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7
/ 2

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邓寒青

右江民族医学院  广西百色市  533000

摘要: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民族政策的深入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如右江民族医学院等民族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着文化认同、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教育,即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工作机制的必要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策略,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旨在为提高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一、右江民族医学院“五个认同”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对右江民族医学院进行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该院已将“五个认同”教育融入到思政课程的各个方面,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再到教学方法,都体现了对学生全面、深入理解“五个认同”思想的追求[1]。同时,该院学生对“五个认同”思想的认识水平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显示出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深厚感情。尤其是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学生们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自豪感,积极参与到学校各类文化传承活动中[2]。然而,在认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表达了肯定的态度,但调查也揭示出部分学生对这两个方面的理解不够深刻,存在一些模糊和困惑。这种现象与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及接受信息的渠道有关,也反映出学校思政教育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提升空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认同感不足

尽管学校在推广“五个认同”思想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感情并不强烈[3]。一方面,他们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统一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时,难以迅速调整和接受。另一方面,学校在实施“五个认同”教育过程中,可能过于侧重理论教育,忽视了情感教育和实践体验,导致学生难以在情感层面建立起对“五个认同”深刻的理解和认同[4]

(二)信息时代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挑战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量急剧增加。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这种信息的洪流不仅带来了新知识和视野的拓展,也带来了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的冲击[5]。尤其是,部分外来信息可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甚至含有分裂、极端的思想,这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挑战。此外,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在信息筛选和判断上存在障碍,难以准确辨别和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对“五个认同”的深入理解和内化,也可能引起价值观的混乱和认同感的弱化。

三、创新策略与实施建议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为应对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深化校园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元文化元素,特别是融入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民族节日庆典、民族艺术展演等,增进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6]。这种校园文化的多元共融,有助于营造包容、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五个认同”的认同。同时,学校应与家庭、社区、媒体等社会力量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教育合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7]。这种实践的深度参与,能够让少数民族学生在实际社会环境中感受到“五个认同”的生动实例,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拓展社会协同育人路径,可以更有效地推进少数民族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提高学生信息识别能力的方法

在面对信息时代对右江民族医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带来的特殊挑战时,学校应开设专门的课程和工作坊,教育学生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同时,这些课程和活动应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具体情况,使用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案例,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接受[8]。其次,学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发布关于信息识别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习如何有效地筛选和处理信息。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和学者举办讲座或研讨会,分享在信息过滤和认知偏见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最后,学校和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内容创作中,实践如何传递正面、健康的信息,同时锻炼他们辨识不良信息的能力。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长远措施

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右江民族医学院需加强和改进“五个认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设计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材料和活动,如民族历史故事、英雄人物讲述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的认同感[9]。其次,学院应当建立一个包容性强的校园环境,鼓励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设置跨文化交流项目、民族团结教育周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同时,学院还应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社区服务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五个认同”教育与实际社会服务相结合,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10]

四、结论

研究发现,“五个认同”教育对于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团结和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然而,学生认同感不足、信息时代带来的特殊挑战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包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信息识别能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长远措施等创新策略。实施这些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五个认同”认识水平,还能促进校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52-253.

[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M].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5 :252-254 .

[3]卢晨曦.“五个认同”融入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5).

[4]唐婧,张严超.民族高校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其应对措施[J].高教学刊,2018,(5).

[5]曹斌,李松洁.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基础与路径———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

[6]吴颖.论西藏高校“五个认同”教育价值诉求及其实践路径[J].高教学刊,2018,(1).

[7]张水魁,马香.试论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思想[J].好家长,2017,(76).

[8]俞恺,闫美静,海那尔·海热提.基于微信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5).

[9]蔡素珍,吴怀林,周得华.加强南疆职校生“五个认同”教育对策研究———以阿克苏地区为例[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10]徐长山,吴志军.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以南昌工学院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