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机械施工时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大型机械施工时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刘一剑

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现代大规模的隧道工程建设中,机械化程度普遍较高,机械设备的优化配置,能够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但是大型机械施工阶段,也可能产生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此,需加强对大型机械施工时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分析,提高机械设备操作与现场情况的适应性,将机械设备的作用充分发挥,提高隧道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大型机械施工;隧道围岩;稳定性

1大型机械施工操作中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首先,大型机械施工时产生的振动会传导到围岩结构中,引起围岩的振动,振动力的大小与机械设备的类型、施工方式和振动频率等因素有关,长期的振动作用会导致围岩的松动和破碎,特别是对于脆性围岩来说,振动会导致围岩的开裂和破碎,振动还可能导致围岩的位移和变形,进而降低围岩的稳定性;其次,大型机械施工时施加在围岩上的力会改变围岩的应力状态,例如推进机在向隧道推进时,会对围岩施加水平推力,导致围岩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这种应力改变可能会引起围岩的位移和变形,增加围岩破裂及塌方的可能性。由于挖掘和开挖作业的影响,围岩中的应力会重新分布,原本平衡的应力状态被破坏,必定导致围岩破裂、变形,使围岩的稳定性降低,而应力重分布的大小与挖掘深度、围岩的强度和应力状态等因素有关。如果应力重分布过大,就会导致围岩的破坏和变形;第三,大型机械施工过程中进行挖掘、开挖作业时,会引起土体的位移和变形,进而产生土压力。土压力会对围岩施加压力,使围岩产生变形和破裂,从而影响围岩的稳定性,土压力的大小与挖掘深度、土体性质和支护方式等因素有关,如果土压力超过围岩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围岩的塌方和坍塌。

2大型机械施工时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

2.1运用强度折减法分析围岩稳定性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不同的环节所配置的机械设备也有所差异,机械化施工逐渐成为重点及难点,但是隧道工程本身就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对设备操作的要求高,如果机械设备的选型不合理,或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不仅会降低施工质量,还可能导致现场被埋下安全隐患。例如应用三臂凿岩车,可通过配备全套大型机械设备,高效推进全断面的机械化作业,采取爆破开挖方式,以满足隧道开挖及施工要求,但是这种方式的一次性开挖断面大,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也易因机械施工而出现围岩变形问题。围岩稳定性是隧道工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是明确定岩体是否能够承受外部荷载并保持稳定的过程。强度折减法是一种基于强度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考虑围岩中的强度降低因素,来预测围岩的破坏行为,强度降低因素可以包括围岩的裂隙、节理、岩体变形等,在强度折减法中,将围岩的强度进行折减,并结合荷载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围岩的稳定性评估结果。

通常情况下,剪切及拉裂都属于围岩的常见破坏模式,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受压是主导,通过运用强度折减法,能够凸显出围岩在受压状态下抗剪强度下降的特点,与实际受力情况高度相符。基于强度折减法分析围岩稳定性时,需结合规范依据,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判断围岩失稳的依据主要为:隧道围岩塑性区域贯通、隧道围岩稳定性计算无法收敛和隧道围岩特征位置位移发生突变。但是由于塑性区贯通会降低强度折减系数,围岩计算不收敛极易受到工作人员思想的影响,大多数的工程项目都可选择特征位置位移发生突变,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状态进行分析。在实际分析阶段,可运用软件进行仿真模拟,依照隧道工程的具体情况,设置模型尺寸,将隧道跨度、高度及埋置深度等参数导入到软件中,准确定位位移监测的特征位置。隧道可运用不同厚度及型号的混凝土进行初支、二衬,如果隧道未支护,通过监测可以发现,在强度折减系数增加时,监测点对应的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都会随之上升,而强度折减系数较小时,各监测点的位移情况都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当强度折减系数不断增加并超出相应标准时,监测点的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将出现明显的差异,其位移值也会发生突变,在判断隧道围岩稳定性时,就可将根据突变情况确定围岩的安全系数。通过对位移值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不难发现,隧道拱腰及边墙的水平位移对强度折减系数的变化具有敏感性,在大型机械全断面施工阶段,需将拱顶及拱肩部位的竖向位移监测纳入到重点范畴,拱腰及边墙部位则要加强水平位移监测。

而隧道初支后,强度折减系数与监测点竖向、水平位移的变化参数成正比关系,其强度折减系数越高,位移量也会增加。当强度折减系数较小时,各监测点的位移变化并不显著,强度折减系数同样会在达到相应值时,监测点的竖向及水平位移值将出现突变,呈现出明显增大特点。因此,初次支护隧道围岩的安全指数要明显高于未支护项目,基于有效的初支措施,能够提高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在大型机械全断面法施工时,应当特别注意加强拱顶、拱肩部位的竖向位移监测以及拱腰、边墙部位的水平位移监测。因此,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应用大型机械设备时,需根据监测数值变化,明确围岩的稳定性情况,调整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案,以免因操作不当而降低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埋下安全隐患。

2.2隧道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工艺

(1)洞身开挖

长达隧道的钻爆法施工阶段,需根据施工要求及现场情况,选择应用与之配套的大型机械设备,减轻施工人员的作业压力及强度,可采取光面爆破方式,对超欠挖进行严格控制,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需运用湿喷工艺。为了满足大型机械化施工要求,隧道需采取大断面为主的施工方法,按流程超前支护,开挖中要结合地质情况及围岩等级,运用全断面法施工。常规性的区域,可运用全断面法或微台阶法进行施工作业,钻孔时要配备三臂凿岩台车,出砟采取无轨运输,由装载机及自卸车装运。如果围岩破碎、掌子面稳定性差,则要加强对超前管棚、超前注浆等预加固技术的应用,同时辅助运用注浆加固、设置玻璃纤维锚杆等措施,提高施工阶段的安全性。

(2)大型机械化微台阶掘进施工

大型机械化微台阶掘进施工中,需按要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通过监控量测明确掌子面的稳定性,若不稳定要及时对其进行超前支护,而后再进行测量,对上下台阶及仰拱钻眼,装药、爆破,做好此阶段的通风排烟工作,而后再初喷、出渣,对开挖面进行检查,有序进行初期支护、初支面处理等各项作业,经过检查确定无问题后,再进行衬砌施工及养护作业。在施工中应选择适合微台阶掘进的大型机械设备,如掘进机、隧道推进机等,这些设备应具备稳定的性能和强大的推进力,能够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开挖要求。对微台阶掘进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包括施工进度的控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岩层的检测和预警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隧道工程大规模建设的同时,施工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并向着机械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通过应用大型机械配套设备进行施工作业,能够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提高施工质量,但是机械设备施工中也能够产生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宜的机械设备施工方法,以推动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周耀.断层破碎带内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研究[J].砖瓦世界, 2020, 000(014):244.

[2]张亚强.断层破碎带内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2(03):61-63.

[3]向武松.软弱围岩隧道喷锚支护开挖时的围岩稳定性分析[J].中国公路, 2022(05):96-97.