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30
/ 2

中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影响研究

王志远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        邮编:026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影响。通过相关研究,文章发现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民族音乐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的了解与尊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参与音乐表演与演奏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民族音乐的演奏过程需要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情感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所以,中学音乐教育中应加强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的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学生品德培养

引言

中学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和品德等多个方面。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民族音乐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生品德培养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一、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对学生品德的积极影响

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品德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民族音乐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的了解与尊重,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参与民族音乐的表演与演奏,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独特风格,还能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起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珍惜之情,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

第二,参与音乐表演与演奏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在民族音乐的演奏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其他成员紧密合作,协调配合,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表演任务。这样的合作过程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共同追求音乐表演的完美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还能够培养出自己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为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民族音乐的演奏过程需要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情感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还需要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通过音乐的表演与演奏来传递自己的情感与感受。这样的音乐表演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更加善于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教育活动中去,为自己的音乐修养和个人情感体验不断充实和丰富。

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品德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既能够促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的了解与尊重,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所以,中学音乐教育中应加强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的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品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中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的实施策略

中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的实施策略应当兼顾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整合课程内容

将民族音乐融入到中学音乐课程中,设计相关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通过教材选择、课堂讲解、音乐作品欣赏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开展民族音乐演奏比赛

组织学校内部或跨校的民族音乐演奏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可以分为个人和团体两个类别,旨在展示学生的音乐才华和表演技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

(三)成立民族乐团或合唱团

学校可以组建民族音乐乐团或合唱团,邀请对民族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加入。通过团队排练和演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和表现能力。

(四)开展民族音乐主题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民族音乐主题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讲座、展览等,邀请专家学者和艺术家进行演讲和演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和设施,包括音乐教室、乐器设备、录音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条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音乐活动,拓展音乐技能和视野。

(六)鼓励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包括器乐演奏、合唱演唱、舞蹈表演等。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民族音乐表演和服务活动,如为社区老人院、学校或社区活动演奏音乐,传播民族文化和传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实际案例

(一)案例背景

某市一所中学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品德修养,特意开设了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课程,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实施。该校将民族音乐课程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课外活动中,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施技术和方法

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学校开设了专门的民族音乐课程,结合教材学习和实践演奏相结合。在课堂上,老师通过介绍民族音乐的历史、特点和演奏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安排学生进行乐器演奏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和表现水平。

举办音乐比赛和演出活动:学校定期举办民族音乐演奏比赛和音乐会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表现能力的舞台。在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演奏,参与者的表现会由评委进行评分,最终评选出优秀的演奏者和团体。另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到社区、学校和文化活动中心进行音乐表演,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演出经验和社会影响力。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学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音频录制和视频拍摄,记录学生的演奏过程和成果。通过录音和录像的方式,学生可以听到自己的演奏效果,从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另外,学校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音乐作品的分享和交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交流范围。

(三)案例分析

通过对该校中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这种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统计,参与民族音乐课程的学生人数增加了30%,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明显提高,演奏水平和表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校举办的民族音乐比赛和演出活动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参与,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学校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结论

中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对学生品德培养有积极影响。通过深入了解民族音乐、参与演奏活动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品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涛.有关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J].家长,2023,(05):140-142.

[2]张益鞅.临汾市中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研究对策[D].山西师范大学,2022.DOI:10.27287/d.cnki.gsxsu.2022.000459.

[3]任艳.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融合[J].当代音乐,2020,(0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