重点强调一下几种形式及方法。

家访:建立家访制度,新生入园前家访,以后每学期普访一次,三天不来园的幼儿电访或家访,对个别特殊幼儿或遇有特殊问题应随时家访,并作好记录。

亲子游戏:共读一本书;共看一场电影;共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共做一件玩具;共讲一个故事;共做一个游戏;共做亲子装等活动,密切家园关系。

家园共育专题栏:建立家园联系手册,每月公布教育教学内容,说明幼儿在园表现,期末对幼儿进行全面小结,平时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间随时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设立家长信箱,及时了解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要求和意见,随时改进幼儿园工作;定期向家长提供科学保教的有关知识,推荐好书好文章,展出幼儿家长参加活动的图片。

约谈

1.面谈:针对幼儿在家里出现的各种生活习惯,在接送幼儿时,教师与家长进行面谈。

2.预约时间谈话:针对个别有问题的家长或个别进行教育的幼儿进行预约时间谈话。

3.网上交流:和家长进行网上交流,对个案幼儿进行分析,并将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拍摄下来,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

4.表扬信:教师发现幼儿进步之处,进行表扬鼓励,并发放表扬信,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5.家长参助

建立家长资源信息库,呼吁家长来园报名参加助教和义工活动,家长助教就是请家长来当老师主持教育活动,家长的职业、知识、专业的不同对幼儿园来说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交警、消防员、医生、小学教师、画家、厨师等等,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家园共育的实施策略

从细处入手,取得家长信任,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关键,是做好家长工作重要的一环,只有信任,才能有理解;只有理解,才会有配合。因此,要做好家长工作,要从细处入手。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无极限的,教师需要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在遇到误解时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要主动反思、换位思考。教师与家长是否能良好地沟通,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之间是否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这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心、爱心,对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等。当家长真情地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信任感就自然产生了,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教师沟通,进而真正做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和行为的全面发展。

家访,是建立家园密切关系的第一步。

新生入园的家访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教师了解孩子的一些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观点、教养态度及对幼儿园的需求等,以便孩子入园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对孩子、入园前进行家访,让孩子在入园前认识老师,与老师建立初步的情感,可以减缓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使之能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也使家长看到教师的细致工作态度,感觉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使之产生好感。

充分利用接送孩子时间,灵活与家长沟通,是建立家园密切关系的重要环节。老师每天与家长接触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互通信息,使家长了解孩子当天在园的情况,对待家长决不能仅用一句“挺好的”来应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小班新入园的孩子,吃喝拉撒睡是新生家长尤为关注的问题,教师哪怕就一两句话,也会使家长感觉到教师在关注自己的孩子,也会觉得满意。

细致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是家长了解、信任教师的有效途径。幼儿成长档案是一种教育评价方式,它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和积累幼儿的各种作品和相关资料,动态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估提供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幼儿的成长档案,是建立在教师细致观察基础上的。在幼儿成长档案中,教师随时记录孩子在园的表现、行为、趣事,以及教师通过某件事对孩子的进一步的了解,或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帮助幼儿改进、克服自身的缺点使之进步及提出一些建议供家长参考等,使家长通过幼儿成长档案,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及发展,取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从而在教育孩子上产生共鸣。

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赢得家长的信任。只有当家长感受到幼儿园的老师喜爱和关心她的孩子时,就自然会产生信任感,只要家长信任老师,家园之间自然就架起了情感桥梁,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科学实效,重在个别化沟通。家园沟通,固然要有一些面向全体或部分家长的沟通工作,但由于儿童的发展情况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因人施教,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和问题,确定共育的目标,并与家长通过沟通取得共识,共商教育对策,相互配合教育。

“家园互动、合作共育”,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家长、幼儿、教师是整个幼儿园教育中的三个支点,我们让家长、幼儿共同参与当前幼儿园,这是我们所追求家园共育的重要举措。

1.让家长间接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注重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探究、共同成长。如主题活动中,为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我们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实地参观并探究。

2.请家长进课堂当“老师”,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挖掘教育资源。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不同的家长具有幼儿园教师不具备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请家长亲临班上给孩子们当“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与演示,会使孩子们感到新鲜,增强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与感受,同时也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3.主题墙展示教学内容,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认可教师的工作。通过主题墙,向家长展示主题活动的内容。运用照片、幼儿作品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家长一目了然,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

4.家园联系栏是家园共育的重要窗口,是家长和幼儿园联系的一个纽带。在幼儿园里各班都会开辟一块家园联系栏,用于家长及时把握幼儿园或班级的教育情况,也有利于老师更好地完成家长工作。家园栏不仅是家长的阅读栏,更是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栏。要策划好家园联系栏,外观上要有美感具有吸引性,内容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传达教育意图。

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幼儿信息化建设。让幼儿教师可以实时地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终端与家长互动,共同教育孩子,使得教育效果最大化。目前已有这类的产品,2023年10月21日,“乐学益养赋能成长”杨浦区“成长管家”项目推进会暨系列课程发布仪式,在杨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报告厅举行。“成长管家”是由杨浦区文明办牵头、联合区学习办共同开展的未成年人培育项目。项目面向未成年人和家长,通过系列课程,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人生态度,培养良好成长习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让孩子成为管理自身成长的“管家”,让家长成为守护孩子成长的“管家”,让学校和社会成为助力孩子成长的“管家”。

)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园共育的实效性。幼儿园要对家园共育的传统活动方式进行优化,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比如幼儿园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育儿平台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鼓励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来,也可以将孩子学习的结果通过微信群、QQ群等让大家共享,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时老师还可以把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获得的知识经验、得到的能力提升分享给家长,让家长通过视频或图片就能感受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老师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和家长进行交流,让家园沟通无限畅通

四、结语

而言之,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幼儿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并不只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幼儿园和家庭就好像是一个平衡木,缺一不可地伴随着幼儿成长的整个过程,只有当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幼儿的教育才可获得成功。否则,缺少任何一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都可能偏差或畸形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以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的态度,真诚的面对家长,与家长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平等合作,携手共育,相信我们必将会为幼儿健康、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赋宁.多元互动合作构建家园共育新模式[J].名师在线,2022(7):25-27.

[2]温剑青.互动、共研:家园合作共育的路径探索[J].现代教学,2019(24):55-58.

[3]黄丽霞.开创家园互动合作共育的新局面[J].收藏界:名师探索,2019(3):128.

作者简介:

付忠虎,1976910日,,汉族,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范家寨街道,大学科。主要研究方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